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醫診斷學

(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鎖定
《中醫診斷學》是由王憶勤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2年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學專業學生使用,還可供從事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的臨牀醫師、教學與科研人員閲讀參考,也是國家執業中醫師資格考試的重要參考書。
全書共七章,主要介紹中醫診斷學中望、聞、問、切以及辨證、診斷法與案例。 [1] 
中文名
中醫診斷學
作    者
王憶勤
類    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6月6日
頁    數
160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4-025280-4
版面字數
260千字

中醫診斷學成書過程

《中醫診斷學》的編寫匯聚了中醫診斷學學科的專家、學者數十人。教材的緒論、舌診、肺病辨證由王憶勤編寫,脈診由陳家旭編寫,全身望診由趙鶯編寫,局部望診由劉燕平編寫,聞診由李曦明編寫,問診由方朝義編寫,按診由殷鑫編寫,診斷與病案由王明三編寫,臟腑兼證辨證由張星平編寫,亦性辨證由鄒小娟編寫,望排出物由陳鋭編寫,脾與胃病辨證由胡志希編寫,腎與膀胱病辨證由李晶編寫,肝膽病辨證由杜堅編寫,心與小腸病辨證由何建成編寫,表裏辨證由徐徵編寫。
數字課程中的學習輔導和習題庫由相應的紙質版編寫人員負責,教學大綱設計、總體設計、審定由主編王憶勤負責;學習輔導部分審稿由副主編王天芳負責;病案與習題庫審稿由副主編何建成負責;特色診法部分由楊梅負責;圖片、視頻腳本製作與審稿,網頁框架設計與保護由副主編李福鳳負責;網頁設計及視頻製作由郭睿、郝一鳴、錢鵬、湯偉昌、顏建軍負責。 [2] 
2012年6月,該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同年11月,該書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1]  [3] 

中醫診斷學內容簡介

《中醫診斷學》共分為七章,主要介紹中醫診斷學中望診、聞診、問診、切診的方法,病性辨證,病位辨證,診斷與案例等內容,此外,還包括緒論中對於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發展簡史以及原則的介紹。 [1] 

中醫診斷學教材目錄

緒論
一、 脈象形成的原理
一、 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二、 脈診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項
二、 中醫診斷學的發展簡史
三、 脈象要素及正常脈象
三、 中醫診斷的原則
四、 常見脈象及其臨牀意義
第一章 望診
五、 脈象鑑別、相兼脈和真髒脈
第一節 全身望診
六、 診婦人脈與小兒脈
一、 望神
七、 脈診的臨牀意義
二、 望色
第二節 按診
三、 望形
一、 按診的意義
四、 望態
二、 按診的方法
第二節 局部望診
三、 按診的內容
一、 望頭面
第五章 病性辨證
二、 望五官
第一節 寒熱辨證
三、 望頸項
一、 寒證
四、 望軀體
二、 熱證
五、 望肢體
三、 寒證與熱證的鑑別要點
六、 望皮膚
四、 寒證與熱證的關係
七、 望下竅
第二節 虛實辨證
第三節 望排出物
一、 虛證
一、 望排出物的原理和意義
二、 實證
二、 望排出物的內容
三、 虛證與實證的鑑別要點
第四節 舌診
四、 虛證與實證的關係
一、 舌的形態結構
第六章 病位辨證
二、 望舌的原理
第一節 表裏辨證
三、 望舌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一、 表證
四、 正常舌象及其生理變異
二、 裏證
五、 舌診的內容
三、 表證與裏證的鑑別要點
六、 舌象分析要點及舌診意義
四、 表證與裏證的關係
第二章 聞診
第二節 臟腑辨證
第一節 聽聲音
一、 心與小腸病辨證
一、 正常聲音
二、 肺與大腸病辨證
二、 病變聲音
三、 脾與胃病辨證
第二節 嗅氣味
四、 肝與膽病辨證
一、 病體氣味
五、 腎與膀胱病辨證
二、 分泌物、排泄物氣味
六、 臟腑兼證辨證
三、 病室氣味
第三節 經絡辨證
第三章 問診
一、 十二經脈病證的特點
第一節 問診的意義及方法
二、 奇經八脈病證的特點
一、 問診的地位及意義
第四節 六經辨證
二、 問診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項
一、 六經辨證的概念
第二節 問診的內容
二、 六經病證的傳變方式
一、 一般情況
第五節 衞氣營血辨證
二、 主訴
一、 衞氣營血辨證的概念
三、 現病史
二、 衞氣營血證候的傳變方式
四、 既往史
第六節 三焦辨證
五、 個人生活史
一、 三焦辨證的概念
六、 家族史
二、 三焦病證的傳變
第三節 問現在症
第七章 診斷與病案
一、 問寒熱
第一節 病情資料的整理
二、 問汗
一、 判斷病情資料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三、 問疼痛
二、 評價病情資料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四、 問頭身胸腹不適
三、 分析病情資料的一致性
五、 問飲食口味
第二節 辨證思維的方法與步驟
六、 問二便
一、 區別各種辨證方法的適用範圍,合理選用適當的辨證方法
七、 問情緒
二、 辨證的內容和步驟
八、 問睡眠
三、 辨證的邏輯思維方法
九、 問婦女
四、 辨證的具體要求
十、 問男子
第三節 病案
十一、 問小兒
一、 病案的沿革與意義
第四章 切診
二、 病案的書寫通則和標題名稱
第一節 脈診
三、 中醫病案書寫格式
注: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1] 

中醫診斷學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中醫診斷學》配有數字課程,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名詞術語、學習輔導、視頻與動畫、圖片、音頻、典型病案訓練、習題、拓展資源等。 [1] 

中醫診斷學教材特色

《中醫診斷學》包括診法部分和辨證部分,編寫上在注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突出中醫診法技能強化訓練及臨牀辨證思維訓練。其中,診法部分重點介紹望、聞、問、切四診知識,辨證部分分病性辨證和病位辨證兩章,將原來的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融於病性辨證中,臟腑辨證和其他辨證方法(六經、衞氣營血、三焦辨證)統一於病位辨證中。 [2] 

中醫診斷學作者簡介

王憶勤:醫學博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醫四診客觀化、標準化研究,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上海市重點學科中醫診斷學學科帶頭人,國家精品課程及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中醫診斷學負責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中醫四診信息化實驗室”和上海市健康辨識與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