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物雕塑

鎖定
人物雕塑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種人物為造型的雕塑藝術,指用各種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人物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中文名
人物雕塑
造    型
以古今中外的各種人物
目    的
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審美感受
起源學科
工藝美術

人物雕塑基本信息

人物雕塑人物雕塑的定義

由於中國人物雕塑起源於工藝美術,因此大部分人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注重人物面部刻畫,並對塑像加彩,塑繪結合,互相補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繪畫一樣的美感和欣賞價值;注重以形傳神,以凝練的人物雕塑語言,表現高度的意象美。人物雕塑是最能顯示一個社會文化氣息的大眾藝術品。

人物雕塑發展歷史

春秋戰國人物雕塑 春秋戰國人物雕塑
人物雕塑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且並不因時代和社會及國家的更替而中斷。中國春秋戰國人物雕塑開始出現,繼商、西周之後進一步繁榮與發展。人物雕塑在西方國家歷史也很悠久。從古希臘、羅馬到中世紀文藝復興及17、18、19世紀,直到20世紀,幾乎遍及各國的大小城市,成為城市建設及其文化的重要組成。在中國,雖然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運至都城咸陽銷燬,並鑄成12個各重24萬斤的大銅人,排列在阿房宮殿前,但並不似西方那樣自覺將其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在以後的漫長歲月中,也未出現類似西方的人物雕塑。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在一些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成都、廣州、重慶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義上的人物雕塑。5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以後,伴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文化的發展,人物雕塑在許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不乏優秀之作。在人物雕塑創作十分活躍的情況下,80年代初成立了全國城市雕塑規劃組和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負責全國城市雕塑的規劃、籌備、協調及創作工作,從此中國的人物雕塑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人物雕塑特點介紹

①人的形象大為豐富,數量增多,出現了武士、侍從、伎樂、舞人等各種不同社會地位的形象,在反映社會生活方面前進了一步,雕塑手法逐漸擺脱程式化,形象寫實、生動。
②雕塑材料的使用更加廣泛。青銅、金、銀、鉛、陶、玉、石、牙、骨、木等不同質材各盡其長,而且出現綜合使用的趨向。各種材料的製造工藝也有新的發展,如青銅工藝分鑄、焊接等技藝的發展,失蠟法的應用,錯金銀等鑲嵌技藝的風行,使作品的製作競求奇巧華美。因之,追求繁縟華美,成為這一時期主導的審美傾向,在青銅、玉和漆木的雕塑中尤為突出。此時期的雕塑尚未從工藝美術中脱出,所以仍然保留着很強的裝飾性。
紹興戰國墓銅樂俑 紹興戰國墓銅樂俑
③主要有偶人和作為器物裝飾的人形支架、器座及小型佩飾等。偶人又稱相人、像人,以青銅、陶、木等不同材料做成,其中主要是俑。春秋後期俑在各地普遍出現。陶俑主要有山東郎家莊1號東周殉人墓所出的6組,女俑多作舞姿,臉部削成斜面,以黑彩勾出眼、眉,胸部豐滿,衣裙曳地,施紅、黃、黑、褐色條紋。男俑披巾,手中持物。由於燒製火候極低,大多已殘毀。山西長治分水嶺戰國早期墓葬出土陶俑中的舞俑羣,造型簡略而姿態生動。彩繪木俑多出於戰國楚墓,有僕侍、庖廚、伎樂等不同的身份。湖南長沙 406號楚墓所出30個木俑,男女有別,一般是雕刻出身體形狀與五官後,先塗白粉,再以墨、朱兩色繪出眉目鬍髭及冠、帶、襟、袖、裾等,手足和佩劍是分別製成後裝配的。其他地方出土的楚木俑,有的雕出寬大的袍袖;有的頭部雕出五官後,加絲質假髮(或用真人頭髮),身着絹衣,但對於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徵則不很注意。河南洛陽金村東周墓還出土過銀俑,戴弁,着窄袖短袍,繫帶,纏行□。有人認為是胡人形象,其造型水平較高。另外,還有連同活動環境表現的俑羣。如浙江紹興坡塘戰國墓所出青銅伎樂銅屋,有男女裸體6人持樂器在屋內演奏,銅屋頂上矗立柱,柱頭鑄一大鳥,推測可能與古越人的圖騰信仰或宗教習俗有關。

人物雕塑經典人物雕像

西方人 自殺的高盧人 西方人 自殺的高盧人
1、自殺的高盧人
希臘化時期重要的藝術中心之一在小亞細亞柏加馬王國 。在公元前241—197年間擊退了高盧人的猛烈進攻,為此,柏加馬王國建立了衞城,並在廣場上建立了勝利紀念碑性雕塑羣像。《自殺的高盧人》是其中的作品。 作品表現被打敗的高盧人首領,為了不作敵方階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堅定地殺死愛妻之後自殺。這是一座震撼人心的悲劇性雕像。雕刻家着意刻畫自殺時的緊張瞬間,羣雕採用各種對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與垂下、生與死、動與靜、形體的仰與俯、正與側轉,構成了一座三度空間四面觀賞的組合雕塑形式,成為後來廣場雕塑像的範本。
2、阿波羅像
希臘早期雕像有模仿埃及雕刻造型的痕跡,古風時期尚殘存,但雕刻家已開始不滿足於模仿,力求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體結構和人體比例,創作出寫實、自然、富有生氣的藝術形象來。 古風時期的男子雕像大多是墓前雕刻品,有的是死者本人,有的為死者而立,一般稱之為阿波羅像,這是因為古希臘神人同形同性所致。青年男子立像為裸體,多取站立姿勢。這尊被稱為阿波羅的青年立像仍存有埃及造型程式,但他低頭和手勢姿式已趨生活化,他向下視,兩臂向前伸,似有接物之意,看得出人物形態已從直立僵化向生活化活動邁前一步。
3、抱鵝的少年
抱鵝的少年 抱鵝的少年
這件作品出自希臘哈爾基頓的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銅,留存至今的這件是羅馬複製品。波厄多斯擅長於風俗題材雕塑,成為當時專門雕刻兒童形象而聞名的藝術家。 波厄多斯生活在公元前3世紀,正是希臘化風俗性雕塑發展的時代,幾乎觸及到生活的各方面,從超凡脱俗的神性,開始表達最普遍的人性。特別重視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的內在精神表現。從這個天真活潑的幼兒抱着有生命的鵝可見雕刻家對生活和人的理解,這是一組活靈活現的兒童生活雕像。雕刻技藝圓滿、完美高超。
4、自由女神像(作者:巴托爾迪)
雖然説世界上很多人不喜歡美國,但不得不説這個美國的象徵是世界著名雕像之一。這尊銅像的選型,是按照希臘神話中女神的美麗形象建造的。女神頭上戴着額箍,右手高舉火炬,左手拿着《獨立宣言》面容端莊而慈祥。女神像高46.5米,連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女神像是用2.4釐米厚的銅板一部分一部分鑄成的。基座底部是一個博物館,參觀的人可以進到銅像裏面直到女神頭部頂端,那兒可以容納30多人,能通過玻璃窗俯視紐約的全景。
5、思想者(作者:羅丹)
原為《地獄之門》組塑的一部分,後翻鑄成銅像。《地獄之門》取材於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羅丹用以象徵但丁的形象。一個強有力的巨人彎腰屈膝的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視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難深重的人們。她愛人類,難以對那些罪人作出最後判決,他深懷同情,陷入極大痛苦和永恆的沉思之中。
6、門考拉夫婦立像
閃綠色粘板岩雕刻,高約142 釐米,約創作於公元前2600年,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這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的一尊雙人立像,也是當時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劃的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第五個法老門考拉和他的王妃。
7、雅典娜神像
雅典娜為雅典城的守護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為巴底農神廟大殿的主像,全身高達13米,用銀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鑲嵌着象牙與黃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國時代被毀壞。這裏介紹的是大理石小型摹製品。在這件女神雕像中,她頭戴戰盔,身着希臘式連衣長裙,護胸和甲冑上裝飾有蛇形飾邊和人頭像;她裸露雙臂,透過薄衣裙可隱見豐豔健美而有力量的身體;衣裙褶紋和飾物造成橫豎線條的疏密變化美;她的手勢動作可能是執長矛和託物,整個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滿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缺少神性,這表明希臘化時期藝術已走向世俗化。
維納斯 雕塑 維納斯 雕塑
8、維納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稱《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釐米, 亞力山德羅斯創作於約公元前150年左右,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 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這尊雕像還是盧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
9、大衞(作者:米開朗基羅)
大衞 大衞
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衞》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讚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着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脱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衞》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着不盡的光輝。
10、擲鐵餅者(作者:米隆)
擲鐵餅者 擲鐵餅者
高約152 釐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米隆作於約公元前450 年。原作已佚,現為複製品。雕像選取運動員投擲鐵餅過程中的瞬間動作,這正是鐵餅出手前一系列瞬間萬變動作中的暫時恆定狀態,運動員右手握鐵餅擺到最高點,全身重心落在右腳上,左腳趾反貼地面,膝部彎曲成鈍角,整個形體有產生一種緊張的爆發力和彈力的感覺。形體造型是緊張的,然而在整體結構處理上,以及頭部的表情上,卻給人以沉着平穩的印象,這正是古典主義風格所追求的。

人物雕塑類別

一、按照雕刻的內容分
1、兒童雕塑:以兒童為雕刻對象,主要有石雕和銅雕兩種。往往用於表達一種童真、童趣,常常用於公園、遊樂場和城市景觀雕塑之中。
2、名人雕塑:以國內外各大名人為雕刻對象的雕塑,如毛主席、鄧小平、愛因斯坦等。主要用作紀念性雕塑,作為人們對名人的一種仰望和追憶。
3、古代人物雕塑:這一部分雕塑主要以古代人物為對象雕刻,一般用於城市景觀雕塑之中,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某種積極向上的情感。
4、西方人物雕塑:這部分雕塑主要為藝術性人物雕塑,一般用於藝術上的表現,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情感和理想的藝術。
5、名人雕塑:名人雕塑以人物優秀的業績,崇高的精神,深受百姓所喜愛,世界名人之多,在不同的國家與地域都有很大的影響。
6、宗教人物雕塑:宗教人物雕塑多以佛教、伊斯蘭教、道教等教會人物為主,如宙斯雕塑、觀音雕塑、聖女雕塑、如來雕塑。
7、抽象雕塑:抽象雕塑是根據真人、真事擬定一個虛擬的形狀鑄造出來的。抽象雕塑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以及人物的理解和表達方式。
8、紀念性人物雕塑:紀念性人物雕塑多以歷史偉人或者對國家對人民有貢獻的人為主,多用於城市建設,校園發展等公共場合中。
9、佛像人物雕塑:佛像人物雕塑主要以中國、古印度佛教人物為主,多用於家庭供奉,企業供奉以及城市建設中。
10、主體性人物雕塑:主題性人物雕塑多用於城市公園與花園建設中,並且以豐富多彩的主題性質深受市民喜愛。
11、裝飾性人物雕塑:裝飾性人物雕塑如其名稱就是起到裝飾作用的雕塑,經常會用於公司、餐飲、校園等公共場所擺放。
二、按照雕塑所使用的材質分為:人物石雕、人物銅雕等
三、按照雕塑的應用範圍分為:紀念性人物雕塑、主體性人物雕塑、裝飾性人物雕塑等

人物雕塑文化內涵

“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忽成岑”。人物雕塑是人類的精神產品,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化的內涵決定這人物雕塑的形式,人物雕塑的形式也豐富着文化的內涵。

人物雕塑歷史性

古代人物雕塑 古代人物雕塑
不同時期的人物雕塑揭示着人類當時的宇宙觀和人生觀,藴含這人類對生命極大的熱情;文化對人物的雕塑的作用,既造成了中國唐至宋代以後人物雕塑的衰落也促成了西方雕塑隨着文化改革而不斷的演進。

人物雕塑人文性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其發展的自身規律。它的歷史背景、經濟發展、人口狀況等方面決定了某特有的文化氛圍。國家的文化氛圍在某些程度上決定了其人物雕塑的基本狀況。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國首都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她是美國獨立紀念時法國送給美國的禮物。佇立於曼哈頓的自由女神像,不僅僅是美國獨立的象徵,更是美國國家的象徵。女神手中握着的火炬與法典都是與美國文化、國情有着緊密聯繫的。
佇立於各個城市的人物雕塑,不僅僅是為了美化環境而建立,它的存在,還體現了這個城市的精神面貌與城市的文化建設。

人物雕塑時代性

每個時代都有其歷史的,獨特的時代特徵。是和當時的經濟,文化,宗教,軍事,人民的追求分不開的。同時在不同的時代裏,藝術的演變與成就也是不一樣的。雕塑藝術就是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了不同時代的風貌與格調。雕塑風格的演變與豐富同時也是時代演變的產物。
在丹麥的哥本哈根,當1913 年根據安徒生的童話創作而成的《美人魚》誕生之後, 1908 年建成的作為城市標誌的《傑芬噴泉》就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美人魚》逐步代替了《傑芬噴泉》而成為哥本哈根,甚至是丹麥的標誌了。

人物雕塑象徵性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
每個國家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與歷史背景,人物雕塑則是以其雕塑的內容和形式,體現了其所在國家及所在環境的特徵。 如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只要我們一提到自由女神,馬上會聯想到美國。是雕塑的特定的文化和時代背景-即美國的獨立戰爭的勝利,使自由女神成為美國的標誌。

人物雕塑差異

1、秦漢時期中西方人物雕塑差異,直接原因當然是中西審美觀的不同。中國的審美觀強調的是一種集體之美。不論秦始皇兵馬俑還是漢俑,展現的都是強大陣列的威嚴、莊重之美。這種美是在眾多的人俑的排列、組合、相互聯繫當中顯現出來的。而古希臘羅馬的雕塑強調的是個人所展示出來的美。例如創作於前19年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雕像:目光炯炯,好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右手舉起,彷彿指揮着自己的軍隊;左手持矛,似乎時刻準備着武力征服;勝利之神在他腳下,給予他無盡的力量。即使是羣體像,希臘和羅馬人也不希望在整體中展現美。再如帕加馬祭壇上表現宙斯和雅典娜與舉人戰鬥的浮雕,一共有幾十個人物,但作者主要想表現的是宙斯和雅典娜,所以刻意地表現這兩個主人公,使之在整個浮雕中佔支配地位。這種情況在秦始皇兵馬俑和漢俑中是找不到的。
2、另外,西方的審美觀強調直白、明晰、奔放;而中國則強調委婉、內斂、保守。比如在西方的雕塑中,男子和女子多為半裸或全裸的姿態,給人一種強大的視覺衝擊力。這是因為希臘羅馬人欣賞人類魁梧、圓潤的體格,“希臘大師們則把這種不鬆弛、沒有多餘脂肪的造型賦予他們的雕像。”但是,這在中國的雕塑中是絕對找不到的。這並不是説明中國的雕塑家不重視人體之美——我們也是非常重視的——只是表現的方式有不同。例如,秦始皇兵馬俑的士兵在盔甲覆蓋之下的肌肉非常飽滿,使人聯想到他們孔武有力的體格。但是和西方直觀就可以感覺的效果不同,中國的雕塑家希望間接、婉轉地去表達這種美,希望觀眾去聯想、去感受。
3、在中西審美觀的不同,這個造成秦漢時期中西方人物雕塑差異直接原因的背後,有着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這種文化差異最主要的,正如錢穆先生所説:“埃及、巴比倫、印度的文化,比較上皆在一個小地面上產生。獨有中國文化,產生在特別大的地面上。”具體來説,中國的文化是在東亞這片廣大的大陸上產生的,是一種典型的大陸型文化。其顯著的特點就是產生了農耕文明。由於從事農業生產要把農民牢固的束縛在土地上,並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發展並戰勝自然災害,所以產生了以崇尚內斂、信仰集體力量為核心的審美觀。這種文化意藴在秦始皇兵馬俑和漢俑等雕塑作品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而西方文化則是在尼羅河三角洲、巴爾幹半島南部和亞平寧半島這些分佈在沿地中海狹小的地域上產生的,是一種典型的海洋文化。這種文化和我們以農耕為核心的大陸型文化不同,它強調冒險和征服,極具擴張性。因此,特別推重個人的力量、英雄主義的行為和侵略性的氣質。所以,這種文化反映在雕塑藝術之中就會特別突出個人的英雄氣質和外向、奔放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