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亨利·里奧謝思利

鎖定
亨利·里奧謝思利(-1624),英國貴族南安普頓伯爵三世,以作家特別是莎士比亞的保護人而著稱。1601年因參加埃塞克斯伯爵反對伊麗莎白女王的事件被判終身監禁。詹姆斯一世繼位後獲釋。1603年受封為騎士,成為貴族。1619年任樞密院顧問。
中文名
亨利·里奧謝思利
外文名
Henry Wriothesley
國    籍
英國
逝世日期
1624年11月10日
職    業
貴族、樞密院顧問
主要成就
莎士比亞的贊助人,同性情人
出生地
英格蘭,薩塞克斯
信    仰
天主教

亨利·里奧謝思利人物簡介

Henry Wriothesley,21歲 Henry Wriothesley,21歲
亨利·里奧謝思利,南安普敦伯爵三世,生於英格蘭,薩塞克斯,Cawdray House,1601年因參加埃塞克斯伯爵反對伊麗莎白女王的事件被判終身監禁。詹姆斯一世繼位後獲釋。1603年受封為騎士,成為貴族。1619年任樞密院顧問。1624年死於荷蘭,享年51歲。是亨利·里奧謝思利,南安普敦伯爵二世(Henry 1545年4月24日—1581年10月4日)和瑪麗·布朗尼(Mary Browne,1552年7月22日—1607年11月4日)的兒子。他有一個比他年長10歲的姐姐,瑪麗·里奧謝思利(1563 年– 1607年6月27日)。他受到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寵愛,參加過戰爭,熱愛詩歌戲劇,是很多詩人,劇作家的贊助人,這其中也包括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他是莎翁的贊助人,戲迷,兼同性情人,莎士比亞的兩部作品《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和《露易絲受難記》就是獻給他的,莎翁的《十四行詩》也全部都是寫給他的,裏面曖昧的語言表明了莎翁對這位美貌男子的愛慕之情。
1598年亨利在法院上與一位叫Ambrose Willoughby的官員發生了爭執,同年他在巴黎大使館拜訪了女王的首席秘書,羅伯特·塞西爾(Robert Cecil)勳爵。
亨利與黑貓 亨利與黑貓
1594年,亨利隨羅伯特參加了從1594年持續到1603年的愛爾蘭九年戰爭(nine years'war Ireland),卻被打敗了,他與愛爾蘭方言和,羅伯特和亨利不得不回來。1600年6月羅伯特被伊莉莎白撤銷了一切職務。
我們可以從當時的一些官方記載瞭解真實情形。“埃塞克斯伯爵被控煩憂嚴重的叛國罪,他在羅馬教皇和西班牙國王的幫助下,試圖篡奪王位。”這份控訴書還提到埃塞克斯伯爵“允許一部描寫亨利四世的大逆不道的書籍出版……他還經常出入劇院,而且對另一部內容相似的戲劇大加讚賞”,“這本所謂“大逆不道”的書出自當時的劇作家約翰·海沃德之手,而令埃塞克斯伯爵大家讚賞的戲劇則是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因此莎士比亞似乎也捲入了埃塞克斯伯爵的‘叛亂陰謀’”
“ 莎士比亞與亨利,埃塞克斯伯爵,斯特蘭奇勳爵,彭布魯克伯爵夫人,塞穆爾·丹尼爾以及約翰·哈林頓勳爵等這些女王身邊的紅人交往甚密,這使他也被捲入了之後要發生的政治陰謀中。1601年,埃塞克斯伯爵認定羅伯特·塞西爾勳爵正在策劃一場針對自己的宮廷陰謀,所以他決定先發制人。他計劃和亨利等追隨者和支持者一道佔領王宮,那時他就可以從女王的顧問們手中“拯救”出伊麗莎白女王,最終順理成章地確保詹姆斯一世的繼位。埃塞克斯伯爵認為,只要他宣佈自己的意圖,倫敦民眾定會羣起保護他。”
但是他錯了,他的起義以失敗告終。1601年2月的一天,他率領黨羽進入倫敦城,指望引起叛亂,但倫敦市民並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紛紛起來擁護他。他和亨利以及其他人被圍困在河濱路上的住宅內,最終不得不投降。接受審訊後他被判為叛國罪並將實行絞刑。他的老師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試圖營救,但沒有成功。亨利本來也是要被處死的,但他的母親向女王求了情,不知為何女王沒有理會培根卻答應了他的母親。最終他被幽禁在了倫敦塔裏。1601年2月,埃塞克斯伯爵以叛國罪在倫敦塔處以絞刑,時年35歲。 亨利對於好友的死十分傷心。因為這件事,女王也不再寵信亨利。這就是他們與女王作對的下場。
詹姆斯一世登基後,亨利於1603年被釋放,並逐漸恢復了他在政壇的地位。他被囚禁在倫敦塔期間,他的貓從煙囱裏爬進囚室與他作伴。被釋放後,為了紀念那隻貓,他讓人給他畫肖像時,以黑白貓作為背景。
不知為何,有人向羅伯特·塞西爾勳爵報告説,亨利在愛爾蘭的大部分戰時服役時間,都是在和一個叫Piers Edmunds的上尉上牀——“他和他抱在一起,然後在牀上放縱地亂搞。” 。我還是願意相信這不是真的。
後來亨利一直都活躍在競選期,也一直在和愛爾蘭的造反者做鬥爭,他在政治方面的才華便顯露出來了。
註解:①出自《威廉·莎士比亞:事實與問題的研究》(第二卷),E.K.錢伯斯著,第323頁。
②出自《莎士比亞傳》,彼得·艾克洛德著,第384頁
③本段摘自,同上。莎翁相識
莎翁與亨利可能是在劇院相識的,亨利是倫敦一些劇院的常客,事實上他在倫敦的主要娛樂活動似乎就是看戲。當然,他們也可能通過其他途徑認識。《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出版第二年,亨利的母親與托馬斯·亨尼格爵士結婚;亨尼格是王宮的財務主管,負責支付來宮裏演出的演員的薪酬。莎翁經常隨劇團去王宮演出,因此可能通過亨尼格伯爵認識了亨利。這個推測雖然有點牽強,但在人脈關係千絲萬縷的小小宮廷世界裏卻也不是沒有可能。
威廉·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
莎翁和亨利還可能是通過斯特蘭奇勳爵相識的,斯特蘭奇勳爵也是莎翁的贊助人之一,莎翁曾加入他旗下的劇團。亨利與斯特蘭奇勳爵的弟弟是密友,而後者本人是一位業餘劇作家,因此,這位年輕的伯爵被介紹給當時最有前途的劇作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此外,亨利與斯特拉福的阿爾丁家族(阿爾丁是莎士比亞的母親的本姓)還有拐彎抹角的親戚關係。我們還發現,亨利昔日的心理顧問,詩人和耶穌會教士羅伯託·索斯韋爾也與阿爾丁家族與親戚關係。據可靠推測,莎翁極有可能讀過並“借用”過索斯韋爾的詩作。索斯韋爾寫過一首名為《聖彼特的抱怨》的詩,詩的開頭有一段致辭,説明此詩“致我傑出的表弟W.S”,落款是“你親愛的表兄R.S”,許多人認為這個W.S就是莎翁名字的縮寫(William Shakespeare)。
莎翁和亨利還有可能是通過後者的法語和意大利語老師約翰·弗洛里奧(前文已説明)相互認識的。弗洛里奧出生於倫敦,父母是逃亡到英國的意大利新教徒。弗洛里奧對莎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這一點如今已被許多人遺忘。莎翁的大部分喜劇都已意大利為背景,如《威尼斯商人》,他可能就是受到長自己11歲的弗洛里奧的影響,才如此偏好以意大利作為故事發生地。莎翁有時會讓人覺得,他對意大利十分了解,有人甚至認為,他肯定去過意大利。然而莎翁可能是從弗洛里奧那兒瞭解了這些知識,莎翁可能還為弗洛里奧1591年出版的一部作品寫了一首十四行詩做序。弗洛里奧是那種只能在莎翁傳記中幾筆帶過的人物之一,但往往正是這些人在莎翁的生命中扮演了比我們所知更重要的角色,所以,亨利給莎翁的人生帶了的影響,或許也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綜上所述,莎翁通過自己的密友來認識密友的學生也不奇怪。
莎翁還可能在1593年當過亨利的短期秘書。《愛德華三世》中有一段關於國王與他的寵臣之間的喜劇場景的描寫,它可能是莎翁擔任亨利的秘書期間與亨利發生過的一些趣事的藝術再現。當時他的工作地點可能是在位於法庭巷的南安普敦伯爵府,然而,一些學者從那個時期的劇本中發現,亨利的家族地產在漢普郡的蒂奇菲爾德,這樣一來,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在倫敦瘟疫流行期間,亨利一家從法庭巷搬到了蒂奇菲爾德,莎翁可能就是在這段時間創作了第二首長篇敍事詩歌——《露易絲受辱記》,並把他獻給了亨利。
1593年在牛津城舉辦的一次晚宴中,亨利與當時喜劇界的四位主要贊助人——埃塞克斯伯爵,斯特蘭奇勳爵,彭布魯克伯爵和埃德米勒爾勳爵——齊聚一堂,成了當時的一件大事。在伊麗莎白時代的社會或戲劇界,人人都像患了幽閉恐懼症,歸屬感十分強烈。這種幽閉恐懼症,或者説趨羣性,在莎翁這段時期寫的一部戲劇中得到反映。《愛的徒勞》是一部有點讓人疑惑的作品。從某些方面看,它應該是一部諷刺劇,對象是一些比莎翁更有名的同時代人;該劇的諷刺意味極其強烈,而且引經據典,語言隱晦,似乎不太可能是為公共劇院而寫。有人認為,莎翁在亨利的授意下創作了《愛的徒勞》,甚至還有人推測,這部戲劇首次上演的地點就在法庭巷或蒂奇菲爾德的南頓普敦伯爵府。現存有南安普頓伯爵府的一份平面圖,它顯示,二樓的樓梯口左邊有一個大廳,這應該就是演出廳。
人們對於莎翁與亨利的相識過程雖然説法不一,但後來他們彼此認識這一點毋庸置疑。不久後莎翁有給亨利獻上了第二部作品——《露易絲受辱記》,這顯然説明,他們此時的關係已經非常好了。
註解:①出自斯圖爾特·特勞特整理的《愛的歸宿》
②本段全篇摘自《莎士比亞傳》,彼得·艾克洛德著,第三十六章,“他的腦袋裏收藏着取之不盡的古怪詞句”,第210頁到第213頁。
莎士比亞是著名的同性戀者,他的十四行詩全部都是寫給他的同性愛人的。英媒體報道,英國收藏家重新確認了一幅家藏油畫的畫中人身份,原來這名美豔“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莎翁傳説中的同性戀情侶——亨利·里奧謝思利,南安普敦伯爵三世。
發現這幅“驚世”油畫的科布家族家藏甚豐,繼承了全部藝術品收藏的阿萊克·科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從兒時起一直以為畫中人是位名叫諾頓的貴婦,因為在這幅油畫的背面赫然寫着諾頓夫人的字樣。但幾年前,一位偶然來訪的藝術收藏家告訴科布,他認為畫中人並非女性,而是易容扮作女性的鬚眉。一席話驚醒夢中人,科布開始重新審視其真實身份。這幅油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畫中的南安普頓伯爵塗脂抹粉,嘴唇上抹着唇膏,左耳還戴着精緻的耳環,手撫披散到胸前的長髮,看上去一派女人風情。英國曆史文物權威機構“全國託管協會”已確認油畫為真跡,此畫完成於1590年至1593年,當時莎士比亞正住在南安普頓伯爵三世的府上。儘管一代文豪莎翁娶了安妮·哈瑟維,但他的真正性取向一直是文學批評家爭議不絕的話題。
莎翁寫給亨利的信件,請看大圖 莎翁寫給亨利的信件,請看大圖
1591年,他收到一首題獻給他的雅緻的拉丁文詩——這是他收到的第一份題獻作品。這首詩題為《那喀索斯》,講述的是英俊的青年愛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徒勞地去擁抱它,結果溺水而死。詩的作者約翰·克拉彭是伯利的一名秘書,將這首訓誡性詩文獻給南安普敦的用意是十分清楚的。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第一組顯然是寫給特定某個人的:這是個容貌出眾又“固執已見”的年輕人,他拒絕結婚,因而“孑然一身”,耗費生命。
詩人小心地不過分強化這種特指,對伯爵直率明瞭地致辭或許是武斷輕率的。每首詩實際上都包含了內在的否認。也就是説,如果被惹火的讀者來對質,詩人總是能説,“你誤會我了,你的結論不對。我指的根本不是他。”但倘若真如大家所想,這些詩是為南安普敦寫的,莎士比亞可是完全採納了克拉彭在《那喀索斯》中闡明的觀點:這個年輕人愛上了自己,如第一首十四行詩所言,他“和自己的明眸定親”。
但是,莎士比亞採用的心理戰術與克拉彭的正相反。他沒對這個俊秀的年輕人説,他應該意識到自己自戀,應抽身離開自己的倒影。相反,他告訴他,他的自戀還不夠深:
照照鏡子吧,告訴鏡中的臉兒
亨利女裝畫像 亨利女裝畫像
到時候了,該給它來個再生。神往地看着自己的影像,端詳自身美貌的年輕人會決定親自去做他站在鏡子前做到的事:創造一個自己的形象。正是通過生兒育女——“新鮮的補償”——人才能真正將自我投映到未來,以這種方式愛自己,只有傻瓜才會“由於自戀自甘墳塋/斷子絕孫”。
以生育為十四行詩的主題極其獨特,也許前所未有。十四行詩作者的特徵是用詩向所愛的人求愛,或是悲嘆她的冷漠,或是細數自己的熾情,並不會對年輕人説,為了給自己那標緻的臉蛋一個精確的翻版,他該下決心去生兒育女了。如果莎士比亞寫十四行詩頌揚這個年輕人未來的新娘,他的詩就幾乎是落入俗套了。如果是那樣,他的作用無異於受僱的畫家,為遠距離婚事磋商提供配偶人選的畫像。但他並沒有那麼做。雖然他敦促這個年輕人禁絕手淫,和女人結合一一別“揮霍自己,”他寫得特別直白,別“只對自己做生意”——這個女人,也就是未來的孩子的母親,她的身份顯然無關緊要。沒有任何女人,他寫道,“能貞潔若斯/不想讓你開墾她的處女地。”
莎士比亞為這個年輕人提供的生殖想象並非與女性毫不相關,但是隻限於肉體關係,它把女人的作用降至最低:相當於一塊土地,未經耕耘,還未產出成熟的穀穗。如果孩子和母親有任何相似之處,整個計劃就算完了,因為目標是要生出完全只像父親的孩子。在無名無姓身份不明的孕育者——如果無名無姓身份不明,為何不乾脆接受監護人替他選好的人呢?——這塊沃土中,這個年輕人會播下自己那絕倫之美的種子。這種美本身就包含了人們期望在女人面龐上發現的一切美:“你是你母親的寫照,”詩人告訴年輕人,“看見你/她就能發現自己往日的青春。”
莎士比亞選擇為他的十四行詩選擇了這樣一個主題——“愛人的美好,愛人的殘酷,賦予他或她不朽詩篇的願望,年齡,偽裝等”。創作這首詩時,亨利不斷拒絕與伯利勳爵的孫女伊麗莎白·德維勒結婚,莎士比亞便把這件事當作他創作的早期十四行詩的背景——也有猜測説他是受亨利那氣急敗壞的母親的委託而寫的。這些都無從考證了。
“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前17首都是獻給亨利的,説服這個俊美的男孩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之後的詩歌流露出一種更加親密的語氣,詩人直接稱呼亨利為“可愛的人兒”;對他有着複雜的感情。詩人願意賦予它不朽的生命,但嘆息自己無能為力 ;詩人愛慕他,後來又冷酷無情地責備他;詩人甚至原諒他偷走了自己的情婦(這裏指莎士比亞的“黑夫人”)。”
發現的這幅畫像,畫的是莎士比亞創作生殖主題的十四行詩時的南安普敦。這幅肖像很驚人,因為它將十四行詩的誇張文辭轉化成了相當具體的東西。長長的捲髮、玫瑰花苞般的嘴,對身為“當今世界之華飾”的自覺,年輕人那副顯而易見的自戀神情,最重要的是性別上的模稜兩可,使這幅畫——長久以來一直被誤以為是女子的畫像——生動地為莎士比亞在格外奇特的開篇十四行詩中提到的特徵提供了例證。
1593年夏天,理查德·菲爾德幫助出版了莎士比亞的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這本書的扉頁上沒有作者的署名,但其題獻上卻寫着“閣下犬馬僕威廉·莎士比亞”,因此可以肯定這首長詩呈獻的對象是年輕的亨利。在現存的莎士比亞作品中,《維納斯與阿多尼斯》是唯一一部有題獻的非戲劇類作品。
《維》給莎士比亞和亨利雙方都帶來了好處。這首詩後來大受歡迎,由於它的題獻清楚表明它是獻給亨利的,從而幫助這位年輕的伯爵樹立了扶持學術和扶持詩歌的形象。如在《維》出版後的第二年,納什提到亨利時説,他“極有愛心,對詩人十分愛護,與詩人們對自己的愛護沒什麼兩樣”。在鈎心鬥角,權利競爭激烈的宮廷世界,這樣的名聲對於亨利有益無害。
不過《維》一書被當時一些評論家呵斥為“誨淫海盜”③,色情小書”,有一位詩人這樣説道“喜歡情 色作品的人,可以看看《維納斯與阿多尼斯》;那真是淫穢作品的典範啊!”,我們都知道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對性的描寫非常多,這本《維》其實並不算什麼,而且當時的英國人十分喜歡他的這部作品,無視那些無聊的評論家。亨利本人也很喜歡這首長詩,這首詩對他也有着很大的影響。
熟悉莎士比亞的人都知道,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的後27首都是獻給一位讓他魂不守舍的“黑夫人”的。據説這位“黑夫人”是阿方索·拉尼爾(Aphonso Lanier)的妻子艾米利亞·拉尼爾(Eilia Lanier),本姓是巴塞諾(Bassano)。她是“一個黑頭髮,黑眼睛的可怕女人。她性情乖張善變,一會兒冷若冰霜,冷酷無情,一會兒又熱情洋溢,真誠多情。”,是一個“壞女人,一個壞透了的女人”,就是這樣一個有夫之婦,讓莎士比亞神魂顛倒,十分戲劇化的是,亨利也對這個女人着迷,而比起一個劇作家,這個女人當然會對年輕貌美又多金的伯爵傾心,這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莎士比亞在十四行詩中表示原諒亨利搶走自己的“情婦”的事。於是便有了更加戲劇化的故事。
當時一個叫亨利·威洛比的人寫了一首名為《威洛比的阿維薩》的打油詩,作者在序言中委婉暗示莎士比亞是個多情種。這首詩的主角是一個叫阿維薩的酒店老闆的妻子,她有好幾位追求者。其中一個追求者“H.W.”在朋友“W.S.”的幫助下展開求愛行動。始終的相關內容表明,“W.S.”也追過阿維薩:
H.W.把自己得了性病的秘密告訴了好友W.S。W.S不久前也追求過阿維薩,而且剛剛從性病的痛苦中解脱過來;在W.S發現自己的朋友重蹈了他的覆轍,心裏很是開心……”
作者繼續寫道“W.S對這場‘愛的喜劇’隔岸觀火,他決定看看這位‘新演員’是否比‘老演員’有更好的結局。”
“詩在伊麗莎白時代一直是個迷,可能包含多種解讀。有人認為,阿維薩其實暗指伊麗莎白女王本人。但詩中的主要情節——H.W和W.S追逐同一位年輕女性——與莎士比亞的“黑夫人”系列十四行詩的情節特別相似。H.W是亨利,而W.S是莎士比亞。”
從以上這些資料可以看出,莎翁和亨利二人曾同時追求過同一位女人,而這位女人最終選擇了亨利,但這種遊戲式的戀情導致最後他們誰也沒有和誰在一起。
註解:①本段摘自《莎士比亞傳》,彼得·艾克洛德著,第304頁。
②出自《南安普頓伯爵三世亨利的生活》,C.C.斯道皮斯著,第56頁。
③出自《莎士比亞與南安普頓伯爵》,G.P.V.阿克里格著,第197頁
④同上
⑤出自《威廉·莎士比亞》,詹妮弗·巴賽特著,第33,第35頁。
⑥《威洛比的阿維薩》選段,亨利·威洛比著。
⑦出自《威廉·莎士比亞:事實與問題的研究》(第二卷),E.K.錢伯斯著,第191頁。
⑧本段摘自《莎士比亞傳》,彼得·艾克洛德著,第237頁。晚年生活
是古代人審美和現代人不同嗎…… 是古代人審美和現代人不同嗎……
亨利的姐姐瑪麗後來嫁給了Thomas Arundell, 1st Baron Arundell of Wardour(1560-1639 ),他的大女兒佩內洛普嫁給了威廉·史賓塞,史賓塞男爵二世(William Spencer,2nd Baron Spencer ),小女兒安妮嫁給了Robert Wallop。1607年5月,兒子托馬斯的誕生讓亨利無比喜悦,但緊接着6月時他的姐姐瑪麗便去世了,11月份母親也去世了。亨利8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媽媽和姐姐成為他最後的親人,她們的死對於亨利來説是個沉重的打擊。從此以後,亨利似乎變了一個人,而1616年莎士比亞去世之後,亨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變成熟了,變圓滑了,他知道該如何勾心鬥角了,也知道要用自己的財富來為國家做貢獻了。那個任性偏執又美貌天真的少年不復存在了。

亨利·里奧謝思利人物評價

詹姆斯一世執政時期,亨利的地位越來越高,他收穫了無數的榮譽,受到了國王的青睞與信任。他在法庭上與很多官員發生過激烈的爭執,直到埃塞克斯伯爵對女王的陰謀流產之前,他都在與埃塞克斯伯爵的黨羽抗爭,儘管埃塞克斯是他的好友,但他似乎不清楚這一切都是他的好友一手策劃的。他也多次在安妮皇后面前與埃塞克斯的餘黨抗爭。他是個很了不起的政治家。1614年他成為德國新教的義工,1617年他提議攻打巴巴里海盜。1624年,他又因為堅決反對白金漢宮的行政而陷入陷入恥辱中。
亨利是詹姆斯一世執政時期貴族中的領袖人物,他積極地投資建設工廠並加入到海上殖民活動中。他加入了倫敦集團,也叫作弗吉尼亞集團,這是詹姆斯一世國王於1606年10月6日為了在北美洲建設殖民地而建立的一個合股集團,而亨利也加入到了英格蘭對北美的殖民行動中。他投資建設了英國國內第一家馬口鐵工廠,並在帝奇菲爾德投資建設了一座鋼鐵加工廠。他的投資使他在倫敦,布盧姆茨伯裏和霍爾本收穫了巨大的財產。他又為東印度公司和新英格蘭公司做出了很多貢獻。
伊麗莎白一世執政時期一樣,詹姆斯一世執政時期的他依舊是推動文藝發展的重要人物,他是很多著名作家的贊助人,比如喬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薩繆爾·丹尼爾(Samuel Daniel),托馬斯·海伍德(Thomas Heywood), 不僅是作家,他也贊助一些音樂家,比如作曲家阿方索·費拉博斯科(Alfonso Ferrabosco)。可以説在莎士比亞去世以後,亨利變成熟了,處世更加圓滑,不再是以前那個天真的少年了。
1624年,亨利和他的大兒子詹姆斯參與到荷蘭與西班牙之間的戰爭。父子二人剛到荷蘭,就開始發高燒。詹姆斯不久後便去世了。
亨利·里奧謝思利1624年11月10日去世於荷蘭,享年5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