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互聯網心理學

(2017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互聯網心理學》是2017年5月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趙小明。
中文名
互聯網心理學
別    名
INTERNET PSYCHOLOGY
作    者
趙小明
類    別
心理類
出版社
經濟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7年5月
定    價
42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9650349

互聯網心理學圖書簡介

這是國內第一部從心理學視角分析互聯網時代聚變的書籍,作者從互聯網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開始,詳細闡述了互聯網對於人類驅力、人類連接模型、人類的大腦等的重要影響。如果不瞭解互聯網心理學,我們將很理解未來10年的人類社會生活,甚至很難理解人。
未來真正有價值的心理學是互聯網心理學、羣體心理學、羣體的心理學效應,包括新式的精神分析,瞭解這些理論才能給未來引導性的作用。 [1] 

互聯網心理學內容簡介

《互聯網心理學》書中描述了互聯網是對人類文明的一次重組互聯網的深刻革命性,將改變的定義。只不過這個關係,不是過去意義上的社會關係,而會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社羣關係的總和。由於人的定義的改變,所有建立在人的定義基礎上的心理學、教育學理論,都將被改寫。
互聯網的革命如此的猛烈,如此的徹底,如此的顛覆,無人可以逃脱,因此,我們不能不懂,我們必須得了解互聯網時代的心理學!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互聯網時代的心理學理論,不過,我們不是去發明,不是去描述,因為它本身就存在着! [1] 
在《互聯網心理學》這本書裏,我不想寫太多理論的東西,我想呈現給大家的是具有實操性的內容,建議大家在看《互聯網心理學》這本書的時候,一邊看一邊思考,《互聯網心理學》的每條理論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着怎樣的聯繫。

互聯網心理學作者簡介

趙小明心理學管理學雙碩士,11年臨牀精神分析受訓經歷,年培訓量達130天以上(連續5年),居心理培訓界前列。
今日頭條簽約心理作家,國內首個兒童邏輯學導師,大型心理遊戲項目設計師。
本土化音樂治療創始人,符號治療技術創始人;“梅蘭竹菊”主題音樂團體治療系列創始人,互聯網心理學 [1]  創始人,出版《聚英國 [2]  《本土化音樂治療與技術實操》《互聯網心理學》《文化藝術符號治療技術》 [3]  心理小説《尋寶圖~南紅教父》等書。

互聯網心理學章節目錄

第一章如何定義互聯網
1.從零開始認識互聯網
1.1大腦模型與互聯網
1.2複雜系統與互聯網
2.互聯網對生活的顛覆
2.1全民“搬家”
2.1.1全民“搬家”與互聯網場景
2.1.2全民“搬家”與互聯網設計
2.1.3全民“搬家”與互聯網生態
2.2互聯網時代的成功秘笈
2.2.1鼓勵參與
2.2.2印象管理
2.2.3情感與組織
2.3互聯網時代的新邏輯
2.3.1鏡像改變人類話語權
2.3.2從信號檢測論看待開撕問題
2.3.3小眾經濟還是大眾狂歡
2.3.4你要修一塊巨長的板
2.3.5解密大爆炸式創新
2.3.6互聯網時代的混沌思維
第二章互聯網改變人類定義
1.人類定義從個體到羣體
1.1生物學概念的人
1.2社會學概念的人
1.2.1母嬰客體關係:親密關係操縱了我
1.2.2拉康的閹割:慾望操縱了我
1.2.3榮格的文化人類學:原型操縱了我
1.3互聯網概念的人
1.3.1羣體操縱了我
1.3.2互聯網時代人的特性
1.3.3互聯網時代的女人
2.羣體效應的可怕與可敬
2.1羣體效應的表現
2.1.1羣體快感與羣體共振
2.1.2羣體無意識
2.1.3羣體智慧
2.1.4羣體暴亂
2.2羣體效應的啓發
2.2.1從羣體控制到互聯網控制
2.2.2羣體決策非最優
第三章互聯網改變人類驅力
1.人類驅力從傳統到互聯網時代
1.1傳統時代的驅力模型
1.2互聯網時代的驅力模型
1.2.1遊戲驅力
1.2.2羣聚驅力
1.2.3自戀鏡像驅力
2.互聯網驅力模型對生活的顛覆
2.1互聯網驅力下的產品設計
2.1.1遊戲化產品設計
2.1.2羣聚化產品設計
2.1.3自戀鏡像化產品設計
2.2互聯網時代的孩子教育
2.2.1拒絕社會化
2.2.2網絡社會化
2.2.3自然生活、城市生活、虛擬生活的平衡
第四章互聯網改變人類連接模型
1.人類連接從強聯繫到弱聯繫
1.1強聯繫與弱聯繫的區別
1.2強聯繫的衰減與弱聯繫的遞增
1.3強聯繫向弱聯繫的過渡
2.互聯網連接模型對生活的顛覆
2.1人類情感重組
2.1.1全面孤獨時代寵物經濟
2.1.2新的婚戀模型
2.1.3親子關係模型重組
2.2圈子與人脈
2.3網絡與口碑
2.3.1網絡的關鍵節點分析
2.3.2網絡的扁平化設計
2.3.3口碑營銷的啓發
2.4弱聯繫下的組織公民行為
第五章互聯網改變人類大腦
1.互聯網下的大腦
1.1注意力的改變
1.1.1過度注意力
1.1.2深度注意力
1.2大腦超載
1.2.1大腦超載的表現
1.2.2大腦超載下的迴音壁效應
1.2.3如何應對大腦超載
2.互聯網對大腦工作模型的顛覆
2.1外部儲存
2.1.1大腦的分佈式儲存
2.1.2外部儲存的設想
2.2外部大腦
2.2.1外部大腦的可能性
2.2.2外部大腦的隱憂
2.2.3人工智能是一種思維方式
2.3孩子大腦的塑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