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亨利·喬治

(美國作家)

鎖定
亨利·喬治是美國十九世紀末期的知名社會活動家和經濟學家。他認為土地佔有是不平等的主要根源,提倡徵收單一地價税的主張,曾經在歐美一些國家盛行一時,頗有影響。由於他主張土地國有,徵收地價税歸公共所有,廢除一切其他税收,使社會財富趨於平均。 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是與美國十九世紀末期的社會活動家和經濟學家亨利·喬治有密切關係。
中文名
亨利·喬治
外文名
Henry George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839年
逝世日期
1897年
職    業
作家
出生地
美國費城
代表作品
《進步與貧困》

目錄

亨利·喬治簡介

亨利·喬治生平

生於美國費城海關税務員之家,12歲起輟學,在印度號商船上當水手,19歲前往加州淘金,進入《舊金山時報》(San Francisco Times) 當排字工人,開始研究中國苦力的問題。1879年因《進步與貧窮》一書聲名大噪,該書曾在世界各國售出數百萬冊,為他贏得國際聲譽。孫中山十分稱譽:“美人有卓爾基亨利(Henry George)者,……曾著一書,名為進步與貧窮, 其意以為世界愈文明,人類愈貧困,著於經濟學分配之不當,主張土地公有。其説風行一時,為各國學者所贊同,其闡發地税法之理由,尤其為精確,遂發生單税社會主義一説。”他的主張雖然受到社會上的廣泛支持,但未得到其他經濟學家的支持。1886年競選紐約市長未能成功。1897年死於紐約。主要著作有:“進步與貧窮”(Progress and Poverty ,1879)、“土地問題 ”(The Land Question ,1881)、“社會問題”(Social Problem,1883)、“土地財產權”(Poverty in Land ,1884)、“保護主義抑或自由貿易”( Protection or Free Trade, 1886 )、“勞動的條件”(The Condition of Labor, 1891)、尷尬的哲學家”(A Perplexed Philosopher, 1892), 以及“政治經濟科學”(The Science of Political Economy, 1898)。

亨利·喬治貢獻

亨利・喬治以他的關於為廢止那些未改善土地價值所有税的主張而最響譽。 通過這樣執行,政府能避免對任何其他類型財富或交易收税。 這個看法的最清楚的聲明《進步和貧窮》中被找到: " 我們必須把土地當作公共財產。" [1]。 喬治試圖分離登陸入二個類別;(1) 土地的自然價值和(2)改進了土地的價值。 他認為在土地的自然價值應該安置單一税。 他認為增量按土地的自然價值是分外的,因此收税它不會影響有生產力的行為或進展。 他也認為接受增量按自然價值的田主在惡劣,有生產力的勞方和進展的後面如此做了。

亨利·喬治作品

  1. 《進步與貧窮》(Progress and Poverty ,1879)
  2. 《土地問題》(The Land Question ,1881)
  3. 《社會問題》(Social Problem,1883)
  4. 《土地財產權》(Poverty in Land ,1884)
  5. 《保護主義抑或自由貿易》( Protection or Free Trade, 1886 )
  6. 《勞動的條件》(The Condition ofLabor, 1891)
  7. 《尷尬的哲學家》(A Perplexed Philosopher, 1892)
  8. 《政治經濟科學》(The Science of Political Economy, 1898)

亨利·喬治思想概要

亨利.喬治的意思主要是,應該設法讓大部分的地租收益分配給全體人民。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麼後果亨利.喬治也説得很清楚。“只要現代進步所帶來的全部增加的財富只是為個人積累巨大財產,增加奢侈,使富裕之家和貧困之家的差距更加懸殊,進步就不是真正的進步,它也難以持久。這種情形必定會產生反作用。塔樓在基礎上傾斜了,每增加一層只能加速它的最終崩潰。對註定必然貧窮的人進行教育,只是使他們騷動不安。把理論上人人平等的政治制度建築在非常顯著的社會不平等狀況之上,等於把金字塔尖頂朝下豎立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