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性的枷鎖

(2016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人性的枷鎖》是2016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威廉·薩姆塞特·毛姆。 [2] 
中文名
人性的枷鎖 [1] 
作    者
(英)威廉·薩姆塞特·毛姆
譯    者
徐進、雨嘉、徐迅
出版時間
2016年 [1]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頁    數
688 頁
ISBN
9787567543461
定    價
49.00 元
裝    幀
精裝

人性的枷鎖內容簡介

《人性的枷鎖》是毛姆的長篇半自傳體小説,於1915年出版。
菲利普天生跛足,自幼失去雙親,自卑的心理深深植根在他的生活中。他在伯父凱里牧師和伯母路易莎的撫養下長大,伯父對其較為冷淡,但伯母悉心照料,給予他母親般的温暖。
菲利普自幼酷愛文學,在伯父的書房裏找到寄託。他不顧伯父的反對,遠赴德國海德堡求學,在那裏結識了英國人海沃德和美國人威克斯,開始對神學產生質疑。
之後,菲利普到倫敦成為一名會計學徒,但他對枯燥的生活感到厭倦,很快就轉而到巴黎學習藝術,在巴黎學了兩年繪畫。但他最終意識到自己在藝術上資質平平,不會有所建樹,而伯母的死訊傳來,菲利普回到英國,並決定去倫敦學醫。在倫敦,菲利普愛上了女招待米爾德麗德,但米爾德麗德並不喜歡菲利普,而且天性自私,拒絕了菲利普的追求,同他人發生關係並懷孕。在追求失敗後,菲利普轉向女作家諾拉的懷抱。之後米爾德麗德被人拋棄,又找到了菲利普,菲利普同諾拉分手,努力接濟米爾德麗德生活。但米爾德麗德隨後戀上了菲利普的朋友哈利並再次離開…… [2] 

人性的枷鎖作者簡介

威廉·薩姆塞特·毛姆(1874.1.25-1965.12.15)
1892年進入倫敦聖托馬斯醫學院學醫。學醫使他學會用解剖刀一樣冷峻、犀利的目光來剖視人生和社會。他的第一部小説《蘭貝斯的莉莎》(1897),正是根據他從醫實習期間的所見所聞寫成的,從此棄醫從文。
接下來的幾年,毛姆寫了若干部小説,但是沒有一部能夠“使泰晤士河起火”,遂轉向戲劇創作,獲得成功,成了紅極一時的劇作家。代表劇作《弗雷德裏克夫人》(1907),連續上演達一年之久。
在事業如日中天時他決定暫時中斷戲劇創作,用兩年時間潛心寫作醖釀已久的小説《人性的枷鎖》(1915)。1919年發表的《月亮與六便士》更加鞏固了他作為小説家的地位。
為了收集素材,毛姆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因此不少作品有濃郁的異國情調。1920年毛姆到了中國,寫了遊記《在中國的屏風上》(1922),並以中國為背景寫了一部長篇小説《面紗》(1925)。
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隙期,是毛姆創作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代表作有刻畫當時文壇上可笑可鄙的現象的《尋歡作樂》(1930)和充滿異國情調的短篇集《葉之震顫》(1921)等。
第二次大戰期間,毛姆到了美國。1944年發表長篇小説《刀鋒》。此後,他回到早年定居的法國裏維埃拉,直至1965年溘然長逝。

人性的枷鎖目錄

自序
正文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