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工更新

鎖定
在各種森林跡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過人工植樹或播種恢復森林的過程。
中文名
人工更新
外文名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人工更新簡介

人工更新是用人工種植的方法重新形成幼林的過程。即在原有森林的跡地上,用直接播種、栽植苗木、插條或分根等方式重新營造的幼林。它是我國森林更新的主要方法,是及時更新採伐跡地的重要手段。其優點是更新時間短、成效快、質量高,但所需投資較天然更新為高。

人工更新人工更新造林

人工更新造林對於森林資源是十分重要的,使得森林資源能夠有一個良性的循環。更新造林主要有三種方式,包括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這三種更新方式之間是相互聯繫和有機結合的整體,在整個的更新造林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人工更新是根據人們的意願來調節樹種,有效地發展目的樹種或優勢樹種,加速森林的恢復和生長,保證森林的質量。所以,人工更新在世界上都得到了相應的重視並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人工造林是保護森林資源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將苗木、種子或者其他材料在造林地上進行種植的一個過程,根據不同的造林地所具備的土質特徵和氣候條件,一般分為人工造林和更新兩種不同的方式,但是從本質上來説,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隸屬於同一個範疇內,充分利用土壤和氣候條件,實現對樹木的有效更新和防護作用。

人工更新人工造林更新工作的措施

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的更新。人工造林更新對於森林資源是十分重要的,在森林的維護和更新的過程中,首先要堅持人工更新為主,人工促進和天然更新相結合。根據不同立體條件和生長情況,採取不同的更新方式,在採伐的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護幼樹。其次是嚴把質量關,做好人工更新造林的設計工作。主要包括設計時要嚴格執行設計規程,設計密度要充分體現立體因子,林種和樹種這三大主導因子。同時分佈要均勻,對調查設計造林地選擇要適當,要做到適地適樹,合理安排造林樹種。因地制宜地設計更新方式,在適宜的立體條件下,要優先考慮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力爭降低資金的投入。
合理的整地是造林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一般是在上一年的雨季整地,次年再進行造林,也可以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一邊整地一邊造林。在整地的過程中,方法和規格的確定,要嚴格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儘量減少破土面,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對山坡上部及坡以上的地段要採用穴狀、魚鱗坑整地。上坡中部及二百米以下的地方要採用魚鱗坑水平階整地。上坡下部的地段要採用窄幅梯田整地。無論採取哪種方式整地,都必須在整地前做好規劃設計,按照設計方案進行施工。
而且造林的過程中也要選準時機。一般雨季是造林種植的最好時機,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是能夠在栽培後下雨,並且能夠有連續的幾天陰天,就會對提高造林成活率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同時,在一般的情況下,造林的時間最好是安排在下午,以減少太陽對苗木尤其是在栽培當天的暴曬時間。再加上經過一個夜晚的緩衝,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對於提高造林成活率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同時也要忌在無降水或者降水不多的時期強栽等雨。

人工更新人工造林更新工作的注意事項

造林後的管護工作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保障,所以在造林後必須要及時地進行管護,加強栽植後苗木田間的管護工作,此項工作也是保障成活率的關鍵一環。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高低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樹木不能達到該地的自然條件要求,造林時不按照樹種的生活習慣來進行合理的配置,使成活下來的苗木有大量死亡的現象,有的長成小老樹,沒有明顯的主幹,生長不良,對成樹有很大的影響;二是造林後管護工作差,常言道三分造七分管,造林後如果不能夠進行及時合理的賦予,造林將不會得到理想的效果。
苗木的撫育管理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苗木在栽培過後的撫育管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造林後要及時用枯樹枝和碎草以及石塊等覆蓋穴面,以此來減少水分的蒸發,能夠有效地促進苗木的生長。如果在造林後無雨,尤其是裸根苗要儘可能在栽培後三天內澆一次水,以保障幼苗的成活。若是在大雨後,要及時查看苗木,如果被衝壓,要及時扒出扶正。未能夠進行穴面覆蓋的植樹穴,大雨過後土壤容易板結、乾裂和滋生雜草,要適時地進行鬆土和清除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