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乳腺導管瘤

鎖定
乳腺導管瘤的病症,位於乳暈周邊,大多數導管的乳頭狀瘤。而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為女性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具有一定的癌變率,常以乳頭溢液為首發症狀,但其臨牀表現缺乏特異性,不易與其他疾病鑑別,早期診斷具有一定困難。治療上有賴於準確的定位、定性診斷,如果手術切除不徹底,將存在復發和一定的惡變概率。
中文名
乳腺導管瘤
外文名
Mammary duct tumor

乳腺導管瘤一、病因及臨牀表現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發病原因現如今尚不明確。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臨牀表現主要為乳頭異常溢液和乳房腫塊。臨牀上常以不明原因的乳頭異常溢液為首發症狀,且以血性溢液居多,少數為漿液性溢液或二者交替出現。在病理性乳頭溢液中,約50%是由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引起。約1/3的孤立性導管內乳頭狀瘤能在乳暈區觸及腫塊,腫塊多呈圓形、質韌、表面光滑、邊界清楚,如繼發感染則有壓痛,也可與皮膚粘連或出現腺體增厚感。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腫塊多在乳房周邊區,較少能觸及,較大的腫塊可能與乳腺導管被阻塞、液體瀦留有關。

乳腺導管瘤二、鑑別診斷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早期常難以診斷,除根據其臨牀特徵外,主要依賴於影像學檢查及細胞學檢查。近年來,一些新技術、新方法的臨牀應用,有效提高了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診斷準確率
1、脱落細胞學或針吸細胞學檢查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乳腺良性上皮性腫瘤,患者多伴有乳頭溢液,可對乳頭溢液行細胞學檢查,如找到腫瘤細胞,則能明確診斷。對於可觸及腫塊的患者,可採取針吸細胞學檢查。對於乳頭溢液伴可觸及腫塊的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聯合應用脱落細胞學與針吸細胞學檢查可提高診斷準確率。
2、纖維乳管鏡檢查
纖維乳管鏡為病理性乳頭溢液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檢查方法,其最大優勢在於能直觀地觀察到隆起性病變的存在及位置,並根據病變的特點進行診斷,使乳腺導管內的微小病變得到早期發現。纖維乳管鏡還能直視鏡下活檢和鏡下治療,對病變的性質進行較為準確地判斷。
近年來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彈性成像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診斷率有所提高。高頻超聲不僅能清晰顯示胸壁層次,還能顯示腺體內≥0.1cm的導管及微小病灶、腫塊血管的彩色血流和多普勒頻譜特徵。
4、乳腺MRI檢查
現如今,動態增強MRI作為乳頭溢液病變的新興檢查手段,以其高度軟組織分辨率,良好的血流動力學顯示等優點在臨牀上應用越來越多。以往多采用磁共振全身機及乳腺線圈進行檢查,一些較小的病灶易漏診。MRI檢查高度的軟組織分辨率可以更好地顯示腫瘤本身及瘤周環境,將病灶的形態學特徵與動態增強相結合,從而提高MRI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對臨牀診斷具有積極的意義。

乳腺導管瘤三、治療原則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手段,如果手術切除不徹底,將存在較大的複發率和一定的惡變概率。臨牀上治療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手術方式很多,主要包括腺葉(區段)切除術、象限切除術、皮下乳腺切除術單純乳房切除術。術式選擇主要根據病變性質、病變範圍和精確定位而定。由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腫瘤的術前定性診斷較為困難,主要依靠術中冷凍病理切片檢查確定,其術式選擇較為棘手,臨牀上存在一定爭議[3]。近年來,隨着纖維乳管鏡臨牀診斷、術前活檢及輔助定位技術的應用逐漸成熟,使手術方式趨向微創化發展,有效地縮小了手術切除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