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圍社區

鎖定
九圍社區(原蔗園埔村),俗稱九圍村,隸屬於深圳寶安區航城街道。解放前由蔗園埔、簕竹角、黃麻布、料坑、塘頭、亞婆髻、黃金洞、龍門村、下布九個鄉村組成九圍鄉,故統稱為“九圍”。而當時的九圍鄉辦公場所設在蔗園埔村,1978年撤銷九圍大隊分為二大隊(蔗園埔、黃麻布),蔗園埔村繼續沿用“九圍”一名。1983年九月體制改革後又改為九圍鄉人民政府。2004年城市化後改為九圍社區(居委會)。 [1] 
中文名
九圍社區
別    名
蔗園埔村
九圍村
行政區類別
社區
所屬地區
深圳市寶安區航城街道
地理位置
航城街道東北部
面    積
7.02 km²
電話區號
0755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4.66 萬(截至2019年)
車牌代碼
粵B
方    言
客家話
最高點
求雨壇山頂

九圍社區社區簡介

九圍社區位於航城街道北部,東至石巖街道料坑社區、塘頭社區,西至求雨壇大山(山上有寶安區電視塔),南至鶴洲社區、鍾屋社區,北至黃麻布社區。
九圍社區,位於航城街道東北側,東至石巖街道料坑社區、塘頭社區,西至求雨壇,南至鶴洲社區,北至黃麻布社區。地勢平坦、屬平原海岸型,最高點為求雨壇山頂(海拔325米)。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社區總面積7.02平方公里。洲石公路貫穿九圍社區,連接航城街道鶴洲社區與石巖街道,社區與107國道僅相距4公里。截至2019年1月,社區現有户籍居民867人,暫住人口約3.8萬人。九圍村是傳統客家民居,有歷史文物碉樓,大約有15米高,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為九圍村碉樓。 [1] 
九圍社區依山傍水,背靠着鳳凰山嶺逶迤蜿蜒,面朝鐵崗水庫的碧波粼粼,相傳從清代開始,客家人就落腳鳳凰山下,在這裏繁衍生息。漫長的歲月留下了屬於九圍特有的痕跡——傳統的客家特色民居被完整保留下來,客家碉樓是不可移動歷史文物。 [3] 
九圍社區原居民主要於明末清初遷入本地,多為客家人。1994年前屬西鄉鎮蔗園埔村;2004年城市化後改為西鄉街道九圍社區(居民委員會);2016年12月街道分設後,改為航城街道九圍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現有民辦學校2所(康橋學校、富源文武學校),幼兒園2所,社康中心1個,多功能活動室1個,活動廣場1處,籃球場2個,廣場公園2個;曾獲得“六好社區”“廣東省衞生村”等榮譽稱號。 [2] 

九圍社區歷史沿革

九圍社區(原蔗園埔村),俗稱九圍村,解放前由蔗園埔、勒竹角、黃麻布、料坑、塘頭、亞婆髻、黃金洞、龍門村、下布九個鄉村組成九圍鄉,故統稱為“九圍”。而當時的九圍鄉辦公場所設在蔗園埔村,1978年撤銷九圍大隊分為二大隊(蔗園埔、黃麻布),蔗園埔村繼續沿用“九圍”一名。1983年九月體制改革後又改為九圍鄉人民政府。2004年城市化後改為九圍社區(居委會)。 [1] 

九圍社區文化事業建設

九圍社區圖書館於2000年7月成立,建築面積為300平方米,藏書量3500冊,現由1名專職人員管理。
隨着九圍社區經濟發展,九圍社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1935年成立了麒麟隊,現有成員30人,設有武術、雜技,搏擊。春節期間走訪各家各户向社區居民拜年,為節目增添了氣氛。 [1] 

九圍社區教育建設

九圍社區康橋書院

九圍社區康橋書院
九圍社區康橋書院(6張)
隨着九圍社區經濟發展,九圍的教育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二00二年七月二十九日,經西鄉鎮人民政府批覆,蔗園埔小學轉製為民辦學校,改名為“康橋書院”。校舍富於歐式現代風格,校園具有國際文化特點,是深圳市第一家引進外資辦學的民辦學校,設有高中部、初中部、小學部。是由馬來西亞擁有上市集團公司的華裔教育企業家和企業教育家共同投資創辦的國際化學校,懷着對中國教育發展的關心和造福桑梓的愛國熱情將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策略帶進中國創造了中國的一流民辦教育。 [1] 

九圍社區九圍幼兒園

2006年9月建成並投入使用,新園舍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由一幢3000平方米的三層教學大樓、兒童樂園和小操場組成。户外活動場所1100平方米,是一所全日制的幼兒園。辦園規模為7個班,教學大樓配套各種功能室。九圍幼兒園佈局合理,環境優美,是幼兒的歡樂小天地。 [1] 

九圍社區醫療衞生與保健

九圍社區健康站於1997年7月成立,建築面積為1500平方米,現有醫務人員8人,設有門診室、注射室、牙科室、病房等科室。 [1] 

九圍社區交通發展情況

洲石公路貫穿九圍社區,連接航城街道鶴洲立交與石巖街道,九圍社區與107國道相距僅1公里,有多路公交同行。
有公交站台蔗園埔村、九圍村委、康橋書院等,途經公交線路有M250、603、707、790、b833、b834路等,其中M250、603路公交更是直達寶安中心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