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間玻色子

鎖定
傳遞弱相互作用的矢量粒子
中文名
中間玻色子
釋    義
傳遞弱相互作用的矢量粒子
提出者
李政道、M.羅森布拉斯、楊振寧
提出時間
20世紀40年代末

中間玻色子研究歷史

早在20世紀40年代末,李政道、M.羅森布拉斯、楊振寧模仿電磁相互作用的情況,提出弱相互作用是通過中間玻色子傳遞的思想。
在50年代,實驗上主要研究低能弱相互作用(β衰變),中間玻色子的思想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隨着高能中微子碰撞實驗研究的開展,理論上需要引入中間玻色子來解釋高能弱作用過程。
按照60年代S.L.格拉肖、S.温伯格、A.薩拉姆提出的電弱統一理論,除了帶電的中間玻色子(W±粒子)外,還可能存在中性的中間玻色子(Z0粒子)。1973年實驗上觀測到中性弱流存在,這是對電弱統一理論的一個重要支持。按理論預言,中間玻色子質量大約在80GeV左右,壽命大約短於10-17s。

中間玻色子實驗驗證

圖1 圖1
圖2 圖2
作為高能實驗物理的一個重要事件,1983年1月和6月,在歐洲核子中心(CERN)分別發現W±和Z0粒子(圖1、圖2),它們的質量分別為80.8±2.7GeV和92.9±1.6G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