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肢野牛

鎖定
白肢野牛是鯨偶蹄目牛科牛屬哺乳動物, [7-8]  又稱野牛、野黃牛、白襪子。 [9]  頭大而沉重,額頂突出隆起,鼻骨尖長,肩部隆起然後向後延伸至背脊中部,再逐漸下降;四肢粗而短,尾很長,末端有一束長毛;雌雄均有角。雄性體毛為黑色或黑褐色,雌性體毛為深褐色;幼仔體毛顏色要淺一些。 [10]  因四肢下半截均為白色而得名。 [6]  人工飼養條件下,壽命最長達到24年。 [11] 
白肢野牛主要分佈於印度、東南亞。在中國,僅分佈於思茅、西雙版納、滄源、盈江等一帶。常棲息於熱帶或亞熱帶森林水草豐茂的地方。 羣居。 [12]  每天清晨、傍晚出來活動。食物以野草、樹葉、嫩芽為主,最喜吃鮮嫩的竹筍或嫩竹。 [9]  發情期為每年的11月到12月。每胎僅生一仔,少有兩仔。 [13] 
白肢野牛是中國珍稀動物之一,分佈狹窄,數量稀少,瀕臨絕跡。 [12]  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14]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易危(VU)物種。 [15] 
中文名
白肢野牛
拉丁學名
Bos frontalis
別    名
野牛
野黃牛
印度野牛
白襪子等
外文名
Gau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牛科
牛屬
白肢野牛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反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牛亞科
牛族
亞    種
4 [2] 
命名者及年代
Lambert,1804

白肢野牛動物學史

牛科動物中有一類叫作野牛。野牛又可分為歐洲野牛、亞洲野牛、美洲野牛、野犛牛、印度野牛等。在這些種野牛中,人們又習慣於將印度野牛直稱為“野牛”,甚至有的動物學書籍中也將印度野牛定名為“野牛”。這是一種不科學的、以偏概全的做法。它的直接錯誤影響就是使動物分類學知識較少的人誤認為印度野牛等於野牛的全部。其實“印度野牛”這一稱呼也未必很恰當,因為這類命名法會使人誤以為只有印度才有這種野牛。許多動物學家根據印度野牛的形貌特徵,稱它為“白肢野牛”,應當説這是一種不致使人產生誤解的科學命名,因為只有被稱為印度野牛的一類野牛,四肢下部是白色的,其他類的野牛沒有這種形貌特徵。 [3] 

白肢野牛形態特徵

白肢野牛
白肢野牛(7張)
頭體長250~330釐米,肩高在165~200釐米,雄性最高可超過220釐米,尾長70~105釐米,耳長30~35釐米,顱全長500毫米,體重650~1500千克。巨大的深色野牛,在四肢的下部有灰或黃白色的“短襪”,無白色臀斑,雌雄兩性均為黑褐色,幼仔為褐色。耳內白色。雄牛的角粗大,從寬大的淺色的冠隆突長出,先向外伸展然後向上彎曲,雄性頜下有肉垂。 [1] 
雌性的白肢野牛身軀要小一些。白肢野牛的角也很給人以力量感,雌性的白肢野牛角長70釐米左右,兩角之間的寬度可超過90釐米,已知的最高紀錄達110釐米。角基部的周長將近50釐米。整個角形向側後方彎曲,彎度比較大。雌性白肢野牛的角就小得多了。牛角呈淺綠色,角尖部顏色比較深,接近於黑色。 [3] 

白肢野牛生活習性

白肢野牛棲息於中低緯度的茂密或開闊熱帶森林中。與其他亞洲野牛相比,它們更多棲於密林中。晝夜均活動,但在炎熱的白天到陰涼處休息,能站着睡覺但通常像家牛一樣躺下。營小羣生活,規律地到鹽漬地舐鹽。白肢野牛散發油性的汗並將其擦在樹上作為一種氣味標誌。 [1] 
白肢野牛棲息在熱帶或亞熱帶森林水草豐茂的地方。它們有垂直遷移的習性,一年三季在海拔1000多米處活動。夏天就移向海拔兩千米左右的山林避暑。但具體的牛羣卻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過着遊蕩的生活。白肢野牛每天清晨、傍晚出來活動,氣温高的中午前後則隱藏在密林中休息或者反芻經過粗嚼存留在胃袋中的食物,它們的食物以野草、樹葉、嫩芽為主,但是最喜歡吃的食物還是鮮嫩的竹筍或嫩竹,不論吃什麼,它們都從來不細嚼慢嚥,而是大量吞食,粗粗地咀嚼一下就儲存在蜂巢狀的胃袋內,等到休息的時候再反芻到口腔裏細細咀嚼,慢慢品味,最後輸送到重瓣胃和皺胃裏去消化。這兩個胃裏的豐富的微生物就把這些食物中含的纖維素加以分解。再合成為脂肪酸、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白肢野牛喜歡結羣生活,每羣五六隻到二三十隻不等。每羣都有一隻強壯的雌性牛擔任領袖,其餘雌性牛和幼牛跟隨活動。成年雄性牛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獨自活動,或者與兩三隻同性在一起,只有到發情期它們才返回到羣體中去。 [3] 

白肢野牛分佈範圍

白肢野牛主要產於亞洲南部,中國南部延伸到印度次大陸,經過印度支那到馬來半島。中國的西雙版納也產白肢野牛。 [3]  [1] 

白肢野牛繁殖方式

在繁殖期雄牛較多發出吼叫和噴鼻聲,為取得優勢地位而爭鬥。白肢野牛的發情期在每年的11~12月,受孕的雌性牛要經過280天左右的孕期才能生下小寶寶,每胎僅生1仔,少有2仔的,數週後又再度發情。野牛媽媽對自己的小寶貝真是護愛有加,它經常慈愛地親吻自己的孩子,並不時用舌頭舔,為它們清除髒物。野牛媽媽親吻孩子不只是表現親熱,它同時在給孩子哺餵自己反芻後咀嚼碎了的草末。因為幼牛的胃裏還沒有微生物,需要媽媽用這種方式給它輸送微生物。初生下來的仔牛並不大,但一個多月後就能長到四五十公斤。大約3~4年幼牛就進入成熟期,這時它就得自己獨自去謀生了。 [3]  [1] 

白肢野牛亞種分化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白肢野牛指名亞種
Bos frontalis frontalis
Lambert,1804
白肢野牛西藏東南亞種
Bos frontalis gaurus
C. H. Smith,1827
白肢野牛雲南南部亞種
Bos frontalis laosiensis
Heude,1901
白肢野牛斯里蘭卡亞種
Bos frontalis sinhaleyus
Deraniyagala,1951 [2] 

白肢野牛保護現狀

白肢野牛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Ⅰ級。 [1] 

白肢野牛種羣現狀

在中國很稀有,分佈侷限。因狩獵和喪失棲息地而瀕危。 [1]  白肢野牛野牛在中國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的數量,據1983年的調查,估計有532頭,其中勐臘331頭、勐海96頭、景洪91頭、思茅14頭。據1986~1987年的統計,估計有800~1000頭,其數量比70年代有所增加(楊德華等,1987)。據20世紀90年代調查,估計有700~800頭。其中西雙版納地區約600頭左右,思茅50~80頭,滄源30~50頭。但云南南部江城、雲南西部盈江一帶的白肢野牛羣由於棲息地被破壞和部分地區的其他人為干擾而已絕跡。 [4] 

白肢野牛致危因素

  1. 棲息生境的被破壞和惡化,致使棲息生境縮小和消失;
  2. 邊遠地區一些人為的干擾,導致其活動領域的完整性被破壞,阻隔了該種分佈的延續性,牛羣往往難於正常進入在中國境內分佈區內活動;
  3. 偷獵捕殺造成數量下降和消失,如1979年在中國西雙版納曾被偷獵33頭之多,1980~1983年被偷獵39頭。現階段此類偷獵已基本得到控制。 [4] 

白肢野牛保護措施

  1. 在白肢野牛的主要分佈區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雲南)、納板河自然保護區(雲南)、滄源南滾河自然保護區(雲南)、盈江銅壁關自然保護區(雲南)和思茅萊陽河自然保護區(雲南))對野牛進行保護。這些保護區多建立於1980~1986年,保護區面積約27.4萬公頃。自保護區建立後,白肢野牛的棲息生境基本得到了保護;另外,由於加強了保護管理管理和嚴格執法,羣眾保護意識的提高,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已基本制止了對白肢野牛的偷獵。
  2. 20世紀50年代後期,昆明動物研究所曾在西雙版納飼養過數頭,其後僅昆明動物園斷續飼養過3~4頭,未有繁殖。
  3. 偷獵雖已基本被制止,但仍偶有發生,仍應加強法制宣傳,嚴格管理和執法,打擊偷獵行為; 在中國西雙版納部分地區,羣眾反映白肢野牛數量增加較多,危害作物的反映較強烈。 組織專題調查,若屬實,可考慮捕捉一部分,試行易地放養(如移至雲南西部盈江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放養)。 [4] 

白肢野牛世界紀錄

世界上最大的牛:印度野牛,體長250-330釐米,體重650-1000公斤,分佈於南亞和東南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吉尼斯世界紀錄)

白肢野牛國內發現

2021年8月,位於雲南省普洱市境內的雲南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整理安放在野外的紅外相機時,發現紅外相機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野牛幼崽的珍貴畫面,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第一次拍到這一珍稀物種幼崽。 [5] 
參考資料
  • 1.    白肢野牛  .國家動物博物館[引用日期2020-01-09]
  • 2.    白肢野牛  .itis[引用日期2020-01-09]
  • 3.    呂青主編,伊甸園裏的動物們,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9,第88-89頁
  • 4.    汪松. 1998.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417.
  • 5.    國內首次!紅外相機在雲南普洱拍到亞洲野牛幼崽影像  .央視網.2021-08-10[引用日期2021-08-11]
  • 6.    讀秀:李湘濤編著,生命的支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3,第163頁
  • 7.    何若鋼等編著,動物生產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11,第182頁
  • 8.    郭豫斌,象長頸鹿野牛 彩圖版,東方,2013.03,第79頁
  • 9.    羅振著,森林動物的呼喚,延邊大學出版社,2013.04,第142,143頁
  • 10.    呂青主編,伊甸園裏的動物們,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9,第89頁
  • 11.    海人主編,學生必讀知識百科 動物知識篇 牛,廣州出版社,2002.09,第15頁
  • 12.    施之厚主編;《雲南辭典》編輯委員會編輯,雲南辭典,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05,第324頁
  • 13.    呂青主編,伊甸園裏的動物們,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9,第90頁
  • 14.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引用日期2023-07-02]
  • 15.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RED LIST[引用日期2023-07-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