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京杭大運河北京段

鎖定
京杭大運河北京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春秋至清代運河古建築。京杭大運河從北京起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至浙江杭州。全長1794公里,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有很高的航運、灌溉、排澇價值,為歷代漕運要道,對我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
2021年6月26日,大運河北京段40公里河道正式旅遊通航,市民可乘坐遊船開啓全新的水上游覽線路,飽覽運河旖旎風光、體驗運河文化的魅力。 [1-2] 
中文名
京杭大運河北京段
類    型
物質文化遺產
時    期
春秋至清代
地    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京杭大運河北京段歷史背景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工程,是中國古代文明重要標誌。通州運河城市段作為京杭古運河的終點和新北京城市發展重地,其景觀設計直接影響城市區域發展,"大景觀"的理念在此項目中得到實踐和體現,景觀設計師通過運河兩岸濱水空間的景觀規劃與設計直接參與主導了城市的區域規劃設計,並運用了尊重地方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的設計手法。

京杭大運河北京段文物申遺

京杭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絕不是某個地方和部門的事。政協委員們建議,應從戰略高度,立即啓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岸政府參加並鼎力支持的研究機構,摸清大運河“家底”,儘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京杭大運河北京段歷史作用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着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大運河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仍在發揮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北京段重大意義

京杭大運河顯示了我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藴,凝聚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保護好京杭大運河,對於傳承人類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運輸功能已經改變,河道、沿河風貌和人民生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前又面臨着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嚴重挑戰。如果再不加強保護,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存、風光景物和自然生態環境就會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真實性和完整性就會不復存在,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對大運河進行搶救性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2023年9月14日上午,入選“全國文化中心建設2022年度十件大事”。 [3] 

京杭大運河北京段建設通航

大運河北京段的通航分了“兩步走”。
2019年10月3日,大運河通州城市段正式實現旅遊通航,遊客可在北關閘至甘棠閘11.4公里河道內遊船賞景。
2021年6月26日,從甘棠閘至市界28.7公里河道實現旅遊通航,兩段航道正式連通,市民可以坐着遊船在40公里河道上“一坐到底”。 [2] 
“兩優一先”黨員代表為首批遊客登上游船 “兩優一先”黨員代表為首批遊客登上游船 [1]
2022年6月,遊客將實現乘船至河北的願望,實現京冀互聯互通,遠期還將實現京津冀互聯互通。千年流淌的大運河將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畫板上描繪出濃墨重彩的畫卷。 [1] 

京杭大運河北京段遊覽線路

通州已確定三條遊覽線路
根據碼頭地理位置和40公里航道周邊情況,按照“一短、一長、一夜航”的模式,已確定了三條近期遊覽線路,滿足運河城市段、運河兩岸經典景觀的水上休閒觀光和北京段全程體驗的需求。 [1] 

京杭大運河北京段遊船運營

從2021年6月28日開始,市民可購票乘船。短航線時長60分鐘,從2號碼頭出發,到漕運碼頭,中間不停靠,優惠票價75元。長航線時長400分鐘,從2號碼頭到和合驛碼頭,中間不停靠,遊客可在船上參觀新船閘等景觀,優惠票價180元,提供餐食。從6月28至7月4日啓動夜航,時長60分鐘,為期一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