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秒

(名詞解釋)

鎖定
秒擺的擺長在1660年被倫敦皇家學會提出作為長度的單位。在地球表面,擺長約一米的單擺,一次擺動或是半週期(沒有反覆的一次擺動)的時間大約是一秒。
中文名
一秒
外文名
one second
提出時間
1660年
提出者
倫敦皇家學會
類    別
時間的單位

一秒歷史由來

人們最早是利用地球自轉運動來計量時間的,基本單位平太陽日。19世紀末,將一個平太陽日的1/86400作為一秒,稱作世界時秒。
由於地球的自轉運動存在着不規則變化,並有長期減慢的趨勢,使得世界時秒逐年變化,不能保持恆定。因此,按此定義復現秒的準確度只能達到一億分之一秒。

一秒名稱定位

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採用以地球公轉的運動為基礎的曆書時秒作為時間單位,即將1900年初附近,太陽的幾何平黃經為279°41'48".04的瞬間作為1900年1月O日12時整,從該時刻起算的迴歸年的1/31556925.9747作為一秒。按此定義復現秒的準確度提高到十億分之一秒。
1967年,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採用原子秒定義取代曆書時秒定義。即將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結構能級之間躍遷相對應輻射週期的9192631770倍所持續的時間定義為一秒 [1-2]  。按此定義復現秒的準確度已優於十萬億分之一秒。
1960年以前,CIPM(國際計量大會)以地球自轉為基礎,定義以平均太陽日之86400分之一作為秒定義。即1 Second =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穩定度在10-8左右。
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轉為基礎,定義西元1900年為平均太陽年。秒定義更改為:一秒為平均太陽年之31556925.9747分之一。1 Sec = 1/31556925.9747 Solar Year at 1900穩定度約為10-9。

一秒單位換算

一秒是最基本的時間單位,1000毫秒為1秒,60秒為1分鐘,60分為1小時。
參考資料
  • 1.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烏蒙(譯).《相對論》:重慶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2016.1第17次印刷:第48頁
  • 2.    時間單位(秒)  .bipm 國際計量局- About the BIPM[引用日期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