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嘉考據學研究

(202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乾嘉考據學研究》是202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漆永祥。 [1] 
中文名
乾嘉考據學研究
作    者
漆永祥
出版時間
2020年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1311097

乾嘉考據學研究內容簡介

乾嘉考據學雖然是中國古代尤其是清代學術目前的重鎮,但長期以來卻一直戴着“落後”、“瑣碎”、“務虛”甚至“反動”的帽子,為世所輕,加之清人著述,汗牛充棟,不易董理。故乾嘉考據學的研究自梁啓超、錢穆的同名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後,便再極少有人對其進行系統而全面的研究。 本書是既是作者的博士論文,也是多年研究的階段性總結。作者不趨時好,從事樸學,沉浸於清代學者浩瀚的文獻材料之中,爬梳整理,比勘搜討,終於為讀者獻上了被專家認為“是迄今為止較為系統、全面、深入研究乾嘉考據學的部論著”。 全書將學術史研究與古典文獻學研究相結合,對乾嘉考據學的名稱、成因、派別、方法、代表人物、學術思想、成就得失及學術地位等,進行了縱深全面的考察,並對該學術領域的一系列重要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作者在學術觀點的提出及論證材料的運用上,遵信清儒實事求是、注重佐證的治學方法與原則,有的放矢,不為空言。在力圖歷史地、真實地對乾嘉考據學進行細密梳理與明辨確論的同時,也試圖使讀者對其學的全貌及一些重大問題、學術特徵等獲得具體而切實的瞭解。 [2] 

乾嘉考據學研究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文獻學史、清代考據學、宋詩整理與研究、《燕行錄》研究、東亞學術與文化研究以及中學語文教學與高考等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撰著與古籍整理有《乾嘉考據學研究》《江藩與〈漢學師承記〉研究》《清學札記》《〈漢學師承記〉箋釋》(上下)《全宋詩》(合作)《書林清話(外二種)》《東吳三惠詩文集》《江藩集》《漢學商兑·漢學商兑贅言》等十餘種。 [2] 

乾嘉考據學研究目錄

前言
第一章乾嘉考據學成因(上)——乾嘉時期學術思潮及學術觀念的變化
一、考據與義理之分——考據學溯源
二、古籍錯訛熾盛與學術文化日趨繁榮之間的矛盾
三、實事求是、學宗漢儒風氣的形成
四、乾嘉學者心態及致用觀念的變化
五、疑古辨偽之風與乾嘉考據學之關係
六、西學東漸之風與乾嘉考據學之關係
第二章乾嘉考據學成因(下)——乾嘉時期的清代社會與文化政策
一、乾嘉時期的社會面貌
二、乾嘉時期的文化政策——“崇宋學之性道,而以漢儒經義實之”
三、禁書與文字獄
第三章乾嘉考據學方法
一、小學研究方法的先進性與科學化
二、古書通例歸納法的客觀化與規律化
三、實事求是、無徵不信的求證方法
四、博涉專精與綜貫會通的方法
第四章乾嘉考據學派
一、諸家分派説及其侷限性與惠、戴、錢三派説的提出
二、惠、戴、錢學術淵源考辨
三、惠、戴、錢學術交往與錢大昕的學術地位
四、惠、戴、錢三派人物歸隸與學術特色比較
五、惠、戴、錢三派學術評價諸題
第五章惠棟考據學述論
一、惠棟著述與《周易述》系列考辨
二、倡復漢學的廓清工作——對宋學之否定與對漢學之倡復
三、倡復漢學之核心工作——漢《易》之整理與研究
四、惠棟《易》學思想探微
五、惠學之功績與影響
六、惠學之失與倡復漢學之弊
第六章戴震考據學述論
一、小學
二、天算學
三、名物典制之學
四、地理學
五、由考據上推義理之缺失
第七章錢大昕與錢派學術
一、小學
二、目錄、版本、校勘之學
三、金石、職官、輿地之學
四、氏族譜牒、避諱、蒙古文字之學
五、史學考據之得失
第八章乾嘉考據學思想
一、乾嘉學者之學術分類思想
二、義理、考據與詞章之關係與爭論
三、乾嘉考據學家的義理之學
四、愈往前古、愈得其真的儒學求本化思想
五、正本清源、董理羣籍的學術思想
六、膜拜六經、通經治世的致用思想
第九章乾嘉考據學得失(上)——乾嘉考據學學術成就與學術地位
一、傳統古文獻整理與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以《詩經》為例
二、考據學各分支學科方法理論的建設——以校勘學為例
三、治學精神與風氣方面的積極影響
四、直麪人生、關注社會的用世精神
五、乾嘉時期學術社會化與學者專業化趨勢
六、乾嘉考據學之歷史地位
第十章乾嘉考據學得失(下)——乾嘉考據學的式微與弊端
一、治學風氣由實而虛的轉變與考據學的式微
二、實事求是與拘守經籍、漢儒之間的矛盾
三、治學方法與材料運用中的侷限與弊端
四、考據獨尊、排斥他學之弊端
第十一章從科舉功名、居官實績與現實關懷看乾嘉考據學家的事功之學
一、乾嘉考據學家人200名錄與收錄原則
二、乾嘉考據學家之科舉功名
三、乾嘉考據學家之居官情狀與級別
四、乾嘉考據學家之居官實績
五、乾嘉考據學家之居鄉生活與行跡
六、乾嘉考據學家之現實關懷
七、著述難為稻粱謀——乾嘉考據學家之困頓生活
第十二章乾嘉考據學家與桐城派關係考論
一、江永與方苞“論禮交惡”真相考
二、姚鼐“拜師事件”新解
三、戴震對姚鼐之影響與姚鼐之攻駁戴震
四、姚鼐“桐城派”之創立與在當時的影響
五、姚鼐的落寞抗爭與考據學家之無視其學
六、錢大昕、汪中等人對方苞的蔑視
七、江藩《漢學師承記》與方東樹《漢學商兑》之編纂與影響
八、乾嘉考據學家與桐城派關係綜論
九、乾嘉時期漢、宋之爭的形勢與結局
第十三章從《全宋詩》的編纂看《四庫全書》的文獻價值
一、從《全宋詩》所用底本看《四庫全書》的版本價值
二、從《四庫全書》中的案語看全書的文獻價值
三、從《四庫全書》中的刪改看全書的缺失
四、從古籍整理的角度看《四庫全書》的缺失
第十四章論江藩《漢學師承記》及其續編
一、《漢學師承記》書名之由來及含義
二、關於《漢學師承記》的選人原則
三、關於《漢學師承記》之卷帙排次與後世吳、皖兩派之分
四、《漢學師承記》之史料來源與甄別取捨
五、《經師經義目錄》所收書目與他書之比較
六、《漢學師承記》刊行後引起的反響與評價
七、《漢學師承記》的續纂、註釋與翻譯
第十五章方東樹《漢學商兑》新論
一、《漢學商兑》的編纂背景與衞道目的
二、《漢學商兑》的編纂、刊刻、刊誤與流傳考辨
三、《漢學商兑》的編纂體例與主要內容
四、《漢學商兑》——一部大言自壯的抄撮毒詈之書
五、《漢學商兑》新論
參考文獻
主要人名、書名、詞語與事件索引
後記
增訂本後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