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一街道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下轄街道)

鎖定
五一街道,因轄區內五一會址而得名,隸屬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地處烏蘭浩特市區東北部,北臨城郊街道,南至嶺南街,東臨洮兒河,西至烏察公路。面積為3.6平方千米。 [2]  [4] 
1990年9月25日,愛國街道所轄嶺南街以北部分劃出另建五一街辦事處。截至2022年10月31日,五一街道下轄4個社區。2010年,五一街道轄區人口為33707人。 [1-2]  [5] 
五一街道的經濟以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為主。 [4] 
中文名
五一街道
別    名
五一街
行政區劃代碼
152201007 [2]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
地理位置
烏蘭浩特市區東北部
面    積
3.6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
政府駐地
五一街代欽路30號 [3] 
電話區號
0482
郵政編碼
137400
人口數量
33707人(2010年) [1] 
著名景點
五一會址
車牌代碼
蒙F

五一街道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6年)8月,王爺廟街(今烏蘭浩特市)設愛國區。 [10] 
民國三十八年(1947年)12月5日,烏蘭浩特市政府成立,下設愛國區政府,下轄5個街道委員會。 [10]  [15] 
1950年1月24,烏蘭浩特市撤銷愛國區政府改設愛國區公所。 [10]  [25] 
1955年4月25日,烏蘭浩特市撤銷愛國區公所,組建7個居民委員會。 [10]  [25] 
1960年,設烏蘭浩特市人民公社愛國分社。 [10] 
1965年,烏蘭浩特市人民公社愛國分社改稱愛國街辦事處。 [10] 
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恢復烏蘭浩特市建置,烏蘭浩特市下轄愛國街道,設立愛國街道辦事處。 [10]  [25] 
1990年以前,五一街道為愛國街道所管轄的區域。 [2] 
1990年9月25日,愛國街道所管轄的嶺南街以北部分區域劃出另建五一街辦事處 [2]  [10] 

五一街道行政區劃

五一街道區劃沿革

2001年8月,根據市政府《關於五一街道辦事處劃分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烏政發[2001]126號),五一街成立天元社區、嶺北社區、代欽社區、一環翠社區、勝洪社區5個社區居委會。 [4] 
2001年10月,根據市政府《關於將興安街山城路社區及罕山社區劃歸五一街辦事處管理的通知》(烏政發[2001]133號),五一街增加山城路社區和罕山社區2個居委會。轄區共有天元社區、嶺北社區、代欽社區、一環翠社區、勝洪社區、山城路社區、罕山社區7個社區居委會。 [4] 
2006年,根據民政部規定每個社區人口必須達到2000户以上的要求,五一街對社區進行重新劃分調整後成立天元社區、山城路社區、代欽社區、一環翠社區、勝洪社區5個社區居委會。 [4] 

五一街道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五一街道下轄4個社區:天元社區、代欽社區、一環翠社區、勝洪社區。辦事處駐地為五一街代欽路30號。 [2-3]  [5-6] 
五一街道區劃詳情
天元社區
一環翠社區
勝洪社區
下轄地區截至2023年6月30日,參考來源: [5] 

五一街道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五一街道地處烏蘭浩特市區東北部高坡地帶,北臨城郊街道,南至嶺南街,東臨洮兒河,西至烏察公路。截至2008年,五一街道轄區總面積3.6平方千米。 [4] 

五一街道人口

2008年,五一街道總户數為9615户,人口28135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9464人,占人口總數的34%。有蒙古族、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等民族。 [4] 
截至2010年,五一街道轄區人口為33707人。 [1] 

五一街道經濟

五一街道經濟以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為主,行業門類有製造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餐飲業和醫療衞生業。 [4] 
截至1991年,個體私營商户3家、私營企業17家、個體私營從業人員157人。 [4] 
截至2008年,經濟普查結果個體私營商户增至660家、私營企業增至28家、個體私營從業人員達1760人。 [4] 
截至2018年末,五一街道有法人單位293個,產業活動單位348個,法人單位從業人員4470人。 [27] 

五一街道交通運輸

截至2008年,五一街道主要街路有興安北路、五一北路、愛國北大路、山城路、罕山中街,有小巷18條。 [4] 

五一街道政治

現任領導
中共烏蘭浩特市五一街工作委員會
黨工委書記
劉剛 [11] 
黨工委副書記
邵華 [12] 
烏蘭浩特市五一街辦事處
主任(兼黨工委副書記)
金愛善 [13] 
副主任
王永梅 [14] 
烏蘭浩特市公安局五一派出所
所長
孫威 [20] 
烏蘭浩特市司法局五一司法所
所長
高宇軒 [19] 
領導信息截至2024年4月、2023年9月、11月、12月

五一街道社會事業

五一街道教育事業

1994年,五一街辦事處成立教育基金會。 [4] 
2003年,五一辦事處在烈士陵園、五一會址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興安盟光榮福利院成立尊老愛幼教育基地。在興安盟聾啞學校(今興安盟特殊教育學校)成立助殘扶弱教育基地。 [4] 
2008年,在五一街一環翠社區居委會成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 [4] 

五一街道基礎設施

2005年,五一街道轄區內修築柏油路16條,面積達32萬平方米,建設民廁16座,垃圾房48個,轄區綠化面積佔地率達26%以上。 [4] 
2006年,五一街道轄區內修築水泥路3條,面積704.2平方米。 [4] 
2007年,五一街道轄區內修築水泥路12條,面積11244平方米,建設民廁16座、公廁13座、垃圾房2個。 [4] 

五一街道歷史文化

五一街道地名由來

五一街道因轄區內五一會址而得名。五一會址位於烏蘭浩特市五一北路,是一座青磚建造的廳堂。因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這裏召開並宣告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在此成立而得名。

五一街道成吉思汗廟

成吉思汗廟座落在烏蘭浩特市城區北側的罕山之巔,由蒙古族藝術家耐勒爾設計,1940年5月5日開始興建。1944年10月10日竣工。成吉思汗廟廟殿建築面積822平方米。正殿內有16根直徑為0.68米的紅漆明柱。正中北側大理石台基上安放着3米高、2噸重的成吉思汗全身鑄銅貼金座像。兩側分立着成吉思汗4個兒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的塑像。塑像外側,陳列着元代鎧甲、服飾、書簡、器皿等。 [26] 
2004年12月,成吉思汗廟被批准為AAA級景區。2006年5月25日,被批准為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26] 

五一街道風景名勝

五一街道風景
五一街道風景(5張)
五一街道轄區內有烏蘭浩特市烈士陵園五一會址、成吉思汗廟、罕山公園等景點。 [4] 

五一街道榮譽稱號

2014年,烏蘭浩特市五一街系統工會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會落實建會三年規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1] 
2019年2月10日,烏蘭浩特市五一街代欽社區黨總支書記杜丹被評為“烏蘭浩特市傑出清風乾部”。 [24] 
2019年9月11日,烏蘭浩特市五一街紅十字會榮獲“全區紅十字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0年4月30日,烏蘭浩特市五一街團工委榮獲2019年度全盟“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號。 [23] 
2020年6月11日,烏蘭浩特市五一街紅十字會榮獲“全區紅十字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9] 
2022年,一環翠社區被評為“全盟第十次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石榴籽家園”榮譽稱號。 [22] 
2023年7月21日,烏蘭浩特市總工會授予五一街辦事處社區副書記翟福強“2023年烏蘭浩特市五一勞動獎章” [7] 
2023年11月,五一街勝洪社區黨組織書記李楊同志榮獲自治區級“優秀巾幗志願者”榮譽稱號。 [8] 
2023年12月,五一街代欽社區榮獲自治區級“內蒙古巾幗志願陽光站”榮譽稱號。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