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崖玉樹圖

鎖定
《丹崖玉樹圖》是元代黃公望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山巒重疊,羣山積翠,雲煙縹緲,山腰殿閣隱現,山下平溪長松,小橋橫卧,一人策杖尋幽,一派深遠優美的意境。該圖作於紙本上,充分發揮了筆墨融合的韻味,筆法疏鬆蒼秀,點染隨意,設色淡雅,瀟灑自如。 [1] 
中文名
丹崖玉樹圖
作    者
黃公望
創作年代
元代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設色
規    格
101.3釐米,橫43.8釐米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丹崖玉樹圖畫作內容

圖中山巒重疊,高松雜樹遍佈於窠石坡岸之上,梵寺仙觀掩映于山石林木之中,若隱若現,點綴左右。山下林木葱鬱,坡石相間,一位老者正策杖徐行,溪橋橫卧,淨水流深,一派幽遠渾融的景象。 [2] 
此畫無款印。幅上元張翥題詩中説:“一峯居士精神健,此筆前生應畫師。”指出此圖為子久之作。另有元無名氏、王國器、陸行直,明徐霖六家題記。 [3]  鈐聞龍、張見陽等鑑藏印七方。 [4] 

丹崖玉樹圖創作背景

黃公望一生常來往於富春江和虞山一帶,江南山水成了他繪畫的主要題材。他的山水畫宗法董源、巨然,兼及荊浩、關仝,並受到趙孟頫的影響,可謂融會貫通而自成一體。他的畫多用淺絳少見青綠,表現出一份特別的淡然與天真。《丹崖玉樹圖》便是黃公望淺絳山水的代表作品, [5]  也是黃公望的晚年之作。 [2] 

丹崖玉樹圖藝術鑑賞

丹崖玉樹圖風格

整幅畫面,設色淡雅,蒼然渾秀,體現了畫家寄情於景、寄樂於畫的平淡天真的藝術風格,那份獨有的筆墨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2] 

丹崖玉樹圖構圖

《丹崖玉樹圖》局部
《丹崖玉樹圖》局部(3張)
此圖的山石樹木造型,採取了重疊排比的手法。全圖可分為三個層次。整個構景為荒山亂石,這裏指江浙滬三角地帶的典型風光,是指這一帶的自然景緻。遠處峭拔峻秀的山峯,自山頂處山峯,從左向右伸展,呈一個“丫”形,山勢峻險崎特,且有着荒氣和亂氣。山巔和山坳處,雜樹和草木叢生,點綴着整個亂石般的山頭,山頭最高處,雲霧濛濛,隱約可見。中景山石嶙峋,山石有豎立,有橫卧,有亂石堆砌,有眾多的礬頭累積成一種嶙峋的意趣。近景均為坡陀碎石,堆積呈崎嶇的不平丘陵似的。坡石間有數株古松拔地而起,枝幹挺拔,枝葉茂密,似有頂天立地之勢,巨松兩側均長有其他雜樹。在古松和雜樹蔭下,座落着數間房舍,掩映在山坳和叢樹下,僅露出部分屋角-畫幅的右下側有一座板橋,將兩岸接連,有一位高士策杖於橋。此圖雖畫的是荒山亂石,但從畫面的筆法來看,筆墨未必荒率,而且還很滋潤,但構景卻的確是一種荒山亂石的氣氛,諸多的礬頭累積成一種嶙峋的山石意趣。 [3] 

丹崖玉樹圖技法

《丹崖玉樹圖》構圖甚繁,疏密相間,用筆卻甚簡。畫面下方留有大部分空白,山石少皴或不皴,與全皴的亂石形成對比,愈顯畫面之空靈而充實。設色淺絳,淡冶秀雅,筆法松秀。在筆法上,變宋人的繁緝填密為簡括松秀,減弱水墨刻畫,改以勾皺為主,略加渲染,生動地表現出了江南山巒質地鬆軟、平淡秀逸的特點。在山水畫作品中,分佈於山石之間的亭台樓閣交代的非常清晰,雖小但傳神,點景物的作用不單單是為了豐富畫面,而更多的則是充分的刻畫自然形象,使經營位置更加巧妙,景物之間聯繫更加緊密,人與自然情景交融更加和諧。在山石的描繪上,黃公望同樣是對景造意,嚴謹的遵照自然造化。樹木的描繪同樣來源於大自然。表現出江南清麗明潔的山色。 [6] 

丹崖玉樹圖技法

山石用繁密的皴,採用長披麻皴,不用渲染和沒骨,由於僅僅用一片淺絳色遠遠不能遮掩其鱗狀交錯的山坡土石之紋,反而使層層疊疊的意趣更為明顯。畫松多用勾葉,造成一種線條之間的交叉,所以在此畫中呈現出線條縱橫的集束之美。樹根房頂均施淡赭色。筆法蒼秀,設色淡雅。山坡和山坳間的雜樹草木,均以濃墨橫點而成,與山巒的大片空白對比呼應。總體來説,畫中形象皆用濃墨濕筆寫出,採用近實遠虛,近濃遠淡,近大遠小,觀者倘身臨其境,似乎有一種高聳難測之感。 [3] 

丹崖玉樹圖歷史傳承

該畫曾經明董其昌等收藏。 [3]  1959年,中國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在籌劃一項書畫展時,無意間發現了黃公望的一幅畫,經專家鑑定,這幅畫是黃公望淺絳山水畫的代表作《丹崖玉樹圖》,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為了保管好《丹崖玉樹圖》,對外文委決定,將這幅畫交給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2] 

丹崖玉樹圖重要展覽

2017年9月—12月,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武英殿設“趙孟頫書畫特展”,《丹崖玉樹圖》在其中“第三單元:松雪遺韻——趙孟頫的藝術影響”中展出。 [7] 

丹崖玉樹圖作者簡介

黃公望,元代畫家。原姓陸,名堅,字子久,號一峯道人,又號大痴道人。平江常熟(今屬江蘇)人。後繼永嘉(今浙江温州)黃氏為義子,黃公年九十,膝下無兒,得子喜道:“黃公望子久矣!”故改名姓,為黃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後被誣入獄。出獄後,入“全真教”。曾研“九流之學”,且通音律,作散曲。來往於杭州、松江等地賣卜。50歲左右專心於山水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峯雪霽圖》《富春大嶺圖》《天池石壁圖》等。著有《寫山水訣》。 [8] 
參考資料
  • 1.    張婷婷編著,中國傳世山水畫 卷三[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9,第184頁
  • 2.    方華. 黃公望代表作《丹崖玉樹圖》賞析[J]. 老年教育(書畫藝術), 2017, (2):34-35.
  • 3.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上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966頁
  • 4.    故宮博物館編,故宮書畫館 第七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04,第48頁
  • 5.    鄭春興主編,中國名畫品鑑[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4,第267頁
  • 6.    徐玉飛.黃公望《丹崖玉樹圖》繪畫風格與意境詮釋[J].神州,2017,(第17期).
  • 7.    現場|走進故宮讀子昂:趙孟頫的惘然與復古開新  .網易新聞.17/0908[引用日期2018-07-01]
  • 8.    蔣義海主編;王振強,劉德馨,朱永淮,徐凡副主編,南京:中國畫知識大辭典[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12,第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