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京江送別圖

鎖定
《京江送別圖》是明代畫家沈周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卷繪沈周與友人長汀送別的情景,大刀奪闊,遠山起伏,汀岸有板橋、楊柳、桃花,崖上草色青青,十人拜揖道別,一人立於船上還禮,依依不捨。該畫筆法蒼勁,墨色渾厚,遠山川用粗筆披麻皴畫成。 [1] 
中文名
京江送別圖
畫作類型
設色畫
創作年代
明代
作    者
沈周
材    質
紙本
規    格
縱28釐米,橫159.2釐米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京江送別圖畫作內容

京江送別圖
該畫描繪的是沈周等人在京江送別敍州太守吳愈赴任的情景。畫面以橫卷形式展開由右向左,依次是近景的叢樹、板橋,坡岸,一片楊柳依依桃花爛漫的江南春色。及至中部也是作品的中心。眾人在岸邊長揖作別,江面上一葉小舟,主人正乘乘舟遠去,水色蒼茫。遠景是逶迤連綿的羣山。 [2] 
畫首有清王時敏跋書“名跡貽薇”四字,後幅為明文林書“送吳敍州之任序”、祝允明書“敍州太守吳公詩序”,及沈周等人跋。 [3] 
鈐“啓南”朱方一印。引首清,王時敏隸書“名跡貽徵”四字。後紙有明,文林“送吳敍州之任序州府太守伍公詩序”,沈周、陳琦、吳瑄、張習、都穆、朱存理、劉嘉囗題詩,以及清代顧開增、顧濟乾、吳雲題記。鑑藏印記有【吳雲平生珍藏】等七十五方。 [4] 

京江送別圖創作背景

明弘治時期,南京刑部郎中吳惟謙小任敍州(今屬四川省)太守,頃途過家,親朋好友聞之,歡喜若狂,多作詩歌讚頌:其婿請沈周作畫,復請祝允明作序相送。此圖畫成於弘治四年(1491)三月,沈周時年六十五歲。 [5]  [3] 
京江,當是鎮江口的長江段,敍州相當今之四川宜賓。吳是蘇州府太倉州人。如果從家中赴任,在蘇州稍事逗留,即可乘舟沿古運河到鎮江,由此向西直溯蜀地。這裏對岸即是瓜洲古渡,正如長安的灞橋一樣,常為古人惜別之地。 [3] 

京江送別圖藝術鑑賞

京江送別圖情節

這是沈周中晚年的代表作。從這幅畫中可見沈周既有傳統筆法。充分體現書卷氣,又根據自然風貌,設置一定情節引人入勝,展現自己的面目。 [3] 

京江送別圖構圖

《京江送別圖》局部
《京江送別圖》局部(3張)
《京江送別圖》構圖簡潔,水天一色。因受南宋畫家構圖的影響,此幅顯得具有分外寥廓、無垠之意,對面的遠山用披麻皴畫出,多礬頭和黑色苔點。顯然是受董源、吳鎮等畫法影響,表現了關山重重和征途悠遠:近處的樹叢楊柳依依、槐檜掩映,用筆在郭熙和黃子久間,樹下的泥石用筆豪放,這樣就將它向觀者拉近了距離。 [3] 

京江送別圖形象

此圖畫面佈景得宜,疏密有致,近處長林巨嶂,遠處青山疊翠,遙相呼應。近景桃花,杏花點綴,春意盎然。圖的內容雖然描繪的是真人真事,但卻沒有刻板的描繪送別的場面,而以背景襯托,船艙內着官服的人,當為吳惟謙,寥寥數筆,形象逼真,生動傳神,表示一副十分謙恭的神態,岸邊四人拜揖告別,神情真切,雙方的情感真切虔誠,這正是文人畫的特點。此圖畫法有宋、元諸家筆意而有所創造。 [5] 

京江送別圖歷史傳承

該畫曾經陸恭、孫煜峯、翁嵩年、顧開增、張珩等收藏 [4]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京江送別圖重要展覽

2012年11月—2013年1月,《京江送別圖》在蘇州博物館舉辦的“石田大穰——吳門畫派之沈周特展”展覽中展出。 [6] 

京江送別圖作者簡介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畫家。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中葉畫壇上四大藝術家(另三人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稱江南“吳門畫派”的班首,在畫史上影響深遠。沈家世代隱居吳門,居蘇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區陽澄湖鎮。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親恆吉,又是杜瓊的學生,書畫乃家學淵源。父親、伯父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里。 [7] 
參考資料
  • 1.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編,中國文物大辭典 (上冊)[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05月第1版,第433頁
  • 2.    孫琳.温厚清新、恬淡平和——試從《京江送別圖》漫談沈周的藝術人生[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7,(第1期).
  • 3.    賀野著,賀野全集 再識吳門畫派卷 3[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5.11,第151-153頁
  • 4.    周曉孟,沈智主編,國人必知的2300個繪畫常識 中國卷[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08,第367頁
  • 5.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1318頁
  • 6.    一幅畫上億元  .鳳凰新聞.2012/10/31[引用日期2018-07-07]
  • 7.    袁守啓(啓笛)編著,啓笛書法二十講 第3冊[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3.07,第2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