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類工效學

(普通名詞)

鎖定
人類工效學(ergonomics)一譯“工效學”,亦稱“人類因素工程學”、“人類因素學”。人體科學與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研究人與機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它以人一機一環境系統為研究對象,將心理學、生理學、解剖學、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等有關學科的知識應用於系統設計,使之與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相適應,以提高整個系統的效能,維持和增進人的安全、健康和工作生活的舒適感。 [1] 
中文名
人類工效學
主要分支
人體工程學、人因工程學等

人類工效學基本介紹

人類工效學吸收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廣泛知識內容,是一門涉及面很廣的邊緣學科。在機械工業中,工效學着重研究如何使設計的機器、工具、成套設備的操作方法和作業環境更適應操作人員的要求。
自美國人泰勒開創科學管理以來,工作效能的研究一直是管理工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吉爾佈雷斯夫婦首先應用心理學原理進行了動作研究,注意到工人疲勞、工作單調等因素對工效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各種新式武器的產生,設計人員必須認真考慮操作人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研究如何使機器與人的能力限度和特性相適應,從而產生了工效學。隨後,工效學在各國工業生產中也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
1961年,在斯德哥爾摩成立了國際工效學協會。此後,許多國家都成立了工效學的專業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研究成果被納入國家標準,尤其是涉及安全、健康方面的標準往往是強制執行的。因此工效學在發展中逐漸與標準化工作結合起來。
工效學在人-機環境系統的研究中,經歷了人適應機、機適應人、人機相互適應幾個階段,現在又已深入到人、機、環境三者協調的人-機-環境系統。在系統內,從單純研究個人生理和心理特點,發展到研究怎樣改善人的社會性因素。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生產水平的提高,工效學在機械產品的設計和製造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和深入。
在人-機系統中,人體各部分的尺寸,人的視覺和聽覺的正常生理值,人在工作時的姿勢,人體活動範圍、動作節奏和速度,勞動條件引起工作疲勞的程度,以及人的能量消耗和補充;機器的顯示器、控制器(把手、操縱桿、駕駛盤、按鈕的結構型式和色調等)和其他與人發生聯繫的各種裝備(桌。椅、工作台等);所處環境的温度、濕度、聲響、振動、照明、色彩、氣味等都會影響人的工作效率。而工效學正是研究它們之間的關係的。
工效學還研究人的工作行為和產生行為差異的各種因素,這些因素報括:年齡、性別、個人的智力和文化技術水平、工作興趣和工作動機、性格特點、工作情緒等主觀因素。同時,工效學還研究所處環境、設備性能、工作條件等客觀因素以及人羣關係、組織作風等社會性因素。這些因素使人的能力互不相同,對系統的適應程度也各有差異。
工效學還強調人有產生錯誤行為的可能性,良好的人-機-環境系統有助於減少操作人員失誤的客觀因素,並有利於預防和減少由於主觀因素或社會性因素造成的失誤。
為實現人-機-環境系統的整體效果,還需要選擇具有一定素質的操作人員,並給予適當的訓練,使他們學會操作和維護這個系統。操作人員必須遵守操作規程,制訂的操作規程應符合操作人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工效學在機械工業中已廣泛用於各種產品、設施和生產系統中。例如,在駕駛汽車的人-機-環境系統中,司機首先要了解車外環境(車流、人流、交通信號和標誌、道路條件等情況)和汽車本身運行狀態 (速度、發動機温度、壓力、油量等儀表顯示的情況),以確定行車方針和進行適當的操縱。
為使司機駕駛省力、安全和舒適,在設計汽車時應根據人體測量數據和生理、心理負荷反應來考慮司機的座位、各顯示器和操縱機構的設置;適當降低汽車重心,使行駛較為穩定,乘坐舒適。在設計時還應考慮司機在操作中可能失誤或遭受外來車輛的撞擊,應有預防措施,如採用過速自動報警裝置,增設安全帶、緩衝保險槓、不易破碎的擋風玻璃等。
又如改進後的橋式起重機的司機室,將各種操縱桿裝在司機座位的兩側,正前方和兩側都是大玻璃窗,擴大司機的視野並可讓司機坐在座位上操作。操縱桿把手的材料、結構、形狀、位置根據功能選用和設計,使司機憑觸覺就能操作。整個司機室密閉性良好,這樣就能改善不良的操作條件和客觀環境對司機工作效能的影響。

人類工效學發展歷程

人類工效學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中國的人類工效學起步較晚,雖在20世紀60年代國防科委的有關研究所曾結合飛機設計做過一些實驗研究工作,但是作為一門學科,直到80年代初才確立起來,各大學及研究所開始建立研究室。1980年封根泉編著的中國第一本專著《人體工程學》出版。1981年由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和中國標準化研究所共同建立了“中國人類工效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並與國際人體工程標準化綜合研究所共同建立了“中國人類工效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並與國際人體工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CIEA)建立了聯繫。

人類工效學應用領域

人類工效學的多領域應用
工業設計領域
安全人因科學
人因與工效學
安全駕駛行為(交通安全)研究
生理心理學
人機工效學領域
航空航天領域
人機交互領域
環境行為學研究
心理與行為科學
人機界面設計
工業管理

人類工效學學科研究數據

生理數據:肌電、腦電、皮電等。
心理數據:呼吸、脈搏、眼動、皮温等。
行為數據:行為數據、生物力學數據,眼動軌跡等。

人類工效學相關工具

腦電儀系統
眼動儀系統
力反饋手套系統
生物力學傳感器系統
人因與工效學綜合數據採集平台
工效學人因數據綜合採集系統
行為數據管理分析系統

人類工效學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人類工效學產品認證實施指南》已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21年11月4日發佈,2022年1月1日起實施。該文件給出了人類功效學產品認證機構和人員、認證模式、認證依據、認證程序、監督和複評、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誌、認證暫停和撤銷、認證信息通報的指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