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泉山建築羣

鎖定
五泉山建築羣,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五泉山公園內,始建於元朝,明、清兩代及民國年間多次增建重修,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 [1]  [5] 
五泉山建築羣包括莊嚴寺、卧佛殿、三教洞、太昊宮等24組(座)古建築,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具有較高科學、藝術、歷史和社會文化價值。五泉山建築羣凝聚了蘭州先民生活觀念和精神信仰,是蘭州人民的精神家園。 [2] 
2013年3月5日,五泉山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五泉山建築羣
地理位置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五泉山公園內
所處時代
始建於元朝
佔地面積
1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460-3-75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五泉山建築羣歷史沿革

根據文獻記載,五泉山建築羣內的最早建築為建於元朝時期的崇慶寺和二郎廟。
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卧佛殿、大悲殿、武侯祠建造完成。
清乾隆時期五泉山示意圖 清乾隆時期五泉山示意圖 [2]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同治六年(1867年),建築羣中部分寺廟毀於兵燹。
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修嘛呢寺、千佛閣、武侯祠、秦公祠。
民國八年(1919年)夏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冬,蘭州著名學者劉爾炘募集白銀4.8萬餘兩,修葺了原有破敗殿宇樓閣,並遷建原甘肅貢院的明遠樓,增修太昊宮、企橋、半月亭、牌坊等一批建築。
民國十三年(1924年)之後,五泉山建築羣又經過了數次修繕。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五泉山建築羣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古建築被隨意改建、佔用,佛像、壁畫、聯匾、碑褐等被毀。
1980年之後,五泉山建築羣被逐漸恢復。 [9] 
20世紀90年代,原位於蘭州市城關區張掖路莊嚴寺遷建至五泉山建築羣內,最終形成今天的規模佈局。 [2] 
2014年,蘭州當地相關文物主管部門正式啓動五泉山古建築羣保護修繕項目,對建築結構發生位移且存有安全隱患的文物建築進行搶救性保護修繕。
已完成修繕的五泉山古建築羣中的太昊宮 已完成修繕的五泉山古建築羣中的太昊宮 [4]
2020年10月,五泉山公園在日常巡查中發現五泉山建築羣中的卧佛寺博風板斷裂、後檐椽榫卯脱落等問題,致使文物本體受損,熱心市民也有電話反映。五泉山公園編制緊急搶救性維修方案,經省文物局審查後開展搶險加固工程。 [5]  歷經近十年修繕,五泉山古建築羣已完成太昊宮、卧佛寺、清虛府、千佛閣等9處文物建築的本體保護修繕並通過驗收,於2023年4月2日向公眾恢復開放。 [4] 

五泉山建築羣建築特點

從結構、平面佈局和裝飾藝術方面來看,五泉山建築羣保存了甘青地區河州建築工藝做法,其建築屋頂形式靈活、組合豐富,採用勾連搭、前後出抱廈等方法加大進深,豐富了造型。 [5] 
五泉山建築羣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建築格局,亭、台、樓、閻、館、軒、亭、橋等建築幾乎囊括了中國古建築的基本樣式,建築工藝更是體現了清官式、秦州體系、河州體系等大木作工藝的特點,木雕、磚雕、彩塑、脊飾等各具特色。 [9] 

五泉山建築羣主要建築

五泉山建築羣五泉山牌坊門

舊時五泉山牌坊 舊時五泉山牌坊 [13]
五泉山牌坊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明間走馬板上鐫刻劉爾炘隸書“五泉山”三字,背面篆書“仁靜智流”四字。原明柱懸掛有“頻年在這個山中,與水為緣,偶種成林泉花草;舉世入奈何天裏,及時行樂,都來上煙雨樓台”楹聯 [2] 
五泉山牌坊已成為五泉山標誌性建築,曾被收入《橋牌坊》一書,成為中華名牌坊。 [7] 
五泉山牌坊

五泉山建築羣浚源寺

浚源寺 浚源寺 [6]
浚源寺,始建於元朝,稱崇慶寺。明洪武初年,改名為五泉寺。民國八年(1919年),劉爾炘重修後改名浚源寺。浚源寺內有兩進院,由前院山門、金剛殿、東西廂房和後院的大雄寶殿、鍾、鼓樓及觀音殿、地藏殿組成。正門上方劉爾炘撰書“浚源寺”石額,兩側行書“大地河山造成樂土,滿林風月來扣禪關”楹聯。 [2] 
浚源寺金剛殿內的銅接引佛 浚源寺金剛殿內的銅接引佛 [2]
浚源寺內的銅接引佛鑄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原供奉在慶陽路接引寺內。1954年,銅接引佛遷至金剛殿。佛像通高5.33米,鐵基座高0.65米,重約兩萬斤,身軀修長,面目勻稱,衣褶自然,神態悲憫,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明朝大型銅佛造像遺存。 [2] 

五泉山建築羣千佛閣

千佛閣 千佛閣 [2]
千佛閣,位於五泉山東龍口飛瀑之上,始建於明英宗天順六年(1535年),清光緒元年(1875年)重修。千佛閣由東端千佛閣、“先登橋”和西側無名殿三部分組成。靠山岩一側開設多處窟、龕,塑有佛、菩薩、羅漢等,現造像已毀,僅存三通明碑。懸巖危閣,距澗底深近百米,是五泉山中峻峭奇麗的景觀。 [2] 

五泉山建築羣太昊宮

太昊宮 太昊宮 [2]
太昊宮位於五泉山西龍口東側。民國八年(1919年)劉爾炘在原“燃燈寺”舊址處修建,四台五座建築依山就勢,祭祀隴上文明鼻祖、文化聖賢。第一台建有三座大門,中門額題“高山仰止”,西門額“奮上興下”,東門額“繼往開來”,第二、三台為主祀孔子弟子的秦子祠、石作子祠及壤駟子祠,第四台為伏羲殿。 [2] 

五泉山建築羣莊嚴寺

莊嚴寺,原位於蘭州市城關區張掖路,1995年遷至五泉山二郎崗。莊嚴寺初建於隋末,相傳為薛舉故宅。唐初改為莊嚴寺,為蘭州唐代著名的三大寺院之一,素以塑、書、畫“三絕”著稱。現存前、中、後三座大殿,均為明、清重建。 [2] 
莊嚴寺

五泉山建築羣青雲梯

青雲梯牌坊正面 青雲梯牌坊正面 [2]
青雲梯,始建於清光緒初年(1875年),為一重雙排三開間,起脊卧獸,八角飛檐,檐木製殿堂式牌坊,青筒瓦覆面,結構奇巧,工藝細膩。 [2] 
青雲梯現存劉爾炘題寫“若登天然”、“高處何如低處好”、“下來還比上來難”的匾額。劉爾炘撰聯曰:“誰教人只管好高,上上上上;我替你從容定喘,來來來來。”匾額楹聯生動活潑,大道至簡。 [2] 
青雲梯匾額 青雲梯匾額
1983年10月,青雲梯牌坊處懸掛上書法家舒同重新書寫的“青雲梯”大木匾。 [2] 

五泉山建築羣萬源閣

萬源閣,原系甘肅舉院主體建築之一“明遠樓”,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民國八年(1919年),劉爾炘將明遠樓遷至五泉山藏經樓的廢址上,更名“萬源閣”。一層正門保存有劉爾炘題寫的“望來堂”匾額,兩側為 “正學廢興關世運,斯文絕續在人才”磚雕楹聯,希望世人關心國家命運,重視培育人才。“你出來要人愛看,他誇着説我會聽”,劉爾炘先生為萬源閣思源樓提寫的楹聯,生動而不拘泥。 [2]  [6] 
萬源閣 萬源閣 [6]

五泉山建築羣企橋

企橋,位於五泉山西龍口,由民國八年(1919年)劉爾炘建造。橋體下方用塊石砌築拱券涵洞,橋面建連廊3楹,柱間裝置欄杆,橋端青磚牆面開設券門。西端門外題額“企橋”,兩側嵌有劉爾炘題寫的楹聯:“想過去麼,過去便能通碧落;休下來了,下來難免入紅塵。”東端題額為“問來來往往人,今日之遊,水意山情都樂否?到活活潑潑地,任天而動,花光草色亦欣然。” [2] 

五泉山建築羣文物遺存

五泉山建築羣彩畫

五泉山古建築羣的彩畫一般存在於梁、柱、椽、昂、枋、斗拱等建築,主要可分為板式彩畫和斗拱彩畫。彩畫在色彩上以藍綠色為主,題材包括多宗教和多民族民俗。
五泉山古建築羣地方彩畫做法以清朝晚期官式旋子彩畫做法為參考,同時融入了蘇式彩畫的做法,在形制、風格、紋樣等多個方面上與傳統官式彩畫有所不同。
五泉山古建築羣的彩畫凝聚了地方彩畫創作、製造的智慧,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是我國地方彩畫的典型。 [10] 

五泉山建築羣泰和鐵鐘

泰和鐵鐘原放置在蘭州普照寺(蘭園舊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清嘉慶年間蘭州進士巫揆賦有詩《古剎晨鐘》詠泰和鐵鐘:“梵宇沉沉繡古苔,鐘聲每向枕邊來。鯨鳴碧落千門曉,鎖闢金蟾萬户開。”
1939年2月,日寇飛機轟炸蘭州,建於唐朝的普照寺因建築羣莊嚴宏偉,而成為敵機的重點目標。敵機轟炸過後,普照寺成為一片殘垣斷壁,寺內方丈藍象誠大師不幸遇難,唯有泰和鐵鐘安然無恙,在危難中得以保全。
泰和鐵鐘 泰和鐵鐘 [6]
1954年,泰和鐵鐘被搬到五泉山公園內的猛醒亭中。 [6] 

五泉山建築羣對聯

為五泉山建築羣的修葺貢獻巨大的蘭州學者劉爾炘在五泉山多處建築上題碑刻匾,將深邃的儒家哲學以通俗的語言表現出來。他的楹聯題字不僅點題建築,展示了建築所應具有的文化底藴,同時也使得五泉山各建築、景點之間形成相互映照的關係。 [9] 

五泉山建築羣文物價值

五泉山建築羣規模宏麗嚴整,在西北地區園林古建築羣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豐富的建築和文化內涵,是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為研究明清至近代中國西北傳統景觀建築和造園藝術留下了寶貴的實例。一是建築類型多樣,幾乎包括了西北地區建築的所有類型,特別是景觀方面的建築更加全面,是研究景觀建築的難得資料。二是造園藝術高超 ,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地形,因地就勢安排各類建築,運用借景、障景、隔景等多種方法佈景 ,注重建築的造型、體量、尺度、色彩都服從、服務於山水樹木,空間關係十分得體。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不同時期對建築羣的修繕使用,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復壯,對基礎設施的完善提高,為類似園林古建築羣的保護使用積累了比較成功的經驗。 [8] 

五泉山建築羣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劉爾炘 劉爾炘
劉爾炘(1865-1931),蘭州鹽場堡人,別號五泉山人,是近代的著名學者。光緒己丑年(1889年)舉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年(1894年)任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劉爾炘辭官返蘭州,主講五泉書院,在甘肅高等學堂任總教習。劉爾炘致力於地方文教實業,推動隴希社、五泉圖書館成立,辦皋蘭興文社、同仁局。他擅長書法,楷書逍麗柔婉,隸書雄樸壯健,蘭州五泉山建築羣有他所書的聯額。 [11] 
民國八年(1919年)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劉爾炘利用蘭州商人陳注捐銀8300兩,藉助1920年海固原地震新募之款,以工代賑重修五泉山,併為景點撰書130餘副白話楹聯,簡練雋永,寓意深刻,成為了五泉山文化的一大亮點與特色。 [12] 

五泉山建築羣旅遊信息

五泉山建築羣地理位置

五泉山建築羣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皋蘭山北麓五泉山公園內。 [2] 

五泉山建築羣交通信息

遊客可以選擇乘坐蘭州公交11路、123路在五泉山公園站下車,向西南方向步行約2分鐘即可到達公園北門;乘坐蘭州公交12路、33路、36路、114路等公交線路在五泉廣場站下車,向西南方向步行約5分鐘即可到達公園北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