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感

鎖定
第九感覺,即第九識,是阿摩羅識,梵語amala-vijn~a^na。又作阿末羅識、庵摩羅識、唵摩羅識、庵摩羅識。意譯無垢識、清淨識、如來識。或稱真如心、自性清淨心、淨菩提心(菩提即覺悟之意)、實相心、佛性等。此識為真諦系之攝論宗所立。人心之本來面目乃遠離迷惑而本自清淨,故攝論宗認為轉阿賴耶識之迷而回歸覺悟之清淨階位,即阿摩羅識。
中文名
九感
外文名
amala-vijn~a^na
別    名
阿摩羅識
第九識

九感五感

1、眼識: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是眼識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見,而不會分別;如果你在區別這個是書、那個是筆,這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2、耳識:耳朵具有聽的功能,同樣耳朵只是具有聽見的功能,而不會區分這個是長笛的聲音、那個是小號的聲音。一區分,就是意識在作用了。
3、鼻識:鼻子具有嗅覺,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覺功能,一區分香臭,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4、舌識:舌頭具有味覺,同樣它也只是具有味覺的功能,一區分甜和鹹,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5、身識:身體具有觸覺的功能。

九感六感

人體的“第六感覺”是指人們對內臟器官的感覺,是由於機體內部進行的各種代謝活動,使內感受器受到刺激而產生的感覺。例如,人們對飢餓、口渴等的感覺,都不是通過五個基本感覺器官所感知的,而是通過“第六感覺”而感知的。
第六感覺是一種神秘的感覺,不同的人會有程度不同的感知性。想知道你是否有第六感嗎?請用“是”或“否”來回答下列問題:
1. 曾經作過的夢境在現實中果然發生了;
2. 到一個從未去過的新的地方,卻發現非常熟悉那裏的景物;
3. 在別人尚未開口時,已知道他將説什麼;
4. 常有正確的預感;
5. 身體有時會有莫名其妙的感覺,如蟻爬感,短暫的刺痛感;
6. 能預知電話鈴響;
7. 預見會碰到某人,果然如此;
8. 在災禍到來之前有不適的生理反應,如窒息感、乏力等;
9. 常做彩色繽紛的夢;
10.會不時聽見無法解釋的聲音。
如果你有3個肯定的回答,你具有第六感覺;有5個或個以上肯定的回答,你的第六感比較活躍;超過7-10個,則非常敏感了。

九感七感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為五感,第六感覺就是傳説中的直覺,第七感覺在佛學中被解釋為“末那識”,據説領悟了就可以看破生死,以活的狀態到達冥界。
末那,為梵語manas之音譯,意譯為意,思量之義。唯識宗將有情之心識立為八種,末那識即為八識中之第七識。為恆執第八阿賴耶識為‘我’之染污識。為與第六意識(梵mano -vijn~a^na ,意之識,乃依末那之識)區別,而特用梵語音譯稱為‘末那識’。此識恆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等四煩惱相應,恆審第八阿賴耶識之見分為‘我、我所’而執着,故其特質為恆審思量。又此識為我執之根本,若執着迷妄則造諸惡業,反之,則斷滅煩惱惡業,徹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稱染淨識,又稱思量識、思量能變識。且其自無始以來,微細相續,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質為‘有覆無記’;乃不引生異熟果,卻能覆聖道、蔽心性。

九感八感

超越死亡的能力,達到神的境界。就是擺脱了潛意識和本能控制的自我,能夠洞悉一切。
第八感覺,佛教稱為“阿賴耶識”(阿賴耶為梵語alaya之音譯),又譯作“阿羅耶識”、“阿黎耶識”、“阿剌耶識”,又稱“第八識”、“藏識”、 “本識”、“宅識”,俗稱:“前生後世覺”、“空間感覺”。
第八感覺為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中所説的第八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含能藏、所藏、執藏三義,是一切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由無明(無明二字的含義見我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稱為阿賴耶識的見分,再因這妄想概念而幻現一種對象的境界,稱為阿賴耶識的相分。一切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前七識的作用是能燻能緣,第八識是前七識所燻所緣,所以有所藏義。第七識恆定執此識中的見分為我,而為它所愛,所以有我愛執藏義。

九感意識簡介

眾神的意識。通俗講,也就是感知天意的能力。
第九感覺,即第九識,是阿摩羅識,梵語amala-vijn~a^na。又作阿末羅識、庵摩羅識、唵摩羅識、庵摩羅識。意譯無垢識、清淨識、如來識。或稱真如心、自性清淨心、淨菩提心(菩提即覺悟之意)、實相心、佛性等。此識為真諦系之攝論宗所立。人心之本來面目乃遠離迷惑而本自清淨,故攝論宗認為轉阿賴耶識之迷而回歸覺悟之清淨階位,即阿摩羅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