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美社區

(桂林市五美社區)

鎖定
五美社區位於繁華的地帶,管轄範圍東以中山中路、西以信義路、南以西城路、北以榕湖南路為界。
中文名
五美社區
社區住户
5486人
成立時間
2002年8月
總面積
0.28平方公里

五美社區社區概況

五美社區位於繁華地帶,管轄範圍東以中山中路、西以信義路、南以西城路、北以榕湖南路為界。社區共有住户5486人,居民小組76個;總面積0.28平方公里,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辦公地點設在交通路10號二樓。 [1] 

五美社區社區單位

五美社區內有市委市政府辦公大院、市土地局、市財政局、市勞動局、市建設規劃局、市地方税務局、崇善小學、機關幼兒園等33個行政事業單位。五美居民社區委員會隸屬象山區、象山街道辦事處管轄,有社區工作者5人,它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羣眾性組織。自2002年8月成立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狠抓自身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內部機制,成立了社區黨支部,建立了計生、環保衞生、文體科教、治安調解、社會保障、綜合治理、雙擁小組、工會、婦代會等組織。

五美社區社區宗旨

五美社區的服務宗旨: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為創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新型社區而努力奮鬥。在疊彩區委區政府、北門街道辦事處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在轄區單位和居民羣眾的大力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黨建工作為龍頭,以服務居民為宗旨,着力打造居住環境優美、服務設施齊全、人際關係和諧的現代文明社區。

五美社區社區活動

桂林市規劃黨委組織局機關支部、規劃院黨支部、五美社區等青年志願者30餘人前往堯山開展清潔城鄉活動。 此次活動得到了五美社區的大力支持配合,局機關支部、規劃院黨支部青年志願者與五美社區工作人員共同對堯山上四公里道路兩旁的白色垃圾進行清撿。通過大家近兩小時的共同努力,道路兩旁垃圾得到了有效清理,道路及周圍環境衞生狀況有了較大改觀,並得到了堯山徒步遊客的好評。 [2] 

五美社區飲食習俗

建國前後,羣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麪窩窩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白麪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宴席檔次逐年升級,每席上菜有10個、12個、16個、24個不等。

五美社區社區幹部

五美社區管轄有純居民區11個,共有單位13個,有16家單位宿舍。社區現有黨員229名,設11個黨支部,於2006年10月16日成立社區黨委,現社區有工作人員13名,書記兼主任1名、副書記1名、副主任1名、居幹2名、計生專幹2名、流動人口管理員1名、社會保障協管員3名、民政居幹1名、民政協管員1名。

五美社區人口衞生

截至2012年底,五美社區有農户47户,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12人,勞動力總數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9人,外出務工人數20人。
五美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隨着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衞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户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户47户,共計105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室和鄉衞生院。

五美社區社區服務

五美社區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羣眾利益無小事”原則,始終把社區羣眾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握羣眾的思想脈搏,關心羣眾的冷暖疾苦,切實為羣眾排憂解難。我們社區有“五多”,即:空掛户多,弱勢羣體多,就業困難人口多,商業户多,流動人口多。面對這種現狀,五美社區廣集資源,多方聯繫,在全區率先實行“4050”再就業工程。幾年來,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90人,其中“4050”人員169人,通過職介機構安置132人,其中“4050”人員28人。為實現下崗人員充分就業,社區聘請專家作了食品製做培訓、專項企業職工培訓、創業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總培訓人數達567人,並承諾:只要你能不挑不檢,保證你二個月內實現再就業,社區自2003年來,已和21家單位建立了友好協作關係。同時為幫助社區弱勢羣體,為其解決生活實際困難,已和15家單位共建結對協議,但要把工作落實到實處,實現讓居民安居樂業,老有所養,經費欠缺還是一個很大的缺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