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工黑洞

鎖定
人工黑洞有着“黑洞”之名,雖然尺寸“迷你”,但任何經過的電磁波,都不可能逃離它的引力。人工黑洞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吸收太陽能 [1] 
中文名
人工黑洞
誕生日期
10月15日
作    用
吸收太陽能
分    類
科學

人工黑洞世界第一個

10月15日,《科學》雜誌宣佈,世界上第一個“人造黑洞”在中國東南大學的實驗室裏誕生。不過,這個小型”人工黑洞“ [1]  不僅不會毀滅世界,還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吸收太陽能。

人工黑洞由來

據英國《衞報》報道,美國布朗大學一位物理教授日前通過實驗在地球上製造出了一個“人工黑洞”,雖然體積極小,卻具備真正黑洞的許多特點。“人工黑洞”的製造者——布朗大學教授霍拉蒂.納斯塔西介紹説,他在紐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裏利用原子撞擊原理製造出來的灼熱火球,恰好具備天體黑洞的顯著特性。當然,這些火球對人類沒有任何危險,它們只能持續閃爍10億分之一秒,不會對周圍物體產生大量影響。

人工黑洞差異

兩種“黑洞”的原理其實並不一樣。宇宙間的黑洞之所以能吞噬一切,是因為它質量巨大,而實驗室裏的“黑洞”,實際上是根據光波在被吸進宇宙黑洞時的性質,模擬出來的儀器,可以令光波接近時產生相似的扭曲,並被吸引。也就是説,兩種“黑洞”可以讓附近的光波出現相似的“結局”,但是光波遇到的卻並不是同一回事。 [1] 

人工黑洞可能做出貢獻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裏的相對重離子碰撞機,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把大型原子的核子(如金原子核子)相互碰撞,產生相當於太陽表面温度3億倍的熱能。納斯塔西教授對這一實驗過程的獨到解釋,為人們解決理論物理學的一個最大難題提供了首選方案:用單一的連貫的理論描述自然界的基礎力量。納斯塔西教授解釋説,粒子撞擊產生的火球,具有黑洞的一些特徵,比如:火球可以將周圍10倍的粒子吸收,這比所有量力物理學所推測的火球可吸收的粒子數目要多得多。
以前,單一理論學者所面臨的一個最大困難是,他們的學術理論沒有實驗數據來支持,因此招來許多物理學家懷疑。納斯塔西教授此次提出的“人工黑洞”説,可能會重新掀起一股黑洞研究熱潮。但不論如何,現代物理學無法在地球上製造出具有破壞性的黑洞。正如賈菲博士所説:“加速器裏放在一起的幾顆粒子,不會傷害任何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