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乙種吐火羅語

鎖定
乙種吐火羅語是新疆地區的一種以婆羅米字母作為文字的古代民族語言。
中文名
乙種吐火羅語
發生地點
新疆
乙種吐火羅語指的是新疆地區的一種以婆羅米字母作為文字的古代民族語言。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在新疆地區發現了許多用古代民族文字書寫的文書殘卷。其中的一種是用婆羅米字母書寫的。在最初,儘管字母都認識,但因為是連寫的,不但不能瞭解其中的語法結構,連一個個的字母都斷不開。以後逐漸發現了其中有一些梵文借字,再進一步摸索出一些語法規律,於是才給考釋工作投入一線光明。德國學者勞於曼覺得它的語法結構同其他的印歐語言不同,所以説它是“非雅利安的”。後來又改稱為“北雅利安語”,都沒有得到學術界的認可。1907年,德國繆勒根據一個回鶻文的題款把這種語言定名為吐火羅語。1908年,德國學者西格和西格林發表論文,贊同這個名稱。從那時起,這兩位德國學者的主要精力就用於考釋吐火羅語上,對吐火羅語的語法結構做了初步的探索。他們肯定了它是屬於印歐語系的,同時還指出,吐火羅語有兩種語言不同而內容相同的殘卷,他們稱之為甲種和乙種。兩種用的字母相同,但在元音發音法、輔音發音法以及詞的變化方面卻有一些顯著的不同,但是這也並不意味着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語言,而只是兩種方言。
經過進一步研究後發現,甲種方言殘卷發現的地點幾乎只限於焉耆,而乙種方言殘卷發現的地點主要是庫車。到了1913年,法國學者列維主張把所謂吐火羅語乙種方言改稱為龜茲語。法國伯希和曾在庫車找到大量木簡,其中之一上面寫着一個國王的名字Swarnatepi。假如能從其他文獻中找出這個名字,那麼就可以確定木簡的年代以及使用這種語言的地區。考《舊唐書》卷198《龜茲傳》,有一個龜茲國王名蘇伐疊,和唐太宗同時。蘇伐疊顯然就是Swarnatepi的音譯,Swarnatepi相當於梵文Suvarnadeva,意義“金天”。玄奘大唐西域記》卷1《屈支國》説:“聞諸先志曰:近代有王,號曰金花。””金花“的梵文就是Suvarnapuspa。兩個名字都有Suvarna(金)這個字,可見是有一定的血緣關係。這都證明這個木簡上寫的國王就是龜茲的國王,而這種語言就是本地的語言。所謂吐火羅語乙種方言實際上就是龜茲語。
總之,吐火羅語是一種印歐語言,5世紀至10世紀曾通行於塔里木盆地一帶。而5世紀至7世紀的文獻證實,吐火羅語中已經分出了甲、乙兩種方言,即乙種吐火羅語已經出現了。 [1] 
參考資料
  • 1.    新疆龜茲研究院.龜茲文化詞典: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