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樂業辣椒

鎖定
樂業辣椒,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會澤縣地處滇東北低緯高原,終年太陽高度角大,空氣清新,稀薄,陽光透射率高,年日照時數2129小時,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氣温12.7℃,年降雨量817.7毫米,立體氣候特點較為明顯,適合辣椒生長。樂業辣椒,果長10-19釐米,果肉厚0.1-0.2釐米,平均單果質量5-12克,果實長羊角形,果面光滑,先端漸尖、微彎,色澤鮮豔,油亮紅潤、透明,外表光滑、成熟果鮮紅或深紅色。樂業辣椒色澤鮮豔,油亮紅潤、辣味純正適中。 [1]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樂業辣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樂業辣椒
產地名稱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
品質特點
果面光滑、色澤鮮豔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13號
批准時間
2012年08月03日

樂業辣椒產品特點

樂業辣椒品質特性

樂業辣椒,果長10-19釐米,果肉厚0.1-0.2釐米,平均單果質量5-12克,果實長羊角形,果面光滑,先端漸尖、微彎,色澤鮮豔,油亮紅潤、透明,外表光滑、成熟果鮮紅或深紅色。

樂業辣椒營養價值

樂業辣椒色澤鮮豔,油亮紅潤、辣味純正適中、營養價值豐富;每100克辣椒產品中,維生素C含量≥150毫克、辣椒素含量≥26.6毫克,粗纖維含量≥24.5%。 [1] 
樂業辣椒 樂業辣椒

樂業辣椒產地環境

樂業辣椒自然生態

樂業辣椒產地自然生態環境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境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西高東低,南起北伏,地勢高低差異大,最高海拔3150米,最低海拔1380米,平均海拔1950米。土壤主要有棕壤、紅壤、紫色土三類土類,土壤肥沃、疏鬆、透氣排水性良好。 [1] 

樂業辣椒水文情況

會澤縣主要河流有小江、牛欄江、以禮河及其支流流貫全縣而後注入金沙江,屬於金沙江水系,全縣大小河流57條,入境水量14.46億立方米,出境水量38.35億立方米,人均佔水量3397立方米。 [1] 

樂業辣椒氣候情況

會澤縣地處滇東北低緯高原,終年太陽高度角大,空氣清新,稀薄,陽光透射率高,年日照時數2129小時,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氣温12.7℃,年降雨量817.7毫米,立體氣候特點較為明顯,光、熱、水資源充沛,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乾濕季節分明,具有獨特的高原季風氣候和豐富的立體氣候特色,適合辣椒生長。 [1] 
樂業辣椒 樂業辣椒

樂業辣椒歷史淵源

樂業辣椒栽培歷史悠久,據《會澤文史資料》記載:“在會澤縣東部,有一條綿延逶迤近百里的樂業河,河水清澈見底,兩岸土地肥沃,氣候温和,這就是盛產辣椒的樂業槽子”。
2005年,會澤縣辣椒生產基地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列為第五批農業標準化示範建設。 [3] 
2007年,會澤縣被中國(長沙)國際辣椒產業博覽會組委會授予“中國辣椒之鄉”、“中國辣椒百強縣”稱號、樂業鎮被授予“中國辣椒第一鎮”稱號。在辣椒博覽會上,雲南省省長為會澤題寫了“會澤辣椒賣天下”的貼字。 [4] 
樂業辣椒 樂業辣椒

樂業辣椒生產情況

2005年,會澤縣共推廣種植樂業辣椒3326.7平方公頃,收穫樂業辣椒幹620萬千克,實現產值6000萬元。推廣樂業辣椒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示範666.7平方公頃。
2006年,會澤縣共推廣種植樂業辣椒3420平方公頃,收穫樂業辣椒幹725萬千克,實現產值7252萬元。推廣樂業辣椒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示範1000平方公頃。 [5] 
2010年,會澤縣已建成辣椒種植面積0.7萬平方公頃、年產幹椒2萬噸、年產值1.6億元的無公害辣椒生產基地。 [3] 
2012年,樂業辣椒種植面積6667公頃,年產量18000噸。 [1] 
樂業辣椒 樂業辣椒

樂業辣椒產品榮譽

1983年,樂業辣椒在北京出口成果展覽會會上,曾獲外經部頒發的榮譽證書。 [4] 
2004年此地生產的樂業辣椒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中心認證為國家“無公害”農產品。 [3]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樂業辣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樂業辣椒 樂業辣椒

樂業辣椒地理標誌

樂業辣椒地域保護範圍

樂業辣椒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會澤縣樂業、迤車、金鐘、者海、火紅5個鄉鎮。地理座標為東經103°22′00″-103°37′00″,北緯26°29′00″-26°47′00″。 [6] 

樂業辣椒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
樂業辣椒選擇周圍不存在壞境環境污染,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壤土地塊,周圍附近無工業“三廢”排放,遠離交通幹道。
(2)品種選擇
樂業辣椒的栽培品種主要選用該地的傳統優良地方品種樂業羊角椒,因種植在樂業槽子且辣椒果實形狀似羊角而得名。
(3)生產過程管理
育苗時間:每年在2-3月份採用塑料拱棚育苗,有條件的可採用穴盤育苗和工廠化育苗,並對育苗設施進行消毒處理,創造適合秧苗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
苗牀準備:苗牀選擇在背風向陽、土壤疏鬆肥沃、排灌方便、最近3a內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土地,先深翻曬垡,細碎土垡,按園土6份、腐熟有機肥4份、每1平方米另加75克普通過磷酸鈣和60克硫酸鉀充分混勻,按畦寬1.2米,長度適宜作成平畦。
種子處理:選取飽滿、有光澤的種子,用25-30℃清水浸種4-5小時,每千克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4克拌種後播種。
播種方法:選擇無風、晴朗的天氣,午前播種,每1平方米播種量為10-15克,播種前將苗牀澆足底水,待水滲完後把種子均勻撒播於苗牀上,再蓋上一層1釐米厚的苗牀土,牀面用地膜覆蓋保温保濕。
苗期管理:播種後,保持棚內晝温25-30℃,夜温18-20℃,至出苗70%時,及時揭去牀面地膜及覆蓋物,並向牀面撒一薄層細土彌縫保墒,防止苗倒露根。苗齊後,保持棚內晝温在25℃左右,夜温15-20℃,及時間苗,拔掉受傷苗、畸形苗、頂殼苗和病苗,間苗後覆細土0.3釐米厚,以保墒護根。若苗牀濕度過大、温度過高時,適當通風,以降温排濕,若太乾,要適當澆水。分苗前一週,對播種牀苗進行煉苗。當兩葉一心時選晴天上午及時分苗,分苗前一天苗牀澆透水。取苗時,先用鏟子從根羣下面將土鏟松,小心將苗取出,馬上栽入分苗牀。分苗後及時蓋上塑料棚,上面再加蓋草簾,一般白天揭晚上蓋,7天內保持棚內温度30℃,以促進發根返苗,超過35℃時通風防燒苗。此後,苗牀温度保持在25-27℃,超過30℃則通風。視幼苗長勢追施尿素2-3次。幼苗明顯缺水時,適當澆水。定植前10天逐漸將覆蓋物全部揭去,進行露天煉苗。
整地:選擇前茬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清除田間雜草及前茬作物的殘枝落葉,翻耕曬垡,精細整地,最後一次耕翻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千克、普通過磷酸鈣30-50千克作基肥,混合均勻撒於地表,耕翻時埋入土中,耙平後開溝起壟待栽。
定植:幼苗長至7-10片真葉時及時移苗定植。採用寬窄行起壟覆膜栽植,寬行70-80釐米,窄行40釐米,塘距30-35釐米,肥地宜稀,瘦地宜密。定植時在壟面上挖塘栽苗,每畝穴施複合肥30-50千克,澆足穩苗水。覆上地膜,破膜引苗,用土封膜,膜上澆小水一次,使薄膜更加嚴實。
水肥管理:定植成活後,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4-6千克,土壤施肥要注意離根腳8-10釐米打塘施,施後蓋土、澆水,以防燒根;進入幼果期後,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鉀、尿素各4-5千克;從初花期開始葉面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2-3次、噴施0.1%硼砂水溶液1-2次,每隔10天一次,每次每667平方米噴50千克左右。有灌溉條件的地塊進入幼果期澆水一次,以後視墒情在晴天上午適時澆水。整個生育期遇陰雨天注意排澇,避免畦面漬水,紅熟期適當控制澆水。禁止澆被污染的髒水,施用垃圾、污泥、硝態氮(硝酸銨等)、含氯肥料、以硝態氮和含氯肥料為原料的復(混)肥,採收前20天內禁施任何肥料。
病蟲防治:採用物理、生物、化學防治措施,實行一年以上輪作,培育適齡壯苗,起壟覆膜栽培,增施有機肥,提高抗逆性。採用黃板誘蚜,積極保護利用七星瓢蟲等天敵,防治病蟲害;在藥物防治上優選用苦蔘鹼、印楝素等生物農藥進行防治病蟲害,其次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在使用中嚴格按照GB 4285、GB/T 8321規定執行。
(4)產品收穫
果實採收的標準是整果變為紅色,全株90%以上的果實紅熟時連株帶果一次性採收,8-10株紮成一把,懸掛晾乾,再採摘上市。加強採後管理,確保產品安全、營養、優質、衞生。
(5)生產記錄要求
在整個樂業辣椒生產過程中,做好生產資料投入品(肥料、農藥、種子等)、生產基地地塊和有關品質檢測的數據等記錄。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樂業辣椒產品質量達到雲南省地方標準:DB53/T 254-2008《樂業辣椒 生產技術規程》,DB53/T 255-2008《樂業辣椒 辣椒幹》的要求。

樂業辣椒標誌使用規定

(1)分級:按照雲南省地方標準DB53/T 255-2008《樂業辣椒 辣椒幹》分為:特級、一級、二級。
(2)貯存:應在乾燥通風良好的庫房裏,温度20℃-25℃為宜。禁止露天存放。禁止與有毒、有污染和潮濕物品混貯。袋裝貯存辣椒幹堆垛離牆、離地30釐米以上,堆碼須整齊,大堆垛須留走道和通風道,散貯辣椒乾的地面須清掃乾淨或襯墊隔離物。不得與其他物品混堆、混貯。
(3)包裝:在包裝方式上先採用自封袋按每袋100-200克進行包裝,然後裝入紙箱,每箱含幹辣椒1-2千克。
(4)運輸:運輸辣椒的運輸工具必須乾燥、清潔,無污染,運輸過程中須防暴曬、雨淋。
(5)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會澤在樂業辣椒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