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權與法制

鎖定
《人權與法制》是200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玉中萬其剛劉松山
中文名
人權與法制
作    者
羅玉中萬其剛劉松山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1年7月1日
頁    數
790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1048825

人權與法制內容簡介

《人權與法制》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人權與法制概説”,試圖對人權思想及人權與法制的相互關係作一概括論説。作者在試圖描術人權思想的由來與發展之時,曾閲讀過許多思想家們的相關著述,常常為他們各自精深獨到的見解所折服,也常常為如何知當地加以點評所困擾。
第二部分為“當代中國的人權與法制建設”,試圖對當代中國以法制保障人權的理論與產踐作一概述,在寫作過程中,作者閲讀了大量國內相關文獻,並對我們認為最為精到的觀點加以引述,為了突出重點,我們在闡述當代中國人權與法制建設時,僅以全國人大的基本性立法為主要依據,並以我們認為當代中國最重要的人權保障實踐為基本素材。
第三部分為“人權的國際保護”,試圖對有關人權的國際立法以及國際法對人權的保障作一概述,同時對二十世紀末美國奉行的引起全世界激烈反對人“人權外交”政策及其行為作出評述
書後附錄了三部分材料:一是選錄了關於人權的基本文獻,二是中國人權白皮書一覽表,三是《人權與法制》反參考的主要文獻 [1] 

人權與法制作者簡介

羅玉中教授,男,漢族,1946年生於廣東興寧。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已31年。歷任北大法律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幹生導師,北大科技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首都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外法學》雜誌主編、《科技與法律》雜誌總編、北京市政策專家顧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和何梁何利基金會法律顧問、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副會長。191年起享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愛特殊津貼。2000年2月起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和法學院院長。
萬其剛,四川內江人,1966年5月出生。1992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學系攻讀碩士學位。195年7月獲法學碩士學位。1995年至今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工作,兼任北京市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先後在《中外法學》、《馬克思列寧主義來源研究論叢》《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金融時報》等發表論著40多篇、部,內容主要涉及人權、法理學、立法學等。

人權與法制目錄

第一部分 人權與法制概説
第一章 人權概念溯源
第一節 人權概念
第二節 人權的歷史發展
第二章 西方人權觀的萌芽
第一節 古希臘的人權觀
第二節 古羅馬的人權觀
第三節 基督教及其教父的人權觀
第三章 西方人權觀的形成
第一節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時期的人權觀
第二節 啓蒙思想家的人權思想
第四章 從人權學説到人權實踐
第一節 法定權利、理性權利等的提出
……
第五章 馬克思恩格斯人權思想述略
第六章 列寧斯大林人權思想述要
第七章 當代中國人權論
第八章 人權法制的關係
第二部分 當代中國的人權與法制建設
第九章 當代中國憲法與人權
第十章 當代中國行政法和人權
第十一章 當代中國行政訴訟法與人權
第十二章 當代中國民法與人權
第十三章 當代中國民事訴訟與人權
第十四章 當代中國刑法與人權
第十五章 當代中國刑事訴訟法與人權
第十六章 當代中國刑事執行法與人權
第十七章 特殊羣體人權的法律保障
第三部分 人權的國際保護
第十八章 人權的國際立法
第十九章 國際法對人權的保障
第二十章 國際人權法領域的幾個重大問題
第二十一章 人權外交批判
附錄一 人權基本文獻
附錄二 中國人權白皮書一覽表
附錄三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