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侯秋望

鎖定
五侯秋望為新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五侯山,位於莆田市興化灣南側,綿延笏石、北高及東嶠等鎮,海拔約400多米,為莆田沿海第一高峯。《莆輿紀勝》稱,從不同角度仰看山體,所得形狀不一,因其形狀酷似巨型筆架,得名筆架山;而從正面望去,則有五座山峯,故稱五侯山;另從壺公山東北側遠望,山體有如雙髻,故又稱雙髻山。秋高氣爽之日登上山巔,居高臨下,極目平海、湄洲、興化三灣和南北洋平原,眼前豁然開朗,海灣港口、原野田疇、林木溪流,織成一幅瀕海地區的山川風物巨畫,自成格局,自有風情,不禁令人逸思勃發,興味盎然。 [1] 
中文名
五侯秋望
地理位置
莆田市興化灣南側

五侯秋望祈夢勝地

五侯秋望 五侯秋望
山間有古廟、洞巖多處,以“仙女洞”風景最佳。莆仙四大祈夢勝地:春莆禧、夏天雲、秋仙女、冬九鯉,其中“秋仙女”正是筆架山上的“仙女洞”,鑲嵌在崖邊的天然巨石之上,下臨萬丈深淵,周圍蒼松掩映,怪石嶙峋,奇秀驚險。每年秋季,八方香客紛至沓來,尋幽探勝,求卜祈夢,絡繹不絕。附近有通明殿,殿中一長約米半、酷似筆峯的岩石,上刻“正來一雪山”,落款“正德”,相傳是明正德皇帝遊江南時留下的御筆。殿中還存有清代名士郭尚先《侯山玉皇廟》碑文。 [1] 

五侯秋望歷史傳説

古色古香的仙女洞被鑲嵌在險峻的懸崖之巔,成羣巨巖聳立其間,洞背後有一塊如同屏障一樣的大摩崖,上面鐫刻有“第一峯”三個壯美秀逸的大字。而距仙女洞南方向不遠的通明殿內的“正來一雪山”石刻,正是明代正德君下江南時留下的痕跡。尤其是五侯山西南端的雞籠山之麓後店村,至今保留一塊正德君親筆題寫的“福臻”石刻。神秘兮兮,傳為佳話。
相傳,明正德十四年(1519),正德皇帝南巡福建興化沿海一帶,看到笏石鎮東北角有一塊高約3丈餘高的巨巖直擎雲天,酷似縉笏朝天,天造地設,大吉大利。眼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令皇帝流連忘返,讚不絕口。遂聽説前面五峯山有個馳名遠近的仙女洞,以及通明殿等,便心血來潮前往探幽踏青。山巒南麓的後店村口有一棵榕樹,樹下有一塊綠豆青巨石橫卧其間,很像一張小牀,另外一塊“烏石”像一塊枕頭。隨從人員勸皇帝不妨歇一會兒,登山太辛苦。正德君遂躺下睡覺,頓然涼風習習,讓他倍感愜意,不知不覺中進入夢鄉……此時,有一位老翁在呼喚皇帝,恍惚有聲音“老皇,我已全力支撐着,確實挨不過氣,該讓我翻一下身!”噢,原來是當地“土地公”(福德正神)在託夢。於是正德君就御賜於“四方金銀”。後來,當地老百姓就在此蓋了一座小屋,供奉“土地公”神像,並立“文武百官至此下馬”石碣。從此,這棵榕樹的枝、葉再也不敢向上延伸長高,只好向周圍伸展,像一把大傘子。其主幹掛滿黛綠的苔蘚和蒼老的“鬍鬚”,如同一位老態龍鍾的百壽翁。幾百年來,它一直堅守在雞籠山麓之後店村口(這裏歷史上是沿海通往平原或城涵的通衢大道),因不知其樹名,故當地羣眾就管叫“大路樹”,亦視為風水樹,至尊至愛。
正德君睡醒後,覺得渾身勁增,遂與隨從人馬直登仙女洞。皇帝聽了主持講述仙女動人事蹟及五位埋名隱居的諸侯故事後,深受感動,欣然題寫“第一峯”三字。旋即又往南繼續行走,來到通明殿。當皇帝知曉這是一代名臣蔡襄創建的殿宇,非同一般,瞠目結舌,又即興揮毫題寫了“正來一雪山”的行草書(此石碣至今尚存)。通明殿還保存一塊清代著名書畫家郭尚先碑文墨跡,以及一副清御史鄒壽棋的楹聯:“兩輪日月光天德,一統山河壯帝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