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十四長

鎖定
匈奴設置有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户、左右骨都侯。匈奴人把“賢”稱為“屠耆”,所以常由太子擔任左屠耆王。從左右賢王以下到大當户,大的率領一萬多騎兵,小的率領數千騎兵,共有二十四個首領,設立“萬騎”的稱號。他們的大臣都是世襲官職。呼衍氏和蘭氏,後來有須卜氏,這三姓是匈奴的顯貴家族。那些左王左將都居於東方,面向上谷以東的地區,連接穢貉、朝鮮;那些右王右將居於西方,面向上郡以西,與氐、羌接壤;而單于王庭面對代郡、雲中地區。他們各有分佔的地區,隨水草的好壞遷移。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所率部落最大,左右骨都侯輔佐政務。那二十四個首領也各自設置有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都尉、當户、且渠之類的官職。
中文名
二十四長
史記記載
《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

二十四長史料記載

正史關於匈奴二十四長的記載主要有四處。
《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户,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蘭氏,其後有須卜氏,此三姓貴種也。諸左方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往者,東接穢貉、朝鮮;右方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單于之庭直代、雲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為大,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都尉、當户、且渠之屬。 [1] 
《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第六十四上》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于”。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嘗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户,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其大臣皆世官。呼衍氏、蘭氏,其後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諸左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東,接穢貉、朝鮮;右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氐、羌;而單于庭直代、雲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大國,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都尉、當户、且渠之屬。 [2]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匈奴俗,歲有三龍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南單于既內附,兼祠漢帝,因會諸部,議國事,走馬及駱鋟為樂。其大臣貴者左賢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賢王,次右谷蠡王,謂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漸將王,是為六角:皆單于子弟,次第當為單于者也。異姓大臣左右骨都侯,次左右屍逐骨都侯,其餘日逐、且渠、當户諸官號,各以權力優劣、部眾多少為高下次第焉。單于姓虛連題。異姓有呼衍氏、須卜氏、丘林氏、蘭氏四姓,為國中名族,常與單于婚姻。呼衍氏為左,蘭氏、須卜氏為右,主斷獄聽訟,當決輕重,口白單于,無文書簿領焉。 [3] 
通典·邊防十·匈奴上》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于”。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户,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其大臣皆世官。呼衍氏,蘭氏,其後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諸左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東,接穢貊、朝鮮;右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氐、羌,而單于庭直代、雲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最為大國,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都尉、當户、且渠之屬。(注曰:且,子餘反。今沮渠姓,蓋本因此官也。)歲正月,諸長少會單于庭,祠。五月,大會龍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馬肥,大會蹛林,課校人畜計。 [4] 

二十四長史料翻譯

《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匈奴設置了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户,左、右骨都侯等官位。匈奴人把“賢”稱為“屠耆”,所以常常讓太子做左屠耆王。從左、右賢王以下直到當户,官職大的擁有萬名騎兵,小的也有數千騎兵,共有二十四位長官,確定名號稱“萬騎”。諸位大臣的官職是世襲的。呼衍氏、蘭氏,後來又有須卜氏,這三姓是他們的貴族。諸位左方的王和將居住在東方,直到上谷郡以東,東邊與穢貉和朝鮮接界。右方的王和將居住在西方,直到上郡以西,和月氏、氏、羌接壤。而單于的王庭所在地一直延伸到代、雲中兩郡。他們各有自己的分地,追尋水草而遷徙住地。左、右賢王和左、右谷蠡王是最大的,左、右骨都侯輔佐單于治國。二十四長官也各自設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都尉、當户、且渠等屬官。
《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第六十四上》單于姓攣韃氏,他們的人民稱君王為“撐犁孤塗單于”。匈奴人把“天”叫做“撐犁”,把“子”叫做“孤塗”,而“單于”的意思則是廣大的樣子,這稱呼是説單于如天一樣大。匈奴設置有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户、左右骨都侯。匈奴人把“賢”稱為“屠耆”,所以常由太子擔任左屠耆王。從左右賢王以下到當户,大的率領一萬多騎兵,小的率領數千騎兵,共有二十四個首領,設立“萬騎”的稱號。他們的大臣都是世襲官職。呼衍氏和蘭氏,後來有須卜氏,這三姓是匈奴的顯貴家族。那些左王左將都居於東方,面向上谷以東的地區,連接穢貉、朝鮮;那些右王右將居於西方,面向上郡以西,與氐、羌接壤;而單于王庭面對代郡、雲中地區。他們各有分佔的地區,隨水草的好壞遷移。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所率部落最大,左右骨都侯輔佐政務。那二十四個首領也各自設置有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都尉、當户、且渠之類的官職。

二十四長解釋

目前,有學者對二十四長提出了一種新的解釋,以解決史書記載的“二十四長”不足24個的問題,其基本觀點如下:
首先,“二十四長”的“長”指“萬騎長”。
其次,“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户”與“二十四長”不能混為一談,不然,你數到生命的盡頭也只能數到“十長”,無論如何也數不到“二十四長”。
其三,“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指的是每個“萬騎”的兵力情況,“萬騎”是匈奴最大的軍事建制,其標準人數自然是一萬名騎兵,但實際情況肯定是不同的,有的多於一萬,有的少於一萬,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史記》中無疑少了一個“餘”字,應該是“大者萬餘騎”。
其四,“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户”應該是“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大當户”,史書中漏了一個“大”字,因為“當户”是“萬騎長”的屬下,而大當户可以指揮“萬騎長”,當然,也不排除兼任“萬騎長”的可能。

二十四長其餘可疑稱號

《漢》單于歷告左右部都尉、諸邊王。 [5] 
《後》南單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諸部王,助為捍戍。 [6] 
匈奴邊王號既多且雜。但根據前文分析,直取左右部皆設王號納入討論。
《漢》重合侯軍至天山,匈奴使大將偃渠與左右呼知王將二萬餘騎要漢兵,見漢兵強,引去。 [7] 
左右呼知王,為左右對應王號,但僅在史料中出現一次。存在屬二十四長的可能。
《漢》明年秋,屠耆單于使日逐王先賢撣兄右奧鞬王為烏藉都尉各二萬騎,屯東方以備呼韓邪單于。 [8] 
《後》至比季父孝單于輿時,以比為右薁鞬日逐王 [9] 
右奧鞬王是個固定封號,史料提及的時間跨度較大。但不曾出現左奧鞬王,且此號曾與日逐王號連稱,疑為地名。屬二十四長的可能較低。
《漢》河平元年,單于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奉獻朝正月。 [10]  (皋林疑為地名,屬二十四長的可能較低。)
《漢》搜諧單于立,遣子左祝都韓王朐留斯侯入侍,以且莫車為左賢王。 [11]  (入侍王品階不高,屬二十四長的可能性極低。)
《漢》車牙單于立,遣子右於塗仇撣王烏夷當入侍,以囊知牙斯為左賢王。 [12]  (入侍王品階不高,屬二十四長的可能性極低。)
《後》至永壽元年,匈奴左薁鞮台耆、且渠伯德等復畔,寇鈔美稷、安定,屬國都尉張奐擊破降之。 [13]  (與且渠,非大且渠並稱,品階不高,屬二十四長的可能性極低。)
《漢》左姑夕侯蘇從旁謂單于曰:“未見新印文,宜且勿與。”單于止,不肯與。 [14]  (孤立,屬二十四長的可能性極低。)
《漢》將率還到左犁汗王鹹所居地,見烏桓民多,以問鹹。 [15]  (烏桓之畔,犁汗疑為黎軒,地名。屬二十四長的可能性極低。)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  .www.guoxue.com[引用日期2015-04-28]
  • 2.    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www.guoxue.com[引用日期2015-04-28]
  • 3.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匈奴俗,歲有三龍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南單于既內附,兼祠漢帝,因會諸部,議國事,走馬及駱鋟為樂。其大臣貴者左賢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賢王,次右谷蠡王,謂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漸將王,是為六角:皆單于子弟,次第當為單于者也。異姓大臣左右骨都侯,次左右屍逐骨都侯,其餘日逐、且渠、當户諸官號,各以權力優劣、部眾多少為高下次第焉。單于姓虛連題。異姓有呼衍氏、須卜氏、丘林氏、蘭氏四姓,為國中名族,常與單于婚姻。呼衍氏為左,蘭氏、須卜氏為右,主斷獄聽訟,當決輕重,口白單于,無文書簿領焉。
  • 4.    《通典·邊防十·匈奴上》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于”。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户,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其大臣皆世官。呼衍氏,蘭氏,其後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諸左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東,接穢貊、朝鮮;右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氐、羌,而單于庭直代、雲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最為大國,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都尉、當户、且渠之屬。(注曰:且,子餘反。今沮渠姓,蓋本因此官也。)歲正月,諸長少會單于庭,祠。五月,大會龍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馬肥,大會蹛林,課校人畜計。
  • 5.    《漢書·匈奴列傳》單于歷告左右部都尉、諸邊王。
  • 6.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南單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諸部王,助為捍戍。
  • 7.    《漢書·匈奴列傳》重合侯軍至天山,匈奴使大將偃渠與左右呼知王將二萬餘騎要漢兵,見漢兵強,引去。
  • 8.    《漢書·匈奴列傳》明年秋,屠耆單于使日逐王先賢撣兄右奧鞬王為烏藉都尉各二萬騎,屯東方以備呼韓邪單于。
  • 9.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至比季父孝單于輿時,以比為右薁鞬日逐王。
  • 10.    《漢書·匈奴列傳》河平元年,單于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奉獻朝正月。
  • 11.    《漢書·匈奴列傳》搜諧單于立,遣子左祝都韓王朐留斯侯入侍,以且莫車為左賢王。
  • 12.    《漢書·匈奴列傳》車牙單于立,遣子右於塗仇撣王烏夷當入侍,以囊知牙斯為左賢王。
  • 13.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至永壽元年,匈奴左薁鞮台耆、且渠伯德等復畔,寇鈔美稷、安定,屬國都尉張奐擊破降之。
  • 14.    《漢書·匈奴列傳》左姑夕侯蘇從旁謂單于曰:“未見新印文,宜且勿與。”單于止,不肯與。
  • 15.    《漢書·匈奴列傳》將率還到左犁汗王鹹所居地,見烏桓民多,以問鹹。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