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述國

鎖定
亞述國(Assyria)是興起於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奴隸制國家
中文名
亞述國
外文名
Assyria

亞述國簡介

公元前8世紀末,亞述逐步強大,先後征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敍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設都於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亞述人在兩河流域歷史上活動時間前後約有二千年。 在兩河文明的幾千年歷史上,亞述可以説是歷史延續最完整的國家,歷史學家掌握有從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到公元前605年連續的亞述國王名單,參見亞述君主列表。 雖然二千多年之間,亞述有時強大,有時衰落或淪為他國的屬地,但作為獨立的國家和相對獨立的地區的亞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公元前900前後,亞述國家突然空前強大,成為不可一世的亞述帝國,然後於公元前605年最終滅亡。而亞述國家隨之消失。

亞述國歷史

亞述國興起

亞述最早的居民是胡裏特人,後來閃米特人遷徙而至。兩個民族逐漸融合,成為亞述人。古亞述指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北部地區,東北靠扎格羅斯山,東南以小扎布河為界,西臨敍利亞草原。整個亞述是以亞述城為中心。
他們的後代是今日敍利亞人的始祖。

亞述國早亞述時期

作為亞述地區在兩河流域政治舞台上出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那時亞述地區已經形成了一些城邦國家。 在埃卜拉(Elba)出土的泥版文中,埃卜拉國王Irkab-Damu(約公元前2450在位)曾宣稱自己打敗了馬裏城和亞述爾城的國王伊布盧里爾(Iblul-Il). 相對於南部的蘇美爾人或者阿卡德人,亞述是比較落後的地區,阿卡德王國曾經征服亞述。給亞述帶來了先進的文明。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後,兩河流域諸國爭霸,亞述亦是其中之一,亞述國王沙姆希·阿達德一世曾經非常強大,征服不少地區,襲用阿卡德國王的稱號,自稱“天下之王”,然而,隨着巴比倫第一王朝王國的出現,亞述人第一次稱霸的野心被摧毀。此後,亞述地區是巴比倫第一王朝治下一個半獨立的地區。

亞述國中亞述時期

在埃及與赫梯對峙的時代,亞述開始強大。公元前1365年,國王亞述烏巴利特一世繼位,開始復興亞述,史稱中亞述時期,以後的圖庫爾蒂·尼努爾塔一世公然對在“海上民族”打擊之下日薄西山的赫梯開戰。他還向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巴比倫第四王朝發動了進攻。 此後赫梯國家滅亡。中亞述王國曾經一度統一兩河流域。此後阿拉米人進入兩河流域,中亞述的帝國衰落,亞述國家重新龜縮於亞述本土。

亞述國新亞述(或稱亞述帝國)時期

約公元前900以後,亞述國家第三次崛起。而且這次崛起,遠比以前影響要大得多,並且建立了歷史上著名的亞述帝國。
亞述帝國興起時,古埃及已經開始衰敗,而兩河流域以及小亞細亞諸強國或者滅亡或者分裂。與此同時,亞述人從赫梯人那裏引進了鍊鐵技術,從而大大增強了戰鬥力,建立了一支當時世界上兵種最齊全(包括戰車兵、騎兵、重裝步兵、輕裝步兵、攻城兵、工兵等)、裝備最精良(如當時最強大的攻城武器“投石機”和“攻城錘”)的軍隊。
公元前745年—前727年,亞述國王提革拉·毗列色在位。強大的亞述軍隊擊敗了其勁敵烏拉爾圖,並征服了整個敍利亞地區,同時兼併了巴比倫。
由於亞述人在戰爭中的行為異常殘暴,猶太人將亞述首都尼尼微稱為“血腥的獅穴”。

亞述國鼎盛

公元前722年,薩爾貢二世登基。他原為下級軍官,後因戰功累累得到提升。在他統治時期,亞述打敗了以色列、埃及,並鎮壓了埃及支持的敍利亞人和腓尼基人的起義。這時亞述帝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年—前681年在位,是薩爾貢二世的長子。他力圖擴張父王的戰果。史稱,他攻克了89座城鎮、820個鄉村,俘獲了7千餘匹馬、11萬頭驢、8萬頭牛、80萬隻羊以及21萬名俘虜。
他在位期間,興建了著名的“蓋世無雙皇宮”。其邊長近200米,包括兩座大殿、一幢橢圓形建築物以及一個植物園和一座涼亭。王宮內的浮雕長達3000米,現藏大英博物館。
辛那赫里布之後,伊薩爾哈東(公元前680—前669年在位)成為國王。他在位期間,亞述帝國達到其頂峯。公元前671年,伊薩爾哈東遠征埃及,攻克孟斐斯城。

亞述國衰亡

伊薩爾哈東之後繼位的就是赫赫有名的亞述巴尼拔。他興建了巨大豪華的亞述巴尼拔王宮,但他對世界文明史的貢獻在於宮中設置的泥版圖書館。該圖書館收集了當時亞述人所知的全世界各地的書籍,藏有無數楔形文字的泥版,內容包括語言、歷史、文學、宗教、醫學及天文等各方面的知識,是研究當時歷史寶貴的資料。
公元前612年,新崛起的鄰國新巴比倫王國聯合伊朗高原的米底人攻陷了亞述首都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清掃了亞述的殘部。自此曾在歷史上稱霸一時的亞述帝國徹底滅亡。
亞述衰落有着深刻的歷史原因。首先,亞述是靠武力和軍事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很多邊遠地區無法有效統治;其次,亞述人的殘暴統治也激起了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最後,王室內部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也直接導致了帝國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