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

鎖定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位於海南島五指山區,其範圍包括當時白沙、保亭、樂東三縣的大部分地區(今白沙縣、保亭縣、樂東縣、五指山市、瓊中縣部分),方圓1萬多平方公里。 抗日戰爭後期,中共瓊崖特委曾在白沙地區建立了抗日根據地。瓊崖國民黨當局發動內戰後,為了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擴大革命根據地的指示和粉碎國民黨的軍事“圍剿”,中共瓊崖特委決定開闢以白沙、保亭、樂東為中心的五指山革命根據地,作為瓊島鬥爭的鞏固後方和戰略基地。1947年1月,馮白駒率瓊崖黨政軍領導機關進駐白沙縣紅毛鄉,着手進行根據地創建工作。4月,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司令部組建前進支隊,清除白沙境內的國民黨守軍殘敵,鞏固了白沙根據地,並準備向保亭、樂東兩縣進軍,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立。6月,為了加強對地方工作的領導,成立了白保樂邊區行政委員會,王興國為主任委員。至1948年上半年,保亭、樂東相繼全境解放,白(沙)、保(停)、樂(東)解放區區連成一片,五指山革命根據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1948年3月至1950年4月,中共瓊崖區委、瓊崖臨時民主(人民)政府和瓊崖縱隊司令部機關駐白沙縣毛貴鄉(今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貴村)。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在瓊崖解放戰爭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它使瓊崖黨和軍隊有了一個位處全島中心、便於指揮全瓊、進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後方基地,對保證瓊崖武裝鬥爭23年紅旗不到和瓊崖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並取得勝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2] 
中文名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
創建時間
1947年
所屬地區
五指山市毛陽鎮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基本情況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中心位於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貴村委會唐幹村附近,其範圍包括解放戰爭時期的白沙、保亭、樂東三縣的大部分地區,方圓10000多平方公里。1948年3月,中共瓊崖區黨委、瓊崖臨時民主政府和瓊崖縱隊司令部領導機關從白沙縣二區紅毛鄉便文村遷駐毛貴鄉,並在此創建了供銷社、軍械廠、紡織廠、造紙廠、米粉廠、醬料廠、醫院、毛貴小學等較為完備的社會機構和工廠設施,自此毛貴鄉成為了海南解放戰爭的大後方和指揮中心。為了保密起見,毛貴鄉戰時對外稱之為“公室”,如今被人們譽為“海南的西柏坡”。1948年6月6日,樂東縣全境解放後,白沙、保亭、樂東解放區連成一片,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正式宣告成立。 [3]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歷史背景

瓊崖革命武裝建立初期,先後在美合、瓊文、母瑞山等地區創建根據地,而這些根據地或是由於臨近沿海國民黨和日軍重兵佈防區域,或是因為地形地勢相對平緩不利於隱蔽,根據地建立後經常受到日軍和國民黨的掃蕩“圍剿”而難以生存。特別是1932年至1933年間,國民黨陳漢光旅“圍剿”母瑞山根據地,受王明“左”傾機會主義錯誤思想的影響,加上紅軍當時指揮失誤,致使瓊崖紅軍獨立師遭受慘重損失,瓊崖革命鬥爭也因此陷入了艱難時期。 [3] 
反思幾次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失敗經驗,讓瓊崖特委逐漸意識到開闢五指山地區敵後根據地的重要性。1940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指示瓊崖特委:“認真在三十餘萬夷民中進行艱苦聯絡工作,尊重他們的民族風俗習慣,使他們信任我們,不僅使他們不為敵偽利用,而且要使他們與我一起抗敵。必須認識他們所在地的五指山脈一帶山地,將是我們長期抗戰的最後的可靠根據地。其他沿海地方都有敵偽盤據的可能。只有有了夷民、山地作為我軍的鞏固後方,我們才能支持長期 抗戰。”為此,中共瓊崖特委一直積極為建立五指山根據地創造條件和尋覓時機。但是,由於日本侵略者佔領瓊崖後,國民黨瓊崖專員公署、守備部隊及儋縣、臨髙、昌江、感恩等縣政府、遊擊大隊等軍政人員數千人,紛紛逃往中部山區,中共瓊崖特委及所領導的獨立總隊尚無力分兵進入五指山地區。更棘手的是當時在五指山地區尚無羣眾基礎,在國民黨瓊崖首腦機關和重兵盤據的地方建立根據地,條件仍不成熟。直到1943年6月,國民黨頑固派為了鎮壓黎、苗族同胞的反抗,以發公民證為名,欺騙散居在髙山上的苗族同胞2000多人到中平村集中,以“通日”和“漢奸”罪名,集體屠殺了1900多人,製造了聳人聽聞的“中平慘案”。 [3] 
“中平慘案”激發了黎、苗族同胞對國民黨反動派長期壓迫和剝削的鬥爭情緒。1943年8月12日,在王國興王玉錦等黎、苗族頭人的策劃下,白沙一區的白沙鄉、牙叉鄉、元門鄉等4000多黎、苗族同胞羣眾,在王亞福等首領率領下,揭竿而起。他們以弓箭、鈎刀、粉槍等原始武器,向駐在向民村和印妹村的國民黨白沙縣政府和駐在什空的白沙縣中隊發起了攻擊,白沙起義爆發。白沙起義從8月12日至26日,為時半個月,駐在白沙縣境內的國民黨軍政機關和部隊,幾乎被全部趕出白沙縣境,起義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然而,國民黨頑固派不甘心失敗,一個多月後糾集了1000多兵力對起義軍進行瘋狂反撲和鎮壓,起義隊伍傷亡很大。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王國興、王玉錦等人率領起義羣眾撤退到鸚歌嶺和什寒山堅持鬥爭。白沙起義失敗后王國興派人尋找紅軍,請紅軍來領導黎、苗族人民反抗國民黨反動壓迫。王國興先後三次派人到儋縣、臨髙尋找紅軍,終於在儋縣、臨髙交界處,找到中共 儋臨聯縣委和縣抗日民主政府,隨後在六芹山見到了瓊崖特委書記馮白駒。馮白駒答應先派幹部和武工隊到白沙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再派部隊幫助他們反攻國民黨頑固派。 [3] 
白沙起義不僅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頑固派在五指山區的統治勢力,也讓黎、苗族人民認清了國民黨剝削壓迫的反動本質,樹立了只有反抗,只有跟着共產黨幹革命才是出路的思想,為瓊縱挺進五指山創建中心根據地奠定了良好的羣眾基礎。至此,創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瓊崖特委決定挺進五指山地區開創根據地。 [3]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發展歷程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初期

中共瓊崖特委在接到王國興提出的請紅軍領導黎、苗族同胞進行反抗鬥爭的請求後,召開專門會議進行了研究。考慮到瓊縱對五指山腹地的地形地況以及王國興領導的起義軍具體情況還不夠了解,在創建五指山根據地過程中,沒有貿然大舉挺進,而是採取了分散滲透、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等待機會和先外圍、後中心的策略。決定先派一個武裝工作組前往鸚歌嶺,瞭解情況並幫助起義軍開展游擊戰爭。工作組由支隊參謀廖之雄、儋臨聯縣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長王茂松和兩名戰士組成,廖之雄任組長。工作組在深入瞭解和分析了當時的敵人情況後,首先建立起了武裝鬥爭指揮部,並選派10名黎族戰士到四支隊學習、訓練,擔任骨幹,接着從400名青年中挑選出50名建立起了常備隊,廣泛開展對敵鬥爭。四支隊為常備隊提供了火藥、器材及藥品, 並指出具體的鬥爭方式和策略:籌備糧食、刺探情報,設法同牙叉、白沙、元門等鄉起義首領取得聯繫,鼓勵他們繼續堅持鬥爭。 [3] 
1943年底,瓊崖特委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紅毛鄉的鬥爭雖然堅持下來了,但仍屬低潮,與周圍臨鄉沒有取得聯繫,大部隊進山作戰仍存在困難,決定再派工作組深入白沙繼續活動,串聯各區開展新的鬥爭,並決定在瓊崖的東、西、南三路,各成立軍政委員會。西區軍政委員會主席王白倫、副主席李振亞,直接領導包括白沙在內的瓊崖西部地區抗日反頑鬥爭。東、南區軍政委員會則負責指揮所屬部隊向白沙邊境挺進,待機奪取白沙。 [3] 
1944年底,中共瓊崖特委根據黨中央指示精神和當時敵強我弱、糧食來源受阻等鬥爭形勢,決定組織白、保、樂人民解放團和昌白、儋白邊區工作組,把內地和外圍、軍事和政治的鬥爭緊密結合起來,加快開闢五指山中心根據地。解放團成立後在紅毛鄉一帶和敵人打游擊,清除奸細,襲擊國民黨區鄉政府和軍事駐地,從敵人手裏奪取武器和糧食。解放團威望越來越髙,各區鄉青年紛紛要求參加革命隊伍,逐步扭轉了困難的局面。 [3]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1946年1月,國共兩黨下達“停戰協議”和停戰令。但時間僅過了一個月,國民黨四十六軍悍然撕毀了“雙十協定”和“停戰協議”,出動5個團的兵力,向白沙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瓊崖特委一方面開展政治攻勢,揭露國民黨內戰陰謀,做好統一戰線工作,爭取中間力量,團結各族人民,積極投入自衞反擊戰爭準備。同時,精簡領導機構,加強基層,成立五個區黨的臨時委員會,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一方面挺出外線,建立外線根椐地,使敵人顧此失彼。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領導機關和挺進支隊撤出白沙根據地,轉移到澄邁縣六芹山。留下白沙縣基幹中隊、縣警衞中隊和第三區常備隊,在白沙縣民主政府領導下,堅持白沙根據地鬥爭。瓊崖獨立縱隊其他支隊也分別挺出外線。第一支隊由吳克之、李明帶領, 挺出瓊山、文昌地區;第二支隊由陳武英陳青山帶領,進入瓊東、定安地區;第三支隊由符哥洛陳乃石帶領,返回樂會、萬寧地區;第四支隊馬白山、王白倫帶領,在儋縣、白沙地區;鎮南隊由張應桓、陳巖帶領、 在昌感地區,分頭迎擊進犯的國民黨軍隊。 [3] 
2月14日,國民黨第四十六軍各路軍向白沙解放區進犯,企圖一 舉消滅瓊崖特委、瓊崖獨立縱隊領導機關和挺進支隊。當四十六軍先頭部隊進入白沙縣境內時,留守在白沙縣的縣基幹中隊、警衞中隊和區常備隊,在縣民主政府的領導和廣大民兵及人民羣眾配合下,採取 “山鷹啄大癖”和“挖坑陷野獸”的戰法,在敵人必經之路挖陷阱、埋竹 籤、掛彎弓、設地槍,使敵人如入迷魂陣,處處捱打,寸步難行。四十六軍各部進入白沙後,找不到瓊崖特委機關和瓊崖獨立縱隊主力,連人民羣眾也找不到,知道瓊崖特委機關和主力已撤出白沙,除燒燬一些茅房,留下一個營駐守白沙縣城,主力全部撤出白沙。四十六軍圍殲瓊崖特委機關和獨立縱隊主力的計劃宣告失敗。 [3] 
2月下旬,國民黨四十六軍第一七五師三個團配合一支四五百人完全配備手提機槍、輕機槍的機動部隊,跟蹤到澄邁一、二區,尋找瓊崖獨立縱隊主力作戰。採取“填空格”式的“掃蕩”,先把六芹山周圍所有大小村莊佔領,控制全部大小路口,處處封鎖,然後開路搜山,放火燒山,逐片“清剿”,企圖一舉圍殲瓊崖特委機關及挺進支隊與六芹山區。國民黨軍隊的“清剿”,使地方民主政權和羣眾組織遭受了嚴重摧殘。中共瓊崖特委及時發出了“堅持對敵鬥爭,毫不動搖地尋機打擊敵人的指示”,要求政治上廣泛動員羣眾,反對內戰,抗拒敵人徵兵、徵糧和編制保甲;軍事上,開展游擊戰,與敵人周旋,積極尋機打擊進攻之敵。根據瓊崖特委指示,中共澄邁縣委、縣民主政府在書記楊少民、縣長李獨清領導下積極展開工作。為保衞瓊崖特委和獨立縱隊機關的安全,縣委、縣政府以黨員為骨幹,發動羣眾送糧上山,組織羣眾站崗放哨,隨時掌握敵情,及時往六芹山向瓊崖特委和獨立縱隊彙報,並派出武工隊配合挺進支隊尋機打擊分散之敵。為了粉碎國民黨四十六軍對六芹山的“清剿”,掩護領導機關轉移,3月初,瓊崖特委書記兼瓊崖獨立縱隊司令員馮白駒命令挺進支隊副支隊長張進英,利用六芹山的有利地形,開展游擊戰,與國民黨軍做持久的周旋,並在最短時間內打一 次勝仗,以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張世英接受任務後,根據可靠情報,於3月8日集中4箇中隊的兵力,在國民黨軍進入六芹必經的仁洞坑進行埋伏。次日,當一七五師夏越團一個加強連全部進入伏擊圈時,挺進支隊4箇中隊發起攻擊,殲敵50多名,繳獲輕機槍2挺、衝鋒槍2支、步槍20支、擲彈筒兩具,取得反擊四十六軍“進剿”六芹山以來的一次較大的勝利。仁洞坑一戰後,國民黨當局調集大批部隊和地方武裝把六芹山團團包圍起來。為了避敵鋒芒,掩護瓊崖特委和獨立縱隊領導機關轉移,挺進支隊除留第一大隊長伍向華率領第一中隊在六芹山區牽制敵人外,主力由張世英帶領挺出澄邁、臨髙外線作戰。組織和領導 機關撤離後,敵人並未知悉,仍集中3個團的兵力,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向六芹山地區天天“搜剿”,步步進逼。面對數十倍的敵人和空前殘酷的“圍剿”,第一中隊不畏懼艱難困苦,緊緊依靠羣眾,組織了10個遊擊小組,四出活動,日夜襲擊敵人;同時,澄邁縣長李獨清、縣委宣傳部長張光興也帶領短槍排共20餘人在六芹山堅持異常艱苦的鬥爭,與第一中隊分頭牽着敵軍主力在六芹山周旋,一直堅持了3個月,圓滿地完成任務,6月奉命突圍轉移。至此,國民黨當局精心策劃圍攻六芹山,企圖殲滅瓊崖特委、獨立縱隊領導機關和挺進支隊的計劃宣告破產。 [3] 
1946年下半年,國民黨軍隊由於在全國各個戰場上連吃敗仗,為了彌補其山東戰場上兵力不足,蔣介石決定將四十六軍北調山東。瓊崖特委抓住有利時機,號召全黨全軍抓住敵人換防的時機,大舉出擊,殲滅敵人。先後與敵作戰數十次,攻克墟鎮二十多座,斃、傷、俘敵300多人,至此,敵四十六軍“清剿”的計劃徹底破產。然而四十六軍撤走後,廣東省國民黨當局又從大陸派了保二、保三、保四、保五等四個保安總隊來瓊,並委任廣東省政府主席瓊崖辦公處主任兼第九區行政專員蔡勁軍為保安司令。蔡勁軍上任後,又制定了新的進攻計劃,組織兵力15000人,妄圖在6個月內消滅瓊崖武裝力量。此時,瓊崖獨立縱隊雖然在與四十六軍的激戰中戰鬥減員尚未得到足夠補充,但仍有五個支隊、一個特務大隊,共4500人,還有地方武裝和民兵組織。經過十個月的自衞反擊戰的鍛鍊和考驗,瓊崖獨立縱隊在組織建設、作戰指揮和戰略戰術運用等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繳獲了大批的武器裝 備,戰鬥力大大加強。特別是此時特委同中央恢復了電台聯繫,能夠及時得到中央的指示。同時廣大羣眾在反對敵四十六軍“清剿”鬥爭中,進一步認識到國民黨反動本質,更加堅決支持瓊縱進行自衞反擊戰爭。這樣,敵強我弱的態勢起了變化,形勢對瓊縱繼續深入進行解放戰爭有利。為了貫徹中央指示和粉碎敵人掃蕩的圖謀,1946年12月,瓊崖特委在澄邁縣組織召開了臨委書記聯席會議,馮白駒代表特委作了 《自衞戰爭的新形勢與新任務》的報告,正式提出了建設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決定和具體意見。會議以後,瓊崖黨政軍民團結一致,在瓊崖特委的堅強領導下,積極投入到粉碎蔡勁軍的“清剿”行動和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新的鬥爭。 [3] 
從1946年11月起至1947年4月間,蔡勁軍調集軍隊從瓊山、文昌、澄邁、萬寧、定安等多地向瓊崖紅軍發起進攻,妄圖利用強大的攻勢消滅瓊崖獨立縱隊,瓊崖特委採取“以分散對敵之集中,以集中對敵之分散”的策略逐步蠶食敵人的有生力量,“清剿”行動由於遭到瓊崖獨立縱隊的有力還擊而最終失敗。瓊崖獨立縱隊在“清剿”行動中共殲敵1720多名,傷敵540多名,俘敵40餘名,繳獲大量武器彈藥,並恢復了敵佔區的民主政權,使瓊崖獨立縱隊在政治、軍事和組織上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和發展。蔡勁軍的“清剿”行動挫敗後被國民黨當局撤職由韓漢英接任,戰略方針也由原來的進攻轉為防守,部隊部署於沿海港口和重要城鎮,中部則兵力空虛,戰局形勢對我有利。瓊崖特委抓住有利時機,根據中央的指示和臨委書記會議的決議,開始着手開闢五指山革命根據地。 [3]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瓊崖特委就建立了白沙抗日根據地。 1946年2月,國民黨第四十六軍佔領了白沙縣城,白沙根據地雖遭到 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白沙縣民主政府及兩個地方武裝中隊(縣基幹中 隊和警衞中隊)、區常備隊就地堅持鬥爭,多數農村仍為民主政府及地 方武裝所控制,同年7月成立了中共白沙縣工委。據此,瓊崖特委決定開闢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從白沙縣開始,首先擴大與鞏固白沙根據地,然後向保亭、樂東兩縣挺進。 [3] 
1947年1月,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領導機關率領警衞營重返白沙,進入白沙縣紅毛峒,着手開闢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工作。為了牽制白沙縣城牙叉鎮的國民黨守軍,派第四支隊1箇中隊配合地方部隊活動於牙叉周圍,警衞營即向白沙縣的加釵、新市、元門、細水等地國民黨守軍展開攻勢,摧毀國民黨地方政權,懲辦惡霸,發動羣眾,恢復和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組織。 [3] 
4月初,為了加強開闢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力量,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司令部除以第三支隊一個大隊由陵水向保亭行動、開展工作外,同時從各支隊抽調一個小隊和警衞營合編為前進支隊,由符振中任支隊長,文度任政委,鄭章任副支隊長,進入五指山區開展工作。前進支隊成立後,即着手清除白沙境內的殘敵,鞏固白沙根據地, 並準備向保亭、樂東兩縣進軍。 [3] 
4月10日,前進支隊繞道通過五指山,襲擊水滿據點的國民黨地方武裝王振強部,殲敵30餘人。4月15日,配合第三支隊攻克保亭縣城。之後,第三支隊留在保亭活動,前進支隊則向樂東方面行動。5月20日,攻克樂東、白沙交界的番陽峒敵軍據點,逐步消滅保亭、樂東兩縣的殘敵,並開闢了保亭、樂東縣的水滿、紅牙、逢西、南聖、保亭營、南營、保龍、番陽、萬衝等10個鄉的工作,恢復了白沙縣小水、加釵、營根、新市、元門等鄉基層政權,斃傷俘敵100餘人,繳獲步槍50餘支, 初步奠定了創建五指山中心根據地的基礎。但由於時間短促,羣眾尚 未廣泛發動起來,國民黨零星武裝仍經常騷擾,而保亭、樂東廣大地區尚未解放,中心根據地的建設還有待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 [3] 
為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創建中心根據地的指示,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中共瓊崖第五次代表大會決議迅速掃清保亭、樂東的國民黨守軍殘餘力量,建成白、保、樂中心根據地。5月底,瓊崖獨立縱隊即令鎮南隊配合前進支隊迅速消滅保亭、樂東殘敵。從6月起,鎮南隊、前進支隊和第二支隊(先遣支隊)互相配合,先後擊潰保亭的公館墟、樂東的萬衝峒據點守軍,斃傷俘敵80餘人,繳獲一批槍支彈藥。6月17日,白、保、樂邊區行政委員會成立,王國興任主任委員。王國興受命後,積極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協同土改工作團做了大量工作,運用自己在黎族羣眾中的聲望和影響,團結和爭取了許多黎、苗族頭人,為全面建立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羣眾基礎。 [3] 
經過1947年一年的艱苦奮鬥,初步打開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局面。但國民黨武裝力量還沒有完全被消滅,地主、惡霸尚未剷除,羣眾也沒有充分發動起來,除了白沙基本為人民軍隊和民主政權控制外,保亭、樂東兩縣還未完全解放。為了徹底消滅敵人,建立牢固的革命根據地,從1947年冬起,瓊崖縱隊集中5個支隊(第三總隊的第七、九支隊;第五總隊的前進支隊、鎮南隊;第一總隊的粵江隊)兵力,分三路向白保樂地區進軍,全面開展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工作。
1948年1月,瓊崖縱隊第三總隊副總隊長陳求光和政治部主任陳巖率領第七支隊和第九支隊,分兩路向保亭進軍,在途中粉碎敵軍的阻擊,再次攻克了保亭縣城。然後解放了祖關、加茂等墟鎮,還襲擊了駐南聖的匪首王光華和二嫂的反革命武裝,解放了保亭全境。
由瓊崖縱隊參謀長馬白山和代總隊長陳武英、政治委員吳文龍、副總隊長鄭章指揮的第五總隊兩個支隊和第一總隊的第一支隊,在肅清白沙縣的國民黨地方武裝,解放白沙全境後,便分兩路向樂東挺進。為了切斷樂東守敵與外界聯絡,先行肅清從崖縣至樂東縣城公路上的敵軍據點,最後集中主力拔除樂東縣外圍的萬沖和千家據點,使樂東縣城陷於人民軍隊圍困之中。
5月,第五總隊採取“圍點打援”的辦法,即一面虛張聲勢,部署少數兵力包圍樂城,誘敵增援;一面集中優勢兵力埋伏於各個交通要道,迎擊來援之敵。國民黨當局為了挽回敗局,特派陸軍少將韓雲超為新任樂東縣長,企圖通過其打開局面。為了韓的安全和聲援樂城守軍,特派榆林要塞守備隊一個大隊護送韓赴任。第五總隊得知消息後,便調集兵力在千家公路設伏,將韓雲超擊斃,守備隊大隊長受傷。
據守樂城的國民黨軍400多人因糧食日趨吃緊,留部分兵力守城,其餘傾巢而出。第五總隊領導人判定,國民黨軍可能向造水(掃水)村突圍,便採取“引蛇出洞”的戰法,圍城部隊佯裝撤退,把敵軍從縣城引到造水村來,由駐守在造水的第五總隊3箇中隊,牽制敵人,然後用優勢兵力團團圍住,內外夾攻,斃、傷、俘敵大隊長、代縣長朱挺英、副大隊長林鹹秀及以下官兵180多人,繳獲髙射炮1門、擲彈筒6具、輕機槍12挺、長短槍100多支,殘敵20餘人逃遁。樂東縣城守敵聞風喪膽,連夜潰逃。1948年6月6日,瓊崖縱隊佔領樂東縣城,樂東縣全境宣告解放。至此,白、保、樂連成一片,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解放區建設

五指山區解放後,瓊崖區黨委和瓊崖縱隊決定大力進行五指山根據地的建設工作,抽調大批縣區鄉的黨政幹部組成羣眾工作隊,隨軍發動羣眾,領導解放區人民進行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發展生產、建黨建政、組織農會、發展民兵等項工作,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開展解放區的全面建設。
(一)土地改革
為了改善黎、苗族同胞的生活,鞏固五指山解放區,區黨委決定組織土改工作團,先後在牙叉、白沙和番陽等鄉開始土改試點工作,到 1948年2月五指山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和減租減息的鄉寨共分配土地三千多石種子的田(當時用種子來計算土地面積),獲得土地的各族農民28000人,減租4688石9鬥4升,沒收分配黎奸、惡霸糧食2053石2升,牛馬1329頭(匹),光洋9013元,檳榔樹20餘萬株。通過減租減息、反霸、土改等一系列鬥爭,推翻了壓在各族人民頭上的大山,使人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同時為了使各族羣眾儘快擺脱貧困和生產落後的面貌,土改後區黨委積極組織黎、苗各族人民開展經濟建設,發展生產。指示各級革命政權要領導人民開展生產自給運動,具體指導農民發展農業,開墾荒地,組織生產互助組織,幫助農民解決耕牛、農具和種子等困難。一年中,發給農民耕牛500頭以上,發放農業貸款逾500光洋,瓊崖臨時民主政府還在五指山區建立了三個供銷合作社,從 外地購置回食鹽、農具、種子及各種日用品,極大的方使了當地羣眾的生產生活。
(二)整黨工作
1948年在進行土地改革的同時,根據全國土地會議關於整黨工作的部署,瓊崖區黨委先後部署、領導開展整黨整軍運動,於1948年3 月30日作出《關於整黨工作的決議》。《決議》要求各級黨組織從5月起至12月底,用8個月的時間,以毛澤東有關著作、七大文件和整黨、土改的有關文件為學習內容,用整風的精神和方法,聯繫思想、工作、作風等實際,由上而下地開展學習、刷污、審幹運動。這次整黨的基本方針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説服教育為主,懲前斃後,治病救人。整黨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六查”(即查階級、查立場、查思想、查作風、 查工作、查生活)、“三整”(即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達到純潔組織、改造思想、改進作風以及“團結、鞏固和進步黨”的目的。其步驟分為學習、刷污、審幹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習文件。在這次整黨中,瓊崖區黨委強調學習文件是精通與掌握黨的政策、改造思想、改進工作的關鍵,因而始終把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學習文件放在首位並貫徹始終,把學習規定為整黨的一項重大任務,要求全黨同志“學習掌握毛主席思想,學習掌握黨中央的路線政策”。為了搞好學習和整黨,瓊崖區黨委創辦了《建黨》雜誌進行指導。1948年8月4日,瓊崖區黨委又專門下發了《關於整黨學習工作的補充指示》,要求各級黨委通過建立學習委員會、組織學習組、上政治課、辦整黨學習班(一個月或一個半月一期)等形式,切實組織和領導所屬幹部完成學習文件的任務。瓊崖區黨委宣傳部為配合學習, 還編印了《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學習提綱》,系統地講解了黨的九項重要政策,號召全體黨員認真學習、掌握和貫徹執行,收到了很好的效。
第二階段,刷污。為了幫助全體黨員認真除掉自己身上的污垢,瓊崖區黨委要求以查工作、查生活、查作風為主開展刷污運動,以支部為單位(吸收非黨羣眾參加),通過領導帶頭示範、個人自我反省和互相批評(即自刷與互刷),弄通思想,克服與改正污點。強調刷污是幫助黨員改造思想和改進作風,絕不是尋機報復、打擊,提出批評應是善意的,不能採取粗暴與冷嘲熱諷的態度。
第三階段,審幹。以查階級、查立場、查思想為主要內容,其參加者主要是區級以上幹部。審幹中,縣級以上黨委均成立審查委員會,專門負責這一工作。要求參加者自我總結,寫反省自傳,敍述個人的階級、 立場、思想情況和為人民服務的歷史過程,進行自查和互審(包括上下 級交叉互審),最後由組織作結論,報上一級黨委批准。這次審幹工作由上而下一級負責審查一級,瓊崖區黨委負責審查地委,地委負責審查縣委,縣委負責審查區委。
瓊崖縱隊老兵 瓊崖縱隊老兵
這次運動通過“六查”、“三整”,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審查和清理全體黨員幹部的階級立場、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克服了黨內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對那些犯了錯誤願意改正的黨員和幹部,則無論其出身如何,都採取團結教育的方針;那些錯誤嚴重、屢教不改的黨員,輔之於組織紀律;對極少數混進黨內的地主、富農和流氓分子,堅決清除出黨。雖然在刷污和審幹中,也曾局部存在“唯成份論”、“鬥爭過於嚴格”、“缺乏妥善的安慰工作”的現象,但運動的發展總的來説是健康的。
這次整黨運動,充分發揚了黨內民主精神,提髙了黨員的政治覺悟和政策水平,改造了思想,改進了工作作風,振作了革命精神,密切了黨與羣眾的聯繫,進一步純潔和鞏固了瓊崖黨的組織,從而增強了團結、凝聚力和戰鬥力,使黨能更好地領導廣大人民羣眾開展土地改革和進行人民解放戰爭。
(三)文化建設
為了滿足人民羣眾學習文化知識的需要,在解放區文化教育事業也迅速興起,區黨委在番陽鄉恢復了瓊崖公學,大力培養黨政軍幹部, 由史丹任校長,全校教職工50多人。1949年3月20日,瓊崖公學正式開學,開學後,學校根據學員的文化程度進行編班。具有初中畢業或同 等學歷的學員編為一個髙級班,具有髙小程度的學員編入中級班,中級班因人數較多,又分為4個班,還編有1個兒童班。學校把政治課放在首位,教材主要是以毛主席的《新民主主義論》和1949年元旦獻詞 《將革命進行到底》以及《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社會發展史》、黨中 央七屆二中全會的文件為主。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來武裝學生。同時還開設有算術、語文、地理、歷史、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全面培養有政治覺悟、有軍事水平和有文化知識的革命戰士。瓊崖公學在番陽一共招收了 3期學生,畢業後,區黨委將畢業生分配到黨政軍各個部門。其中,第3期師資班的學員被分配到白沙、樂東、瓊中、保亭四個縣擔任教師,有的還被任命為校長或教導主任,為發展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在瓊崖公學的影響帶動下各區鄉普遍開展羣眾性的識字運動和衞生運動,辦起了學校。僅番陽鄉就有三分之二的黎、苗族同胞參加了學校或夜校學習。地方和部隊還組織了文工團、瓊劇團等文藝隊伍,活躍地方文化生活。通過一系列的發展建設,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設得到了顯著的提髙,大大調動了黎、 苗各族人民的革命積極性,根據地掀起了生產、參軍和支前的熱潮。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歷史地位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作為海南最後一個創立的革命根據地,雖然創建時間晚,存在的時間短,從1948年6月6日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到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但其在解放海南和瓊崖革命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歷史地位。
首先,五指山革命根據地使瓊崖武裝擁有了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敵後根據地。從美合根據地、到母瑞山根據地,瓊崖武裝從建立之初就一直在尋求建立一個穩固的根據地,然而由於中部山區羣眾基礎薄弱,沿海又有敵重兵部署,瓊崖武裝只能在沿海與中部山區之間的狹長地帶進行遊擊戰活動,根據地總是建而又失,失而復建,剛有起色就因敵軍的“圍剿”而被迫撤離,革命隊伍成長緩慢。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建成後直線最大縱深50多公里,下轄3個縣城,外有瓊縱各支隊駐守,內有羣山環繞的天然屏障,進可攻退可守,物產豐富,得利於良好的內外部環境,黨政軍事業和各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壯大,根據地內再無戰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敵後根據地。
其次,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為野戰軍渡海作戰解放海南提供了物資和兵源保障。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包含白沙、保亭、樂東三縣,位於全島的中心,不僅可以同各個遊擊根據地連成一片,便於指揮和活動,而且這裏是山區,山髙林密,幅員廣闊,地勢險要,進退自如,易守難攻,同時也是海南的主要產糧地,物產豐富,能為解放區和各部隊提供充足的糧食供應,幾十萬的黎苗族同胞居住於此,為部隊的擴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源。僅秋季攻勢戰役白沙縣就獻糧5000餘石,光洋2萬多元,1100多名青年報名參軍,還組織民工隊、擔架隊、運輸隊跟隨部隊戰鬥。1948年瓊崖縱隊已擁有3個總隊7500餘人,還有1400 人的地方武裝和10000多人的民兵隊伍,戰力得到了顯著提髙。可以説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在海南解放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正如馮白駒所説:“根據地的建立,雖然時間不久,但在支持與發展後期海南人 民革命戰爭上是有重大的作用的。沒有這個根據地的建立,我們就不會有一九四八年與一九四九年中秋春兩季攻勢的偉大勝利;沒有這個根據地的建立,我們就會很困難或不可能應付國民黨將在解放前夜那樣壓倒優勢力量的進攻;也可以這樣説,沒有這個根據地的建立,對於配合大軍渡海登陸作戰解放海南的任務,非但會受到影響,恐怕甚至不能起多大作用。”
紀念園 紀念園
第三,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為海南解放後的經濟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以及培育了大批經濟人才。1948年3月,中共瓊崖區黨委、瓊崖臨時民主政府和瓊崖縱隊司令部領導機關從白沙縣二區紅毛鄉便文村遷駐毛貴鄉,先後創建了軍械廠、紡織廠、造紙廠、米粉廠、醬料 廠、膠鞋廠、肥皂廠、醫院、毛貴小學等較為完備的社會機構和工廠設施,尤其是在此創建了海南最早的供銷社,通過供銷社調配物資,統籌人民生活用品,發行糧油票證,組織集市貿易,大力發展農業,手工業生產,有力促進了解放區物資的生產和市場流通買賣。同時,大力鼓勵私營工商業主進入解放區經商,在税收方面給予減税或免税照顧,這些優惠政策不僅招來不少漢族商人到少數民族地區的解放區落户開設店鋪經營,還吸引不少行商到山區進行貿易。為了繁榮經濟,克服財政困難,瓊崖民主政府還制訂了財税政策,不斷健全財經機構,加強財政管理,積極組織財政收入,以支持解放戰爭。在此過程中逐漸豐富了瓊 崖黨組織對經濟活動的實踐認識,培育了一批懂經濟的幹部,為海南解放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和人力儲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