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

鎖定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有稱“前門東站”,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甲2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現為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展館 [2-3]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坐東朝西,主立面呈長方形,由中央候車大廳、南北輔助用房、鐘樓(七層)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約3500平方米。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建築為歐式風格,是中國鐵路早期車站建築的代表作,為研究中國鐵路早期車站建築提供了實物參考 [2] 
2001年7月12日,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6]  。2021年3月27日,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被北京市文物局公佈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 [1] 
中文名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甲2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約 3500 m²
保護級別
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始建。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正式啓用 [2] 
1959年,北京站建成後,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停用 [4] 
20世紀60年代,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先後被改建成鐵道部科技館、北京鐵路工人文化宮。
20世紀70年代,為了給環線地鐵讓路,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以鐘樓為中心做了“鏡像對稱平移”。鐘樓左側的部分建築被拆掉,並在鐘樓右側重建。只有鐘樓以北西牆和北牆西邊一段保留了原有的結構和磚牆,其餘的牆體被改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20世紀90年代,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先後被改建成商城和市場 [9] 
1997年,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改建,建築除北部基本保留外,其餘進行了復建。
2008年8月,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闢為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展館 [2]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建築格局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坐東朝西,主立面呈長方形,由中央候車大廳、南北輔助用房、鐘樓(七層)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約3500平方米。建築為磚混結構,牆體採用英式砌法,為一層順磚、一層丁磚交替砌築,只在門窗周圍和牆角部位用白色石材裝飾 [2]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主要建築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站台

車站設有3座站台,其中有2座配備了風雨棚,站台長377米。站內還有問事房、客票房、行李房、廁所、電話、電報等 [10]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中央候車大廳

中央候車大廳位於車站西端,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頂部為三角屋架,正面以三心拱造型為山牆,拱腳處嵌雲龍雕飾。分為一等、二等和普通候車室 [2]  [10]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歷史文化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京奉鐵路

京奉鐵路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直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這條鐵路才從天津修至北京南郊的馬家堡。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其總司令部就設在天壇的齋宮內。為此,侵略軍將鐵路由馬家堡修至天壇,設“天壇外站”和“天壇內站”兩個車站,便於其軍隊的運送。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才將天壇內外之鐵路拆除。同年,京奉鐵路北京至天津段,又從馬家堡經永定門,直達北京城內的前門東站 [7]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南下救國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北平學生組成“南下救國團”,赴南京請願示威,從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出發。12月4日,北平法學院、藝術學院、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民國學院、鐵道學院、大同中學、藝文中學、女中等9所學校兩千餘名學生組成示威團和請願團要求南下,在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遭到當局的阻攔,學生們隨即在車站進行卧軌鬥爭。經過三天三夜的鬥爭,當局同意示威團於7日上午乘車南下 [8]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文物價值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建築為歐式風格,是中國鐵路早期車站建築的代表作,為研究中國鐵路早期車站建築提供了實物參考 [2]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文物保護

2001年7月12日,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3月27日,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被北京市文物局公佈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 [1]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旅遊信息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地理位置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甲2號。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8、332路公交車,在前門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坐地鐵2、8號線,在前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約5.5千米,駕車約2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