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鄢陵塔

鎖定
鄢陵塔又稱乾明寺塔,位於河南省鄢陵縣, [2]  縣城西隅有一座狀若盤龍的高高的土崗,土崗上矗立着一座氣勢雄偉、巍峨壯觀的古塔,這就是具有獨特建築風格的乾明寺塔。
2006年5月25日,乾明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鄢陵塔
外文名
Yanling Tower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鄢陵縣 [2] 
所處時代
[1]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又    稱
乾明寺塔
類    型
磚結構樓閣建築
樓    層
13層

鄢陵塔歷史沿革

乾明寺塔始建於隋文帝仁壽四年也就是公元604年,塔下原有乾明寺院一座,史書上説:“鄢陵古邑,跨崗為城,西北隅據崗為寺,地當乾位,寺因此為名”。當時的乾明寺“磚塔高一十八層,南北各望二十里外。”寺內殿宇輝煌,香水繚繞,人頭攢動,誦聲如潮,為當時遠近聞名的佛教勝地。每當誦經勞累之餘,釋家弟子們就在寺前空地上栽種各樣花樣,並挖掘了一口人工湖,湖內種荷,湖邊植柳,汲取湖水澆灌花草,天長日久,這裏便成了一年四季百花競放、奼紫嫣紅的大花園。
公元744年,唐代大詩人李白因受朝中權貴的讒言抵毀,對仕途心灰意冷,於是辭別長安東遊。途中他來到鄢陵,訪道乾明寺。在巍峨聳立的乾明寺塔下,李白與僧人蓋寰結下情緣,互有酬答,李白留下了《訪道安陵遇蓋寰臨別留贈》詩一首。
明嘉靖元年也就是公元1522年農曆正月初一,鄢陵一帶發生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地震,史書上説:“聲如山摧,室如舟仄,野樹枝如拂地,一夜動百餘次,屋僕者相望……”
在這場大地震中,歷經風雨的乾明寺塔轟然倒塌,昔日巍峨壯觀的古剎頃刻間變成了一片廢虛。為了修復這座古塔,乾明寺的佛家弟子們四處化緣,雲遊八方,歷盡千辛萬苦卻沒有能夠籌集到修建塔體的銀兩。有一位居住在汴梁的周王,偕王妃到鄢陵賞花遊玩,這王妃見乾明寺塔身傾倒,殿宇凋敝,衲徒老者病餓物故,少者乞丐轉徒,一派淒涼景象,不覺動了惻隱之心。回到汴梁後與王爺商議,將自己的私房錢盡數捐出,王爺也是個樂善好施之人,他不但沒有怪罪王妃,自己也捐了數目不菲的銀兩,派人送到鄢陵乾明寺。寺內的僧人有了這筆數目可觀的銀兩,即着手尋求工匠,修復塔體。
明嘉靖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549年,在禪衲續暹的主持下,鄢陵乾明寺塔修成竣工。重修後的乾明寺塔除了將原塔頂鐵剎改換為風磨銅剎之外,基本保留了原塔的樣式和風格,看上去更加氣勢恢宏。塔下“創建圍廊若干楹,內塗諸夭佛像,外飭金碧丹堊,棟宇輝煌,鈴鐸振響,僧徒焚誦,樂奏聞於遐邇。且松柏葱鬱,鵲巢鶴鳴者聲雜音樂,固鄢勝概也……”。
經歷了400多年漫長歲月,乾明寺塔飽經風雨的侵蝕,恣意氾濫的洪水,空間絕後的地震,遍地轟鳴的炮火,從它身邊一次又一次滾過。1947年9月,盤距在鄢陵縣城的國民黨軍隊在乾明寺塔內設立指揮部,配備機槍等,妄圖負隅頑抗,給塔身留下了累累的創傷。解放後,黨和政府多次撥專款對乾明寺塔進行維修,1960,它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為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1978年4月1日,風和日麗,天朗氣清,被鄧小平同志稱為“老戰士、老同學、老朋友”的新西蘭國際友有路易·艾黎來到鄢陵,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乾明寺塔。他仔細地聽人介紹古塔悠久的歷史和生動的故事,饒事興趣地圍着古塔細細觀看,他抑制不住滿腔的激情,揮筆寫下了《鄢陵隋塔》詩:“遊輦忽忽,當時煬帝,御目贈送,一千一百年間,多個王孫詞客,為之傾心,為之動容……”
1995年,文物保管部門在乾明寺塔頂銅剎內發現明代刻印的《金剛經》數十卷,這是迄今國內發現的稀有版本,被河南省文物局修復整理後裝訂成冊,成為河南省珍貴的圖書文物。
歲月悠悠,光陰荏苒,歷經1300多年的,風風雨雨,昔日繁華似錦的乾明寺寺院和乾明寺花園早已蕩然無存,只有這座乾明寺塔依然聳立着,彷彿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向世人娓娓述説着歷史歲月中那一段段難忘的故事。正像鄢陵縣委書記謝連章在《詠乾明寺塔》一詩中寫到:
乾明清明先人明,一塔擎天鬼神驚。
當朝政通萬民福,盛世人和百業興。

鄢陵塔建築特點

鄢陵塔為磚結構樓閣建築,每層樓閣均為六角,共13層,通高38米。每層檐下都有斗拱裝飾,瓦檐挑角,角掛鐵鈴。塔的第二層雕有直欞假窗3個,第三層嵌有磚雕佛像8尊。塔身各層計有佛室1個,佛龕14個,拱形洞門10個,巧妙結合,錯落有致。塔身內有台階可供遊人旋登。塔通身呈淺橙色,風磨銅塔剎,每當晴日,在燦爛陽光的沐浴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塔剎塔身交相輝映,氣勢雄偉,巍峨壯觀。輕風徐來,晃動塔上的鐵鈴,叮叮咚咚的鈴聲彷彿帶着縷樓梵音飄向四野,營造了一派清幽、寧靜的佛家氛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