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稜凍粑

鎖定
丹稜凍粑,四川省丹稜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丹稜凍粑由優質秈米、糯米、大豆等原料,利用發酵原理,經傳統工藝精製而成,有花生、芝麻、紅糖、白糖、玉米、核桃、玫瑰、豆沙等十多種不同口味,味道鮮美、甜而不膩、香而不粘,入口化渣,易於消化。即可作佐餐佳品,又可用於消閒食品,老少皆宜。
2011年9月1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丹稜凍粑”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中文名
丹稜凍粑
產地名稱
四川省丹稜縣
品質特點
粉質細膩,組織鬆軟,清香爽滑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1年第136號
批准時間
2011年9月19日

丹稜凍粑產品特點

丹稜凍粑以丹稜縣當地優質秈米為主要原料,經浸泡、磨漿、入缸發酵、用玉米苞葉包裹、上蒸籠蒸制等傳統工藝製作而成。其特點是:色澤純正、味糯滋潤、清香爽滑、入口化渣、易於消化,是老少皆宜的益壽膳食佳品。 [2] 

丹稜凍粑產地環境

丹稜凍粑 丹稜凍粑
四川省丹稜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逐漸斜低,丹稜縣山區、丘區、壩區面積各佔三分之一。年平均氣温16.7℃,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 [3] 
丹稜縣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獨特的活性生物菌種,使丹稜凍粑在發酵過程中可以不加酵母自然發酵至最佳狀態,加上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先天水、土資源沒有污染、加工的均為當地產的品質優良的大米,因而使丹稜凍粑形成醇香濃郁、味糯滋潤、舒爽適口的獨特品質。周邊區縣一些作坊也紛紛效仿,可沒有一家能夠做出丹稜凍粑的純正味道。 [2] 

丹稜凍粑歷史淵源

丹稜凍粑的歷史可追溯到南齊建武年間,距今1400多年。據《丹稜縣誌》載“唐時,古邑丹稜,時至臘月,民逮天寒,以米磨漿,入缸存之,數日,蒸而食之,名曰丹稜凍粑”。 [4] 
丹稜凍粑 丹稜凍粑

丹稜凍粑生產情況

圖3 丹稜凍粑工序:成形 圖3 丹稜凍粑工序:成形
過去的“丹稜凍粑”主要以小作坊生產方式進行生產,雖然生產丹稜凍粑的店鋪有數十家,但產量不大,年產值在1200萬元左右。截止2010年,丹稜凍粑生產企業有96家,年產值達1.06億元,利税總額約2100萬元。丹稜凍粑成為丹稜縣食品工業的支柱產業。2010年,丹稜縣委、縣政府根據市場狀況和“丹稜凍粑”發展前景,作出了振興丹稜凍粑產業的決策,將“小凍粑”做成大產業,成立了丹稜縣凍粑協會, [2] 
2007年8月丹稜凍粑已經成功進入了眉山周邊的60多家超市,禮品裝最遠的已經賣到了北京、香港等大都市。

丹稜凍粑產品榮譽

圖5 丹稜凍粑製作:包裝 圖5 丹稜凍粑製作:包裝
1990年秋,丹稜凍粑在樂山嘉州副食品商場舉辦的“樂山食品博覽會”上,丹稜凍粑榮獲樂山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樂山名特食品”稱號。 [5] 
2008年8月,丹稜凍粑傳統制作工藝被眉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佈為眉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5] 
2011年9月,丹稜凍粑被評為“眉山市十大特色旅遊產品”和“最受羣眾喜愛的旅遊商品”。 [6] 
2011年9月1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丹稜凍粑”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2012年6月,丹稜凍粑經信委認定為2013年度四川省名優產品。 [6] 
2021年7月,入選四川省省級天府旅遊美食候選名單 [7] 

丹稜凍粑地理標誌

丹稜凍粑地域保護範圍

丹稜凍粑產地範圍為四川省丹稜縣所轄行政區域。 [1] 

丹稜凍粑質量技術要求

丹稜凍粑
丹稜凍粑(2張)
一、主要原料。
秈米:使用保護區範圍內生產的秈米,蛋白質含量7.5%至9.5%。
⒉生產用水:使用保護區內的地下水,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二、加工工藝。
浸泡→磨漿→發酵→配料→成型→蒸制→涼粑→成品。
三、加工要點。
⒈浸泡:使用地下水浸泡秈米6至12小時。
⒉發酵:將秈米磨好漿後與預留的已發酵好的母漿混合發酵,發酵12至36個小時。
⒊蒸粑:將放有凍粑的蒸籠放置於已沸騰開水的容器內,蒸制時間30至35分鐘。
⒋涼粑:自然冷卻至常温。
四、質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外形整齊,無破損,粑體表面細潤,氣孔均勻,粉質細膩,組織鬆軟,味糯滋潤、清香爽滑、入口化渣。
⒉理化指標:
項目指標水分(%)≤50.0總糖(以葡萄糖計%)9.0~13.0
⒊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丹稜凍粑專用標誌使用

丹稜凍粑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丹稜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丹稜凍粑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