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絃

(唐白居易詩作)

鎖定
《五絃》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此詩表現趙叟所彈五絃琴的技藝之美妙,對於當時人不懂得古樂表示惋惜。全詩運用比喻、反襯等手法,正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趙叟的高超琴技。
作品名稱
五絃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中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作品別名
五絃琴

五絃作品原文

五絃
清歌且罷唱⑴,紅袂亦停舞⑵。
趙叟抱五絃,宛轉當胸撫⑶。
大聲粗若散⑷,颯颯風和雨。
小聲細欲絕,切切鬼神語。
又如鵲報喜,轉作猿啼苦。
十指無定音,顛倒宮徵羽⑸。
坐客聞此聲⑹,形神若無主。
行客聞此聲⑺,駐足不能舉。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綠窗琴⑻,日日生塵土。 [1] 

五絃註釋譯文

五絃詞句註釋

⑴罷:一作停。
⑵紅袂:猶紅袖。
⑶當胸:一作胸前。
⑷粗:一作徂。
⑸宮徵羽:一作宮商羽。
⑹坐客:座上的客人。
⑺行客:指後到的客人。
⑻綠窗:一作北窗。 [1] 

五絃白話譯文

歌手們停唱清新的歌曲,舞者的紅袖子也停下不動。
趙叟懷抱着五絃琴,在胸前宛轉地撫弄。
響亮的音符在湧動和散播,颯颯地像風吹雨;
柔軟的音符幾乎消失殆盡,切切像鬼魂説話的聲音。
像喜鵲的報喜歌一樣高興,接着又如長臂猿不祥的哭聲。
他的十根手指沒有固定的音,宮商角徵羽變化不定。
座上的客人聽此聲音,靈魂和身體失去了控制;
後來的客人聽此聲音,突然停下來邁不動腳步。
唉,普通人的耳朵應該愛今而不愛古。
這就讓這綠窗琴,一天一天地被灰塵覆蓋得更深。

五絃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秦中吟十首》組詩的第八首。《秦中吟》是白居易在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後創作於長安的一組諷喻詩。詩前小序曰:“貞元、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之間,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為《秦中吟》。” [2] 

五絃作品鑑賞

此詩是欣賞趙叟所彈五絃琴的技藝之美妙,對於當時人不懂得古樂表示惋惜。全詩運用烘托、比喻、反襯等豐富多變的手法描寫了趙叟彈琴技藝,描寫手法相當高明。“大聲粗若散,颯颯風和雨。小聲細欲絕,切切鬼神語。又如鵲報喜,轉作猿啼苦。”這幾句是用比喻表現趙叟技藝高超。“十指無定音,顛倒宮徵羽”是正面描摹,“坐客聞此聲,形神若無主。行客聞此聲,駐足不能舉”是側面烘托,通過座客和行人的反應來烘托其技藝的高超,同時曲中帶情: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並茂。雖趙叟彈琴技藝高超,但名貴的“綠窗琴”只能閒置一旁,落滿塵土。綠窗琴“日日生塵土”的原因是“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意思應該是現今的人們(也就是俗人)不懂得真正的欣賞,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藝術(不知道綠窗琴的美好),使得綠窗琴得不到發揮,被棄置在一邊“日日生塵土”。此詩以音樂喻人,實為作者自況。 [3] 

五絃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40
  • 2.    龔克昌 等.白居易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5-90
  • 3.    陳友琴 等.白居易及其作品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8-21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