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環教學法

鎖定
五環教學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包括目標導航、激活思維、組織討論、問題探究、達標導練等五環,這一五環教學模式的應用提高了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中文名
五環教學法
來    源
高中政治課教學
目    的
提高了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對    象
高中

五環教學法提高政治課的實效性

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高中學生一方面自我意識比較強,喜歡獨立思考,不喜歡人云亦云;另一方面又不會自主學習,習慣於教師的傳統灌輸。從而導致了政治課教學實效性差這一弊端,為完成“學會——學懂——學悟”的轉化,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運用“目標導航、激活思維、組織討論、問題探究、達標導練”,這一五環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和積極性,活躍了學習氣氛,增添了教學生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了政治課堂的實效性。

五環教學法五環教學

五環教學法目標導航

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一個人一生中所獲得的知識大部分是依靠自主學習,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引導目標是關鍵,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目標的導航,目標的導航鎖定了學習目標,明確了核心內容,從而使學有目標、學有方向,有的放矢,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目的性。進而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實踐證明,需要是一種非常活躍的心理因素。一種需要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需要,這便不斷增強自主學習的動力。在自主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中,針對目標,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自學教材。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課前看、課上看、課後看、全文看、重點看、穿插看、重要內容反覆看。同時,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習就從被動變為主動,增強了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
在目標導航這一環中,我着重抓好以下工作。具體做法是: 1、以趣引標。2、明標引學。3、設法助學。4、評效促學。

五環教學法激活思維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因為強加灌輸會挫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窒息他們的思維。因此,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思維,要善於設問,經常設問,可以使學生異常興奮,議論紛紛。這樣學生的心智就能被啓動,思路隨之打開,他們就會進入思維的意境,會發現很多問題,會提出許多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在教師指導下去解決,有時組織討論,不管採取什麼方式,都是引導學生將學與思結合起來支解決問題,這便大大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在思維中領悟,在領悟中昇華。
在激活思維這一環中,設計出科學、富有思維性的問題是關鍵,問題是引發思維的動力。陶行知曾説:“智者問沒巧,愚者問沒笨。”故設計問題的過程更能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設計問題應該有一定的難度,應該有拔高題或擴展題,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思維和探求的慾望,使學生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有利於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那種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解決的問題不是高質量的問題。具體做法如下:1.由教師在課前將教學內容提煉出問題。2、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問題。3、教師提供信息,學生自主設計問題。4、學生互動交流提出問題。5、調查研究發現問題。

五環教學法組織討論

圍繞設計的問題組織討論。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會阻礙學生交流,限制學生的思考。組織學生議論、爭論、討論就改變了過去那種死氣沉沉的教學氣氛,也就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鍛鍊了思維。有利於學生明辨是非,取長補短,糾錯立正,學得生動,學得愉快,學的富有情趣。同時有利於教師發揚民主,有的放矢的啓發、引導、解惑和及時得到教學信息的反饋。
在組織學生討論的這一環中,教師要營造一種寬鬆、民主的氛圍,給予學生自主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主要的做法如下:
1、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在合作中交流中探究原因找到答案,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 2、在教師評析中穿插討論。3、開展分組對抗賽。4、課下交流。

五環教學法問題探究

針對以上環節特別是討論中遇到的焦點問題、重難點問題及易惑、易錯問題,師生有的放矢、畫龍點睛的進行探究。這樣,進一步開拓學生視野,加深對以上問題的領悟,領悟的深就學的好,學的紮實,課堂實效性就強。在問題探究這一環以教師的點撥為核心,學生的參與為輔助。這一環節主要是問題的昇華,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的方法如下:1、對於一部分學生的疑點、難點問題,採用生生互動的方式,讓尖子生釋疑,教師歸納。2、對較難理解的問題,採用師生互動的方式,教師提供科學的思路、方法,引導學生探究答案。3、對綜合性強、易惑、易錯的問題採用教師精講的方式。運用深入淺出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藉助具體、生動的事例講清問題。

五環教學法達標導練

導練是為了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達到鞏固、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規律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的關鍵。練,不能盲目地追求練習的數量和練習的次數,也不能搞什麼題海戰術來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要練得恰當,講求效率,即要巧練,也就是練習要有計劃性、針對性、多樣性和系統性。
那麼在這一環,如何設計高質量的達標導練題呢?筆者在問題設計時遵循了以下原則:
1、目的性。練習是為教學服務的,設計的練習是為了學生掌握什麼知識?培養哪方面的能力?突出什麼重點?攻破哪個難點?等等教師都要通盤考慮。因此,在設計練習題時必須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為主,使學生掌握基本功。
2、針對性。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既不能拔高,又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脱離學生認識規律、思維特徵和知識水平。因此,在題目的整體難度、廣度、題量的多少上要量力而行。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的問題既不能過於簡單,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也不能超出實際水平太多,以至於學生無從下手。
3、層次性。一個學習成績再整齊的班級,學生對同一個知識的掌握也由好中差之分。練習題的設計宜遵循由簡單到複雜、由基礎到綜合的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使每個學生都有可那能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問題的安排順序要與學生思維發展相一致,問題層層深入,使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能創造性領悟解決問題。
4、多樣性。要以靈活多樣的練習,來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練習的形式可採用:口答,筆試、討論、演板、競賽搶答等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