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互助縣第一中學

鎖定
互助縣第一中學,簡稱互助一中,創建於公元1947年,前身為互助縣簡易師範學校(初師)。1949年,合併到青海省職業學校。屬互助縣教育局直屬高級中學。
中文名
互助縣第一中學
簡    稱
互助一中
校    訓
明德 博學 求實 致遠
創辦時間
1947年
類    別
公立高級中學
現任校長
蔡相德
知名校友
張延東,蔡院森等
所屬地區
中國青海
佔地面積
4.2萬多平方米
在校學生
3500多名

互助縣第一中學學校簡介

1950年,在原簡易師範學校內招收了初一、初二兩個初中班,在校生108名。1952年,互助縣初級中學正式成立。1958年,成立高中部,改名為“互助土族自治縣中學”,學制為三年,在校生966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改名為“紅旗中學”,學制改為二年。1971年,更名為“互助中學”。1983年,高中恢復為三年制,在校生1687名。1985年,改名為“互助土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2003年,高中擴招,高一擴招為20個班,在校生2695名。2005年,初中部劃歸城南學校,學校改製為高級中學。學校佔地面積4.2萬多平方米,現有班級60個,教職員工254名,其中高級職稱教師58名,研究生結業21 名,在校生達3500多名。自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累計向大中專院校輸送人才9071名,考入北大3名,清華1名。2004屆畢業生王軍奪得當年青海省文科狀元。
學校基礎設施基本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現代教育教學發展迅速。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中國/WHO健康促進學校銀獎單位、2008奧林匹克示範學校、青海省名院名校、青海省中小學實驗教學I類達標學校等稱號。
2003年12月,被省教育廳審定為“省級標準化學校”,共受到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表彰嘉獎達400餘次。

互助縣第一中學辦學理念

新時期的一中秉承過去實幹苦幹的精神傳統,倡導“摒棄人治,實施法治,追求德治”的辦學理念,致力於校園文化生活的建設,着眼於人的精神、情懷和智慧、潛能的深遠培育與開發,努力使莘莘學子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個體的最優發展。
20世紀90年代,學校率先推行教學改革,注重培養深具潛力並能持續發展的學生。21世紀,學校秉承“文化立校、師資立業、道德立人”的辦學精神,堅持“科學與人文並重,規範和個性共存”的教育理念,提升辦學境界。
互助一中歷經滄桑,風雨兼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了60多年的不平凡歲月。學校求實的優良傳統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一中人身上傳承延續,並不斷髮揚光大,歷久彌新。正是這種優良的傳統和精神,使互助一中深深植根於文明的沃土中,形成了互助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藴,塑造了一中人誠懇樸實、堅毅自強的品格,使學校在6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青春活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在人才培養、教學研究、德育建設、校園文化創建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土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互助縣第一中學校園文化

學校精神:
在快樂中敬業 在敬業中奉獻 在奉獻中創新
學校座右銘: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
互助一中 互助一中
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
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校訓:明德 博學 求實 致遠
校風:崇德 務實 和諧 創新
教風:嚴謹 育人 合作 求精
學風:樂學 善思 勤勉 博採
學校倡導的校園文化精神:
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文明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以優雅的的氣質培養學生。
辦學理念:科學與人文並重 規範和個性共存
辦學追求:管理一流 師資一流 設施一流 環境一流 效益一流 質量一流
育人目標:學會做人 學會求知 學會健體 學會生活 學會發展 學會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