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權法治民主

鎖定
《人權法治民主》是2013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隆基。
中文名
人權法治民主
作    者
羅隆基
出版時間
2013年10月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頁    數
326 頁
ISBN
978-7-5118-5124-6
定    價
39 元

人權法治民主內容簡介

在中國現代史中,羅隆基是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既是思想深刻的“觀念人”,又是積極行動的“實踐者”。他是著名的政治學家,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對現代人權理論、政治學、憲政思想都有深入研究的學者之一。同時,他又是積極的政治活動家,最早起來反對國民黨“黨治”,向國民黨爭人權,並因此被捕。他是成為民盟的創始人之一,在政治的大波中,他不隨波逐流,但起伏跌宕。他的思想與命運,反映出那一代知識分子在中國社會大轉型中的思考與命運。透過他的文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現代的中國、當代的中國。
本書從羅隆基在民國期間發表的政論文章中挑選精華文章30篇,以羅隆基論人權、論法治、論民主作為論域,反映了當時學者對學術理論問題的思考,供學術界研究、借鑑、批評之用。
本書的選文以現實關懷為目的,並激發讀者思考羅隆基提出的問題為原則。須説明的是,本書每一輯下提出一個主題:論人權,對應的是,人權是什麼;論法治,對應的是,法治是什麼;論民主,對應的是,民主的意義。
本書提供了一脈關於現代中國政治的思想借鑑,以期幫助讀者瞭解那一段歷史。
作者羅隆基(1896-1965),字努生,號魯參,江西安福人。他是二十世紀中國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政治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 [1] 

人權法治民主目錄

第一輯 人權是什麼
【解題】
論人權
告壓迫言論自由者
汪精衞論思想統一
我的被捕的經過與反感
人權,不能留在約法裏?
我們不主張天賦人權
“人權”釋疑
我們要生存權
第二輯 法治是什麼
【解題】
我對黨務上的“盡情批評”
我們要財政管理權
約法與憲法
對訓政時期約法的批評
什麼是法治
訓政應該結束了
國人應注意憲法草案
國民大會的組織法與選舉法
期成憲政的我見
五五憲草之修正
權力與效率
第三輯 民主的意義
【解題】
我對中國獨裁政治的意見
對現政治的幾個批評
民主與獨裁之理論的比較
中國目前的政黨問題(上)
中國目前的政黨問題(下)
民主的意義
政治的民主與經濟的民主
中國需要第三個大政黨
中國民主路程遙遠
中國的政治前途
為國民黨借箸一籌
八年來中國民主的動向
附錄
羅隆基論 梁實秋
羅隆基人權理論評析 劉志強
參考書目
編後記

人權法治民主歷史中的經典

由劉志強教授編輯的羅隆基《人權 法治 民主》一書,近日出版。法學家郭道暉教授在本書序言中説:“中國有一個不良傳統:‘因人廢言’。當某人一旦被視為異己者、敵對者、麻煩製造者,被權力者所詬病,受到排斥、打壓而淪落後,即使這之前或之後他的言行是正確的,有益的,都被一概封殺,落得和其人一樣被廢。而其人之所以被‘廢’,往往也是由於其言遭忌,‘因言廢人’。中國現代史上著名民主人士羅隆基先生多少處於這種境遇。自從1957年那場狠整知識分子的運動中他中計落馬,成為至今也不蒙‘改正’的‘大右派’之後,他在民主革命時期的進步活動和有關人權、自由、民主、法治的理論貢獻,從此被人們遺忘、禁談、消失。現今的一些中青年人、乃至七十來歲的老人,大都不知道這個新中國時期被千夫所指的名士,在20世紀30年代曾經是一位為伸張人權正義而被國民黨政府一度關進監牢的民主鬥士。”
在人權論戰中,羅隆基顯示了他在人權理論上超越前人的水準,和他堅持不懈的鬥爭精神。他也以這次“人權論戰”的主將而名聞國內外。希望國人不要再承襲“因人廢言”的舊習,更不要“因言廢人”。何況歷史實踐業已表明,無論20世紀三四十年代作為人權理論家和民主鬥士的羅隆基,還是20世紀五十年代為民主人權而進言、自身的人權卻被嚴重侵犯的羅隆基,在大節上是堂堂正正的。即使一些人認為他的為人有瑕疵,不為人們所認同,但無傷大節。
如今我國學界關於人權、法治、民主研究領域,大多移植西方理論。殊不知,西方這些理論來源或總結於西方的實踐。按照休謨的經驗主義,知識來自經驗,脱離“語境”的知識概念辨析、法律條文文義解釋和邏輯分析都不會帶來新知,只有將法學概念、法律條文和它們適用於具體情形的推理過程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可能形成新的知識。劉志強教授以為,用西方理論來指導中國的實踐,猶如隔空打牛,毫無針對性。我們應該研究中國問題,如果我們翻檢歷史,以近代中國人權史作為視角,20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間,民國學界發表人權憲政文章,不知凡幾,翻看這些久違的舊報刊文章,感慨系之。羅隆基倡導人權,主張法治,踐行民主等思想,至今仍透射着光芒,具有跨越時空的穿透力。儘管或有不周全處,但他的思想決定了他的高度。遺憾的是,這位一生追求人權理想的鬥士最終還是以悲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歷史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也並不能以此判斷真理與謬誤,更不意味着羅隆基的人權與法治政治主張沒有意義。從現代性來説,羅隆基有關人權、法治、民主的理論,對構建當代中國的法治之路,至今仍有深刻的借鑑意義。
為了不忘卻的記憶,劉志強教授從收錄的羅隆基在民國期間發表的政論文章中特挑選其精華文章32篇,以羅隆基論人權、論法治、論民主作為論域,匯三輯為一冊,以期幫助讀者瞭解那一段歷史。本書的選文以現實關懷為目的,並激發讀者思考羅隆基提出的問題為原則。需説明的是,本書每一輯下提出一個主題:論人權,對應的是,人權是什麼;論法治,對應的是,法治是什麼;論民主,對應的是,民主的意義。在每一組論文前撰寫一個導讀解題單元,解讀每一組論文的主旨與評論,以期有助於讀者把握羅隆基論説的要旨和相關問題的背景。與此同時,在每一組論文後,附刊延伸閲讀單元,舉要與該組論文的相關資源文獻。引列的文獻或為羅隆基其他原著,便於讀者深入探微取精。或列舉其他同時代相關人的研究成果,便於讀者知曉與該文相關的歷史場域或思想脈絡,以期讀者按圖索驥,追查考問。延伸閲讀之文獻,以精要為主,不求全責備,意在提示讀者研究之相關資料。
知人論世固然重要,但知世論人則更進一層。只有在歷史語境下文本與人的溝通,才能理解與辨析。本書的編輯目的也就在此。本書均附刊相關圖像,或為羅隆基及相關人物的照片,或羅隆基原文手稿,期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現羅隆基的風采,並增進讀者的興趣。本書末附有延伸書目一篇,精審列舉、推薦與羅隆基這三組論文相關的文獻,以期讀者把握與理解羅氏原文前後左右的語境與問題意識。本書選文全部來自最原始的第一手資料,在每一篇文後均會註明原始出處和時間。本書每一篇文章的排版、標點符號、批註均按照原文作者的排版來編排。本書之纂輯,是從羅氏大量的文章中精選而成,在劉志強教授十多年研究過程中,複印、收集了大量的羅隆基民國期間的原始文章,對這些原始文獻大凡選錄、分類、排序、謄抄、查核、清校編印,其事繁瑣,頗為不易。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