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懷·陶壅

鎖定
《九懷·陶壅》是西漢文學家王褒創作的一首詩,為《九懷》的第八篇。此詩通過描寫詩人飛天追逐理想,請教先哲以領悟人生,尖鋭地指出世道之黑暗以及賢者之失意,其原因就在於君王的失道。全詩語言犀利,想象豐富。
作品名稱
九懷·陶壅
作品別名
陶壅
作    者
王褒
創作年代
西漢
作品出處
楚辭
文學體裁
騷體詩

九懷·陶壅作品原文

九懷·陶壅1
覽杳杳兮世惟2,餘惆悵兮何歸。
傷時俗兮溷亂3,將奮翼兮高飛。
駕八龍兮連蜷4,建虹旌兮威夷5
觀中宇兮浩浩6,紛翼翼兮上躋7
浮溺水兮舒光8,淹低佪兮京沶9
屯余車兮索友,睹皇公兮問師10
道莫貴兮歸真11,羨餘術兮可夷12
吾乃逝兮南娭13,道幽路兮九疑。
越炎火兮萬里,過萬首兮嶷嶷14
濟江海兮蟬蜕15,絕北梁兮永辭。
浮雲鬱兮晝昏,霾土忽兮塺塺16
息陽城兮廣夏17,衰色罔兮中怠18
意曉陽兮燎寤19,乃自診兮在茲20
思堯舜兮襲興21,幸咎繇兮獲謀22
悲九州兮靡君,撫軾嘆兮作詩。 [1] 

九懷·陶壅註釋譯文

九懷·陶壅詞句註釋

  1. 陶壅:即心中鬱悶。陶,即鬱陶,心中憂悶的意思。壅,壅堵,滯塞之意。
  2. 杳杳(yǎo yǎo):深遠幽暗的樣子,這裏引申為愚昧。世惟:世人的思想。
  3. 溷(hùn)亂:即混亂。
  4. 連蜷:捲曲的樣子,這裏形容駕八龍行進時的樣子。
  5. 建:樹立。威夷:同“逶迤”,形容旗幟彎曲延展的樣子。
  6. 中宇:即宇中,天下。
  7. 紛翼翼:數量眾多的樣子。躋:登上。
  8. 溺水:同“弱水”,神話中的水名,環繞崑崙山。舒光:煥發光彩。
  9. 淹:居留,逗留。低徊:徘徊。京:高。沶(chí):同“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10. 皇公:天帝。問師:請教學習。
  11. 歸真:還其本性。
  12. 餘術:我的道術。夷:同“懝”,高興,喜悦。
  13. 逝:往。娭(xī):玩樂,嬉戲。
  14. 首:山頭,山峯。嶷嶷:山勢高峻。
  15. 蟬蜕:本義指蟬脱皮,在這裏比喻解脱。
  16. 霾土:塵土。塺塺(méi méi):塵土飛揚的樣子。
  17. 陽城:地名,春秋時楚地。夏:通“廈”。
  18. 衰色罔:疑作“氣衰罔”,精神衰落。中怠:心中疲倦。
  19. 曉陽:通“曉暢”。燎寤:通“燎悟”,理解,覺悟。
  20. 自診:自省。
  21. 襲興:相繼興盛。
  22. 咎繇(gāo yáo):即“皋陶”,傳説是夏禹的賢臣。 [2] 

九懷·陶壅白話譯文

看世間的昏暗矇昧,心中惆悵無處可歸。
感傷時俗如此混亂,我欲振翅遠走高飛。
駕八龍翱翔盤旋前進,樹彩虹大旗隨風飄舞。
覽天地如此遼闊廣大,一行人迅速向上飛奔。
渡過弱水我煥發光彩,暫且在小洲邊遊蕩徘徊。
駐紮在此尋求友朋,見到了天帝我向他請教。
最高超的道術莫過於返樸,他讚美我的道術令人羨慕。
於是我驅車向南奔遊樂,那裏的山路陰暗崎嶇。
我穿越過萬里炎熱地帶,涉歷萬千高峻山峯。
渡過江海我即將得到解脱,越過北面橋樑將向過去永別。
烏雲瀰漫白晝變得昏暗,大風上下翻卷塵土飛揚。
暫且歇息在陽城大屋中,精神衰落疲憊倦怠。
而心中敞亮我通曉事理,在此我深刻進行內省反思。
思慕堯舜二聖相繼興盛,希望得到皋陶的教益。
哀嘆普天之下賢君無處,只好撫車作詩寄託悲緒。 [2] 

九懷·陶壅創作背景

西漢諫議大夫王褒讀屈原的作品,推崇其温雅的為人,辭藻的華麗,卻身處污濁,遭遇混世,沒有人能夠認識他的價值,因而作《九懷》追思憐憫屈原。《九懷·陶壅》是其中的第八篇。 [2] 

九懷·陶壅作品鑑賞

《九懷·陶壅》感嘆因“時俗兮溷亂”“九州兮靡君”而賢智之士遭排擠而無用武之地。全詩結構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從首句到“將奮翼兮高飛”。這一層點出詩人失意傷時無處歸的悲傷心情。第二層是從“駕八龍兮連蜷”到“衰色罔兮中怠”。這一層描寫了詩人想象當中的馳騁天空,翻山越嶺,跨江越海,追逐理想,四處求教的經歷。第三層是從“意曉陽兮燎寤”到末句。這一層寫出了詩人總結自己的遭遇,撫今追昔,對比天上人間,對比過往今朝,之所以朝政之黑暗,自身之失意,就在於沒有賢君,將矛盾直指君王。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飛天追逐理想,請教先哲,領悟人生,尖鋭地指出世道之黑暗,賢者之失意,就在於君王的失道。 [3] 

九懷·陶壅作者簡介

王褒(約前90年—前51年),西漢辭賦家。字子淵,蜀資中(今四川資陽)人。少年時期就善於寫詩,工於作賦,對音樂也有較高的天賦,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有賦十六篇,其中《洞簫賦》為早期的詠物之作,較有名。其作品對後世有一定的影響,原有集,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王諫議集》。 [4] 
參考資料
  • 1.    王泗原.楚辭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4:383-403
  • 2.    王承略 李笑巖 譯註.楚辭.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250-265
  • 3.    周嘯天.詩經楚辭鑑賞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1268-1295
  • 4.    陳振鵬 章培恆.古文鑑賞辭典(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20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