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馬泉村

鎖定
中馬泉村隸屬鋼城區裏辛街道,位於萊城東南27公里處。東鄰東馬泉村,西靠西馬泉村,南面隔山與白冶子村相接,北面是連綿的羣山。2002年全村總户數117户,392口人,均系漢族,耕地面積500畝。
中文名
中馬泉村
別    名
中馬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屬鋼城區裏辛街道
面    積
392口
機    場
濟南機場

中馬泉村歷史背景

據《中國村莊志》記載,中馬泉原名下馬泉,據説西漢末年劉秀被王莽的42萬大軍由西追至棋山,他上馬的地方叫上馬泉,下馬的地方叫下馬泉,飲馬的地方叫飲馬泉,後來人們根據三村地理位置,將村名演義成西馬泉、中馬泉、東馬泉。明朝弘治18年(1505年)劉姓由茶峪子村遷此建村,沿稱中馬泉。
清末民初,萊蕪縣劃為十區,中馬泉屬顏莊區管轄;1941年4月劃歸新甫縣;1945年又迴歸萊蕪縣,仍屬顏莊區管轄;1951年改稱第七區;1955年稱顏莊區;1958年3月撤區並鄉,顏莊區劃分為顏莊鄉和鄭王莊鄉,該村屬鄭王莊鄉;1958年10月鄭王莊鄉改為鄭王莊人民公社;1959年2月,鄭王莊、顏莊兩個公社合併為顏莊人民公社,該村歸顏莊公社管轄;1984年4月屬顏莊辦事處;1985年10月,撤處並鄉設立裏辛鄉;1995年裏辛鄉改為裏辛鎮,2013年改為街道辦事處,中馬泉隸屬裏辛街道辦事處管轄至今。

中馬泉村經濟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説,中馬泉村歷經滄桑,直至解放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村民們才安居樂業。1954年十幾户村民組織成立農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李志孔,社長李淑人,按“地四勞六”分配。1956年,全村進入高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72年中馬泉村開始“農業學大寨”移河造田,村前現在的幾塊大地都是那時整墊的,並打機井3眼,改變了本村的生產生活條件。1984年全村在黨支部書記魏之業和村長李祥篤的領導下,根據荒山荒灘面積大的實際,以發展林業生產為突破口,對山、水、林、田、路進行綜合治理,實幹加巧幹,念活“山”字經。從那年春天開始,先後投工10萬多個,多方籌集資金3萬餘元,栽植各類經濟樹木10多萬株。5年累計造林1200畝,人均造林4畝,植樹300株。如今全村每年產優質蘋果20幾萬斤,再加上葡萄、柿子等,總收入20多萬元。接下來,村委支部一班人,又發動羣眾修盤山路。村民嚐到了甜頭,幹勁倍增,僅兩個月時間,兩條10華里長的盤山公路就修好了。往日連行人都難爬的陳家山,如今汽車、拖拉機都可開到山頂。山頂的青石板是上等的建築材料,村民在農閒季節紛紛上山開採。劉念忠等人買了拖拉機運石料,每年收入達5000多元。
1997年前,全村人吃水靠的村南的一條小溪,一遇到乾旱季節人畜用水就極為緊張,吃水難已困擾村民整一個世紀。伴隨着全鎮吃水工程的開始,在黨支部書記李全篤的帶領下,村兩委一班人把解決村民吃水問題當作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頭等大事來抓。他們上泰安、去萊蕪請水利專家勘查水源,走遍了中馬泉的溝溝壑壑,最終在村東南勘查到一處水源。多方籌集資金打井一眼,修水池一個,又一鼓作氣搞了吃水配套工程,讓中馬泉人終於吃上了自來水,結束了祖祖輩輩吃水難的歷史。

中馬泉村地理環境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説,中馬泉村山川秀美,人傑地靈。一條發源於南山腳下的清河,從村前流過,夏日雨水大作時,河水湍急,奔騰滾滾,蜿蜒流人汶河。

中馬泉村交通

該村交通便利,西行一條柏油馬路通往萊城,車輛往來如梭。

中馬泉村旅遊

古樓
中馬泉村南原有一座古樓,相傳是樊家樓。樊家是明朝當時有名的富户,周圍幾十裏的土地都姓樊。為了種地行走方便,在村西北修一橋,名為北樊家橋;村西南修一橋名為南樊家橋。橋修建得十分精緻,並立有石碑,至今完好。明朝期間樊家為避戰亂,遷到了新泰古裏村。
樊家樓
“農業學大寨”推土墊地時,村民李軍篤在樊家樓底下用钁刨開一個陶罐,裏面有30多枚金光燦燦的元寶,村幹部將元寶全部收起來,交給了國家。人們推測是樊家埋藏的,證明樊家當時很富有。
相傳,樊家的祖先是京裏的大官,後不知什麼原因敗落後,帶着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來到了中馬泉小河邊,扎一茅屋住下來。一年冬天,有一獵人追趕着一隻狐狸向茅屋方向跑來。狐狸跑到女主人的跟前,眼裏含着淚。女主人心地非常善良,就把它藏在柴堆裏面。獵人趕來時,就説沒有見到。獵人走後,狐狸變成了一個婦女,千恩萬謝説今後一定要報她的救命之恩。後來狐仙常暗中給樊家送糧食、錢財,樊家很快富裕起來。當時樊家仍住着一間茅屋,女主人流露出要蓋新房的念頭,結果到了第二天在茅屋後面一幢新樓已經蓋起來,這就是樊家樓。他們搬進新居後,要什麼,狐仙就給送什麼。樊家的女兒出嫁時,嫁妝都辦好了,在清點時説了一句還差一個小裙,結果狐仙聽錯,誤聽為差一個“小盆”,一夜之間給她送來一百多個小盆子,放的滿樓上都是。樊家女兒起牀後一看,哭笑不得。後樊家避戰亂搬走,人走樓空,狐仙再也沒有露面。【作者,田茂泉】

中馬泉村著名人物

烈士英名
劉訓祥 1947年入伍,第四野戰軍某連某排戰士,在萊蕪戰役中犧牲。
劉訓強 1947年入伍,生前系第四野戰軍某排排長,在孟良崮戰役中英勇犧牲。
宓來德 生前系中共地下黨員,1947年入黨,主要是蒐集敵人的情報,在顏莊一帶深入敵後工作。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還鄉團逮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宓來德誓死如歸,最後被敵人殺害。
歷任村支書
1949年-1961年李志孔
1961年-1983年李淑入
1983年-1993年魏之業
1993年-1996年李祥篤
1996年-2001年李全篤
2001年- 李善孝
歷任村主任
1949年-1961年李淑入
1983年-1985年劉永芝
1985年-1988年劉永學
1991年-1996年李全篤
1996年-1999年劉永臣
1999年-2001年劉永樂
2001年- 劉永長
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李志甲 曾任任泰安市人大主任
劉訓厚 曾任任浙江省寧海縣副縣長
劉訓農 曾任河南省新鄉市衞生局長
李平篤 山東省税務幹校黨委書記
劉永利 湛江市軍分區後勤部長
李善忠 南京軍區蚌埠空軍某部,副師級幹部
魏凱忠 任萊蕪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劉永業 任萊蕪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主任、黨總支書記,中學高級教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