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麻立枯病

鎖定
亞麻立枯病是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發生在亞麻的病害。亞麻幼苗出土後罹病植株幼莖基部呈黃褐色條狀斑痕,病痕上下蔓延,嚴重時莖基部縊縮變細,形成明顯的凹陷。罹病輕者可以恢復,重者頂梢萎蔫,逐漸全株枯死。 [1] 
亞麻立枯病在中國各亞麻產區均有發生,一般發病率為10-30%,嚴重時可達50%以上。常與亞麻炭疽病亞麻枯萎病併發為害。亞麻幼苗感病後,植株生長緩慢或枯死,嚴重造成田間缺苗,影響亞麻產量和纖維質量。 [1-2] 
亞麻立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合理輪作倒茬、適期播種、加強栽培管理、選用良種以及苗期進行化學防治。 [1] 
中文名
亞麻立枯病
別    名
胡麻立枯病、死苗
為害作物
亞麻
為害部位
幼苗莖基、子葉下胚軸、根部
病    原
立枯絲核菌

亞麻立枯病病原特徵

立枯絲核菌
立枯絲核菌(3張)
亞麻立枯病病原為立枯絲核菌(學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屬真菌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無孢目、無孢羣。在自然條件下只形成菌絲體菌核,病菌主要由菌絲體繁殖傳染。初生菌絲無色,較纖細;老熟菌絲呈黃色或淺褐色,較粗壯,肥大,菌絲寬為8-15微米,在分枝處略成直角,分枝基部略細縊,近分枝處有一隔膜。在酷暑中有時能形成擔子孢子,擔子孢子無色,單孢,橢圓形或卵圓形,大小為(4-7)微米×(5-9)微米,能生成粗糟的菌核,菌核成熟時棕褐色,形狀不規則。 [3] 
病菌生長的温度範圍為10-38℃,最適宜温度為20-28℃,致死温度為72℃處理10分鐘。對酸鹼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在pH值2-8之間均可生長,但以pH值5-6.8為最適。日光對菌絲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可促進菌核的形成。菌核在 25-28℃和相對濕度95%以上時,10天內就可萌發。 [3] 

亞麻立枯病為害症狀

亞麻立枯病 亞麻立枯病
亞麻立枯病從苗期到分莖前後均能發生。幼苗期先在幼苗莖基、子葉下胚軸產生水漬狀縱皺病斑,後變黃色至黃褐色條紋,側根上亦生黃褐色斑,嚴重時莖基部縊縮變細易斷,地上部分葉片上伸撮合,靠攏莖稈,葉片發黃,頂梢萎垂,逐漸全株枯死。子葉初期呈紫紅色並直立上伸,有時子葉和幼葉上出現小塊水漬狀病斑,幾天後子葉下垂,全苗枯死。接近分莖時受害,地下部分根莖部亦產生黃褐色斑。 [4] 

亞麻立枯病侵染循環

病菌能在土壤的植物殘體及土壤中長期存活。病原菌菌絲在罹病的殘株上和土壤中腐生,又可附着或潛伏於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發病的初侵染來源。條件適宜時,菌絲可在土壤中擴展蔓延,反覆侵染。引種時帶菌的種子是本病傳播到無病區去的主要途徑,而播種帶菌種子和施用混有病殘體的堆肥、糞肥,則是病區逐漸加重的主要原因,在田間,該病還可借流水、灌溉水、農具和耕作活動而傳播蔓延。 [2-3] 

亞麻立枯病流行規律

亞麻立枯病氣候條件

亞麻苗期的氣候條件是誘發亞麻立枯病的主導因素,播種後如土温較低,出苗緩慢,可增加病原菌侵染的機會。出苗後半個月如遇乾旱少雨,幼莖柔嫩,易遭受病原菌侵染。一般在土温10℃左右病原菌即開始活動,在多雨、土壤濕度大時,極有利於病原菌的繁殖、傳播和侵染。 [1] 

亞麻立枯病耕作栽培

亞麻立枯病是以土壤傳播為主的病害,因此它的發生發展受土壤及耕作栽培條件的影響很大。在亞麻重茬地塊,病菌在土壤內不斷積累,發病加重,亞麻田塊地勢低窪,易造成田間積水,土壤濕度增大,病害則加重。土質粘重,土壤板結,地温下降,使幼苗出土困難,生長衰弱,亞麻立枯病嚴重。播種過深,均使出苗延遲,生長不良,也有利於發病。深翻和精耕細作的亞麻田,亞麻株生長旺盛,抗病力強,發病輕。缺乏營養及營養失調也是促使亞麻感病的誘因,如磷肥對根系發育有良好的作用,鉀肥能促進亞麻莖稈粗壯,在缺鉀等土壤內,亞麻立枯病特別嚴重。單施氮肥有促進病害發展的趨勢,而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有利於提高產量和減輕病害的作用,特別在鉀肥不足的土壤內,適當均衡施肥效果更好。 [1] 

亞麻立枯病防治方法

  • 合理輪作倒茬:亞麻立枯病菌腐生土壤中,連作的亞麻地不僅土壤理化性狀變劣,對亞麻植株生長髮育不利,而且土壤中的病菌日積月累,增加了土壤感染度。因此,輪作、倒茬十分必要,嚴禁重茬。新疆昭蘇地區種植亞麻理想的茬口是小麥、玉米等作物其次是油菜。 [1] 
  • 適期播種:適期播種對防治亞麻立枯病很重要。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利用早春雪墒,適期早播,確保一播全苗。適播期在4月10日至5月1日。晚播如遇乾旱少雨不利於出苗。晚播出苗到開花正處於高温多雨環境條件,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交織進行不利於纖維的形成和積累,降低出麻率,造成減產。播種時注意播種質量,播種深度在2-3釐米。避免過深過淺,以保證出苗快、苗齊和苗壯,減少病菌侵染危害。 [1] 
  • 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保水肥強、地勢平坦的地塊,深翻並精耕細作,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清除田間雜草,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收穫後清除亞麻殘體,減少菌源。 [1] 
  • 選用良種:根據種植經驗,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亞麻立枯病有效的方法之一。應選擇高產、抗逆性強、籽粒飽滿、發芽率高的品種。亞麻立枯病的初次侵染源來自土壤和種子帶菌,為防止種子帶病,播種前進行種子包衣或用藥劑處理是十分重要的,用種子重0.3%的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或立枯淨拌種,減輕病害發生。 [1] 
  • 苗期進行化學防治:亞麻苗期田間亞麻立枯病為10%以上,可結合化除進行藥劑防治。每畝用好力克10毫升或甲基託布津70-90克,防除效果明顯。為了增加亞麻的抗病性,達到增產的目的,可每畝葉面噴施高美施40克或葉霸100克。 [1] 
參考資料
  • 1.    肖堯.亞麻立枯病發病條件及防治對策[J].農村實用技術,2009,(第2期).43.
  • 2.    劉建敏,董小平.種子處理科學原理與技術.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03:387
  • 3.    楊學.亞麻立枯病發生規律及其綜合防治措施[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2,(第1期).43-44.
  • 4.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植物醫生實用手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