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郎廟

(山西省晉城市高平二郎廟)

鎖定
二郎廟,位於山西省高平市寺莊鎮王報村,始建年代不詳,二郎廟的戲台建於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 [1] 
二郎廟是一座單檐歇山式九脊頂建築,為一進式院落,面積大約1785平方米左右。二郎廟坐北朝南,自北向南沿中軸線依次排列有正殿、獻殿、戲台。戲台兩側為東西掖門、垛殿、角樓,一字並列。正殿兩側各建耳殿三間,院內東西廊房各十間,廊房北部東西對稱各建有配殿一座。二郎廟的戲台位於二郎廟的南端,面闊一間,平面為正方形,寬、深均5米,進深四椽,歇山式屋頂,簡板布瓦蓋頂。二郎廟的戲台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戲台,使中國戲曲舞台的建築實例被提早到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在歷史、文化和藝術方面具有意義。 [1-4] 
2006年5月25日,二郎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高平二郎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高平市寺莊鎮王報村
所處時代
金至清
佔地面積
1785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387-3-9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二郎廟歷史沿革

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二郎廟的戲台建造完成。 [2] 
2002年,在二郎廟戲台的基座石欄板上發現了“時大定二十三年”字樣,由此確定二郎廟戲台的金代身份,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戲台,也是中國現存較稀有一座金代戲台。 [1] 
2008年,二郎廟得到修繕。 [3] 

二郎廟建築格局

二郎廟是一座單檐歇山式九脊頂建築,為一進式院落,面積大約1785平方米左右。二郎廟坐北朝南,自北向南沿中軸線依次排列有正殿、獻殿、戲台。戲台兩側為東西掖門、垛殿、角樓,一字並列。正殿兩側各建耳殿三間,院內東西廊房各十間,廊房北部東西對稱各建有配殿一座。 [1] 
二郎廟

二郎廟主要建築

二郎廟正殿

二郎廟的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殿內頂部為徹上明造,在椽袱處繪有彩畫可見。 [3] 

二郎廟獻殿

二郎廟的獻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二者均為明代遺構。獻殿中央擺放着一張石雕供桌,供桌前後雕刻着精美的圖案,為明萬曆九年之作。令人奇怪的是,雖然有供桌,但殿內卻沒有供奉神像。 [1] 

二郎廟戲台

二郎廟的戲台位於二郎廟的南端,面闊一間,平面為正方形,寬、深均5米,進深四椽,歇山式屋頂,簡板布瓦蓋頂。戲台建在1.1米高的台基上,為金代常見的須彌座式,長7.4米,寬5.9米,高1.4米。戲台四角的立柱均為粗大碩壯的圓木柱,為荊木材質。木柱下施圓柱形砂石柱礎,礎徑與木柱一般,約0.5米,木柱高2.65米,石礎露明部分高0.48米。木柱收分、側角甚是明顯,是宋金時期的典型風格。戲台柱頭用綽幕枋,上置寬厚的大額枋,額枋上施四輔作斗拱,每面各設補間斗拱兩朵。所有斗拱的華拱與耍頭均為琴面真昂。戲台內無樑枋,斗拱為偷心造,昂尾由內跳華拱、靴楔承託,與大角梁一道託舉起承椽枋,形成一條弧線。內檐四角設抹角梁,用來承託大角梁的後尾,抹角梁放在補間斗拱昂的柱頭枋上。整座建築構架簡潔,設計合理,線條優美。 [1] 

二郎廟歷史文化

傳説軼事
二郎神在民間有隋將趙昱、楊戩等具體形象,這一信仰的源頭是戰國水利專家李冰的兒子——李二郎。《史記·河渠書》載:“蜀守冰,鑿離堆闢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鎮其江,……,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十數州縣稻田。”蜀人感念李冰父子治水之功,修祠立廟、常年祀祭,尊李冰為“川主”,尊其子“二郎神”。王報村距離丹河河牀只有區區數百米,地處丹河沖刷的一塊沉積平原上,漫想一千多年以前,丹河的徑流量更大,距離王報村還要更近。進入夏秋雨季,丹河水夾帶泥沙滾滾而來,淹沒農田、侵入家户時有發生,人們便在村北的高岡上修廟供奉二郎神君,希望他顯靈鎮水平患。 [4] 

二郎廟文物價值

二郎廟的戲台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戲台,使中國戲曲舞台的建築實例被提早到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在歷史、文化和藝術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 

二郎廟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二郎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二郎廟旅遊信息

二郎廟地理位置

二郎廟交通指引

自駕:自高平市人民政府出發,路程約為10.8千米,約15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