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里鄉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轄鄉)

鎖定
五里鄉,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地處鶴峯縣東南部,東與湖南省石門縣交界,南與走馬鎮相鄰,西與容美鎮毗鄰,北與燕子鄉接壤,東北與宜昌市五峯土家族自治縣交界,鄉人民政府距鶴峯縣城60千米, [1]  區域總面積379.7平方千米。 [2]  截至2019年末,五里鄉户籍人口為21142人。 [2] 
清代末,屬禮陶鄉;1996年,區改為鄉。 [1]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五里鄉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五里坪友誼街70號。 [1] 
截至2019年末,五里鄉有工業企業2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2] 
中文名
五里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
地理位置
鶴峯縣東南部
面    積
379.7 km² [2] 
下轄地區
1個社區、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五里坪友誼街70號
電話區號
0718
郵政區碼
44580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車牌代碼
鄂Q
人    口
21142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2] 

五里鄉歷史沿革

清代末,屬禮陶鄉。
民國十九年(1930年),建立鶴峯縣第九區蘇維埃政府;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為鶴峯縣第四區。
1950年,屬燕子區。
1960年,增設五里區。
1975年,撤區建公社。
1996年,區改為鄉。 [1] 

五里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五里鄉轄青山、金鐘、瓦屋、紫荊、五里、楊柳、南村、水泉、十字路、尋梅、湄坪、雉雞、陳家潼泉、紅魚、上六峯、下六峯、三路口、中坪、後坪、柏榔2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66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五里鄉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紅蘇社區、青山村、金鐘村、瓦屋村、紫荊村、五里村、楊柳村、南村村、水泉村、十字村、尋梅村、雉雞村、陳家村、潼泉村、湄坪村、紅魚村、下六峯村、上六峯村、中坪村、後坪村、柏榔村; [3]  鄉人民政府駐五里坪友誼街70號。 [1] 

五里鄉地理環境

五里鄉位置境域

五里鄉地處鶴峯縣東南部,東與湖南省石門縣交界,南與走馬鎮相鄰,西與容美鎮毗鄰,北與燕子鄉接壤,東北與宜昌市五峯土家族自治縣交界,鄉人民政府距鶴峯縣城60千米, [1]  區域總面積379.7平方千米。 [2] 

五里鄉地形地貌

五里鄉地勢東高西低,以中高山地區為主,平均海拔1135米。最高峯位於大埡,海拔1532米;最低點位於南渡江,海拔342米。 [1] 

五里鄉氣候

五里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秋氣候温暖,夏季炎熱,雨水集中,冬季乾燥寒涼,年平均氣温12.4℃,年降水量1788毫米。年無霜期為230天左右。 [1] 

五里鄉水文

五里鄉境內漊水主要支流有南渡江、竹枝河、格子河等。其中,南渡江為最大支流,從五峯土家族自治縣入境內尋梅村,於水泉村兩河口匯入漊水,流程32千米。 [1] 

五里鄉自然資源

五里鄉境內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鎂、硅、鉛、鋅、銅、鋁、高嶺土、石灰石。鎂礦主要分佈在三路口村,地質儲量為2.3億噸,礦體集中,礦層厚度50米以上。 [1] 
2011年,五里鄉耕地面積4.2萬畝,人均1.9畝。 [1] 

五里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五里鄉轄區總人口2226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00人,城鎮化率13.5%。另有流動人口1500人。總人口中,14歲以下5567人,佔25%;15~64歲12247人,佔55%;65歲以上4153人,佔20%。總人口中,以土家苗、漢族為主,共16701人,佔75%。2011年,五里鄉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2.3‰,人口自然增長率7.0‰。 [1] 
截至2019年末,五里鄉户籍人口為21142人。 [2] 

五里鄉經濟

五里鄉綜述

2011年,五里鄉財政總收入849萬元,比上年增長19.4%。 [1] 
截至2019年末,五里鄉有工業企業2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2] 

五里鄉農業

2011年,五里鄉農業總產值1.3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全鄉地區生產總值的15%。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為主,生產糧食11491噸,人均516千克。其中玉米6604噸,馬鈴薯4597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箬葉、煙葉、茶葉。箬葉採集面積15萬畝,產量203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為主。2011年,五里鄉生豬飼養量5.4萬頭,年末存欄5.1萬頭;羊飼養量2.4萬隻,年末存欄2.2萬隻。 [1] 

五里鄉工業

2011年,五里鄉工業以箬葉、木製品、茶葉加工為主。工業總產值14600萬元,比上年增長42.8%。工業增加值5840萬元,比上年增長38%;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職工448人。 [1] 

五里鄉商貿

截至2011年末,五里鄉有個體工商户358户,職工416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5億元,比上年增長20%;擁有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8億元,出口總額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5%。 [1] 

五里鄉金融業

2011年末,五里鄉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9.8%;人均儲蓄4000元。 [1] 

五里鄉電信業

2011年,五里鄉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65萬元。 [1] 

五里鄉交通運輸

2011年末,五里鄉境內公路總里程184千米,有五級客運站1個,年發送旅客1.2萬人次。省道鶴南線境內里程25.6千米,公路通村率100%。 [1] 

五里鄉社會事業

五里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五里鄉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02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5所,在校生1303人,專任教師6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31人,專任教師5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五里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95萬元,比上年增長22.6%。 [1] 

五里鄉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五里鄉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22個,藏書35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3人。 [1] 

五里鄉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五里鄉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2個;病牀17張,固定資產總值5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0人。2011年,五里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6400人,參合率96%。 [1] 

五里鄉社會保障

2011年,五里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00户,人數1994人,支出18.8萬元;農村五保人員集中供養91人,支出19萬元;農村五保人員分散供養31人,支出5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32人次,支出3.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523人次,支出16萬元。 [1] 

五里鄉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五里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75千米,投遞點21個,鄉村通郵率1009%。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5個。 [1] 

五里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五里鄉因鄉人民政府所在地五里坪得名。 [1] 
  • 人文古蹟
五里鄉地方特色民歌有采茶歌、薅草歌等。地方特色文藝表演隊有滿堂音劇團,“鶴峯滿堂音”又名“琵琶板”,被譽為湖北省民間曲藝藝術孤品。
五里鄉地方戲曲有“滿堂音”、“儺戲”,地方民歌有“號子”、“田歌”、“風情歌”,地方舞蹈有“跳喪舞”、“耍耍”、“扁擔舞”等;地方古蹟有土司田舜年始建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百順橋,橋碑上有田舜年撰寫的本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晉見康熙大帝的經過,還有道光年間建造於五龍山山頂的五龍寺、同治年瓦屋進士府。
五里鄉古鎮南村,尋訪歷史的遺蹟:古鎮街頭的古樹還在,燕喜洞的麻條洞門仍然完好,張飛廟雖已被毀,但其遺址尚存。南村後山有一聳峙的高峯,最高處有1606米,當地老百姓稱謂麻王寨,説是容美土司王在南村設南府時,在山巔築有大寨、烽火台,因山峯高峻,看得極遠,北望巴蜀,東觀荊楚,南矚瀟湘,西瞭黔渝,一旦有狼煙燃起,便要號令士兵作好戰事準備。麻王寨下面的半山腰有一四方平台,號為桌子巖,據説是田舜年的讀書枱。讀書枱建在遠離人羣,懸崖高聳之處,目的是讀書時必要有安靜的環境。田舜年當年苦讀詩書,不受任何干擾,連吃飯都是由隨從弄好後用繩子提上去的。
還有位於南村的土司府南府舊址、位於湄坪五組的烽火牆,近代的文物有著名的五里坪革命舊址羣。
  • 歷史背景
“自漢歷唐,世守容陽。”元至正十年(1350年)設立四川容米洞軍民總管府,自古容美設官之始,方有五里的歷史記載。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田土王在五里鄉南村村設立行棧,即土司南府,當地經濟文化進入鼎盛發展時期,此期間著名詩人顧彩自南村入容美,行至南村,見當地物產豐饒,而民風古樸,且食習簡素時説:“物貨很好,缺少佐料,不善烹調。”
  • 革命老區
鶴峯縣五里鄉概貌 鶴峯縣五里鄉概貌
五里革命老街位於五里集鎮中心,在土司年代已經形成,清光緒年間,廣商林紫宸派員設莊採辦紅茶,往來商賈頻繁。五里更是一片紅色的沃土,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元帥率領的革命隊伍在這裏打土豪、分田地。民國二十年(1931年)4至9月,是中共湘鄂邊特委機關和湘鄂邊五縣聯合政府所在地,建有紅軍被服廠、共青團湘鄂邊特委機關、湘鄂邊蘇維運籌運籌埃商會合作社等,五鶴遊擊梯隊、紅軍駐軍舊址、收編川軍談判舊址等革命舊址保存完好。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4月,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五里鄉風景名勝

  • 五龍山
五龍山地處湖北省鶴峯縣五里鄉潼泉管理區湄坪村,距縣城約40千米,五龍山主峯海拔高度為888.8米,都是懸崖峭壁相連而成,高山深澗、羣山逶迤,原生態的自然生態環境,堪稱鶴峯“小張家界”。又因深山路難覓,故有中國古桃源地的“深閨秀女”美稱。五龍山由五座主峯構成,每座主峯頂上都有一巨石拔地而起,形態各異,像擎天大柱,昂首向天,吞雲吐霧,又似五條巨龍,緊緊圍繞主峯,因而美名曰“五龍山”。
據記載,早在明朝末年,就被四川峨嵋山人範一真看中,他帶領寺院禪師彭芝伯、文公道人魯合庭在此山選址修建寺院和廟宇,傳承華夏佛教、道教文化,以祈禱天下平安,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如今還完整地保留着很多文明古蹟和遺址。當地還留傳着“古代五條飛龍盤踞五龍山”的神話故事。
鶴峯縣五里鄉五龍山 鶴峯縣五里鄉五龍山
五龍山呈現出險、絕、奇、秀、等諸多美的形象,其重要景點有觀音座蓮、石門、龍冠一炷香、一對蠟、斷山橋、蔣莊巖、三義洞、仙龍爬壁、龍女洞、仙人洞、犀牛洞、洞中樹等奇景,有天然噴泉,還有温泉、七眼泉等自然景觀,在晴天還可以雲海觀日。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彭軍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湖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7月:1956-1957.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352.
  • 3.    五里鄉2021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