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彩紙龍

鎖定
五彩紙龍是清豐縣的地方民俗舞蹈,是中國唯一用彩紙糊裱的龍,其製作者有杜獻書,黃東記,是清風五彩紙龍第四代傳人。龍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圖騰之一。遠古時期,人們敬畏自然、崇拜神力,對其膜拜,祈求平安。
中文名
五彩紙龍
地    區
清豐縣
類    別
民俗舞蹈

目錄

五彩紙龍簡介

清豐縣地方民間的五彩紙龍,是全國唯一用彩紙糊裱的龍,色彩鮮豔、雍榮華貴,地方特色濃郁。夜裏表演時,五彩紙龍腹內的骨架上,可點燃蠟燭,不管如何舞動,蠟燭不倒,紙片也不會燃着,讓人稱奇。

五彩紙龍發展

1 9 9 9年1 2月,“五彩紙龍”經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精心策劃改進,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全國“中華舞龍大賽”,榮獲金獎,並參加了在天安門廣場舉辦的迎“澳門迴歸”大型文藝晚會,受到舉世注目,為河南和濮陽揚了名。
清豐五彩紙龍 清豐五彩紙龍 [1]
黃東記:讓五彩紙龍名揚天下------------河南文化產業網訊:黃東記是清豐五彩紙龍第四代傳人,五彩紙龍的總設計師。多年來,他傳承五彩紙龍製作工藝並不斷探索和創新,使五彩紙龍這一地方民間藝術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
(出現場錄音 排練鑼鼓聲,指導排練)
“咱下一步一定要記住龍頭走到哪裏,後面這個二把枴子一定要伺候好它,二把枴子要是伺候不好,龍頭非常吃力。咱特別是拿二把枴子的……”
中華龍鄉濮陽,春節舞龍是新年廟會中千年不變的民俗,其意在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如今,年關已近,清豐縣南街的五彩紙龍舞龍表演隊已經開始忙着彩排,準備春節期間去各地趕場子表演。而五彩紙龍的總設計師黃東記也早早開始了自己的工作,此時他正在一張桌子上擦拭碩大的龍頭,對紙龍進行最後的修繕。“每年我都要更新一次,把彩繪都繪一下,龍身、龍頭顏色每年我都要更新一次,過年了這個陳舊一點,所以我得整一下,金釘、銀釘都要更新。”
黃東記今 年58歲。他自幼愛好工藝品製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天賦。十六歲開始學習龍燈製作技術,成為五彩紙龍第四代傳人。在傳承的同時,他對五彩紙龍製作工藝進行了大膽創新,賦予傳統五彩紙龍以鮮明的時代特徵。
黃東記向記者介紹,清豐縣南街五彩紙龍有着幾百的歷史,幾經演變,傳統的彩繪龍鱗現改為彩紙剪貼龍鱗,紙龍長度達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百米龍,24把枴子,代表24節氣。咱這個龍的特點是啥,龍燈,裏邊可以放蠟燭,舞起來不滅,堪稱一絕。”
夜晚舞龍,點燃數百隻蠟燭,龍體通明,龍身翻滾騰轉,蠟燭不倒不熄,放眼看去,如巨龍騰雲駕霧、變幻莫測,煞是壯觀。1999年,在天安門舉辦的“中華舞龍大賽”, 黃東記將50米長龍改制成100米,一舉獲得金獎,他本人獲優秀編導獎。此後五彩紙龍先後奔赴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演出活動,名聲大振。2005年1月,五彩紙龍被納入河南省民族民間保護工程。
“過去是紙龍,現在呢,我把紙龍改成塑料紙的,因為一不怕雨,二不怕雪,紙龍一下雪,一濕一粘,就不能用了,所以我改了,改了以後,全國各地都能去演了。”
多年來清豐五彩紙龍堅持參加濮陽市龍文化活動節和全國各地民間藝術調演活動。黃東記説,今 年他要把龍身換成中國紅的顏色。“今年我換成大紅的,100米龍煥成大紅的,這個顏色代表老百姓生活提高了,紅紅火火!”
龍舞(五彩紙龍) 杜獻書
男,1953年9月生,清豐縣城關鎮南街村農民。68年拜本村老藝人杜安芝為師,認真學習傳統的龍舞表演套路及龍體制作技藝,83年被吸收為舞龍隊員,多次參加舞龍大賽並獲獎。2000年6月被民間文藝家協會吸收為會員,2008年12月被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民間表演藝術家(大師)資格論證委員會專家評審,授予河南省民間表演藝術家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