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説

(隋王通的語錄體哲學著作)

鎖定
《中説》是隋王通的語錄體哲學著作,亦稱《文中子》。唐王凝彙編,王福疇重編。宋阮逸有 《文中子説注》。今有《 四部叢刊》 本和《續古逸叢書》 本。
書    名
中説
作    者
王通
出版社
中國文史出版社
ISBN
9787503431210 [2] 
創作年代
隋朝

中説內容簡介

《中説》共10卷,各卷卷目為:1、王道;2、天地:3、事君; 4、周公; 5、問易; 6、禮樂; 7、述史; 8、魏相; 9、立命; 10、關朗。
本書從三個方面體現了作者的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瞭解決自身矛盾、實行王道政治、建立長治久安新社會的思想。具體到為政上,提出了關於仁政的一系列原則和主張。 王通又站在儒學立場上,提出了儒 、道、佛、“ 三教可一”而以儒學為主的思想。在哲學思想方面,王通一生所致力的,就是明“天人之事”。本書圍繞天人關係這個哲學命題,闡述了有關自然觀、發展觀、認識論和歷史觀等方面的思想。本書也具有較豐富的倫理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張和範疇。
本書所體現的王通的思想為後來柳宗元吸取佛教思想的主張和宋明理學對佛道二教思想的吸收開了先河,為儒學的改造和振興指明瞭方向。本書表現的樸素唯物主義傾向和主變的思想具積極意義。對宋明儒學的形成起了開創性的作用。後世理學家對王通多有讚揚。石介認為,王通最大的功績在於拯救了被毀壞了的“王綱” 和遺棄了的 “人倫”。邵雍説王通 “非不廢是,瑕不掩瑜”(《河南邵氏聞見後錄》卷4),雖未至於聖,但作為“聖人之徒”是毫無問題的。朱熹不但認為王通高於荀子、揚雄,而且認為王通勝過韓愈。他認為荀卿之學雜於申商,揚雄之學本於黃老,均 “不正”,而王通之學則 “頗近於正”,且“有可用之實”( 《王氏續經説》)。確實,理學正是在王通的思想基礎上發展的。
後世對《中説》的文字考證,一直有較大的爭議。南宋洪邁力證 《中説》 為阮逸所作 ( 《容齋續筆》 卷1); 明人宋濂則認為是王通之子王福郊、王福疇偽造( 《宋學士全集》卷27): 清人俞正燮認為是王通之弟王凝父子偽作(《癸巳存稿》卷14):梁啓超認為是王通自己偽造,説王氏“自比孔子,而將一時將相皆攀認為其門弟子,乃自作或假手於其弟子以作所謂《文中子》”(《中國歷史研究法》)。今人經過考證,認為《中説》的基本思想是王通的,其中的言論是當時門人的記錄和後來的追記。

中説圖書目錄

序言
卷一 王道篇
治國之道有二:一是施仁政就是用仁、義、禮、信治國;一是實行法治就是用法、令、刑、罰理民
1 王道政治
2 中國正史《史》、《漢》為先
3 隋煬帝江都被弒
4 天下治亂
5 稽德則遠
6 行不謹則辱
7 廉者多樂
8 天人合一順應自然
9 至德為道本
10 持道不持險
卷二 天地篇
日月為天水土為地天地運行自然使然
順應自然長治久安
1 圓者動方者靜+
2 以德治國
3 非至公不能安
4 君子之道仁恕為先
5 漢代帝王各有短長
6 揚雄、張衡皆君子
7 魏孝文帝的改革
8 中道而行是正道
卷三 事君篇
在古代事君即治國治國就是事君其準則是:事君要無私使人要無偏化人要正其心
1 事君、使人、化人之道
2 先德後刑
3 邦家有社稷
4 導之以德
5 養生有道
6 助人為樂
7 不登高不履險
8 盡孝而節葬
9 古之仕也以行其道
10 祿以報勞官以授德
11 存我者所以厚蒼生
卷四 周公篇
周八百最長久武王開創周公守成;制禮作樂實為儒宗
1 周公是聖人
2 通變與執方
3 管仲、王猛功不可沒
4 舍其所爭取其所棄
5 《詩》、《書》盛而秦世滅
6 推之以誠鎮之以靜
7 大制不割
8 好成者敗之本
9 賤物貴我君子不為
10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
卷五 問易篇
文王拘而演周易易經八卦乾坤互動自強不息萬物爭競
1 樂天知命窮理盡性
2 以天下之身成天下之務
3 君臣問對廣仁益智
4 並天下之謀兼天下之智
5 無咎者善補過
6 三教精華一體收
7 非仁義發中不能濟
8 僮、僕稱其恩可以從政
9 仁義為本
10 小不忍致大災
11不能仁則智息
12 帝制衰而天下言利
13 多言德之賊多事生之仇
14 遠而無介就而無諂
卷六 禮樂篇
仁義禮樂儒家大宗。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剛柔兼濟儒法並施乃治國之真諦
1 立道不易行道不難
2 同不害正異不傷物
3 以禮制仁
4 博聽、敬慎唯明主為之
5 漢武帝也能寬容
6 為政之道
7 制禮作樂剛柔相濟
8 以勢交勢盡則絕以利交利盡則散
9 在山澤而有廊廟之志
10 不有言者誰明道乎?
11 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12 知不如行行不如安
卷七 述史篇
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魯太史寫史丟性命司馬遷寫史受腐刑。歷史無情亦有情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遺臭萬年
1 中原是華夏文明之源
2 薛收問仁、性、道
3 如之何可使為政
4 言有物而行有恆
5 可以共憂未可與同樂
6 居而安動而變
7 莊以待之信而從之
8 謙而無怨
……
卷八 魏相篇
卷九 立命篇
卷十 關朗篇
後記 [2] 

中説作者簡介

王通(584-618),字仲淹,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門人私諡“文中子”。隋代哲學家。出身世宦家庭,家學淵源深厚,受學頗早。約十八歲,始四處遊歷問學,“不解衣者六歲”。六年後考中秀才。曾見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然未見用。後任蜀郡司户書佐、蜀王侍讀。煬帝時,從蜀郡回鄉,續述《六經》,聚徒講學。他無意入仕,多次拒絕朝廷徵召,而以興孔學為已任。著作今僅存 《中説》 一種。 [1] 
參考資料
  • 1.    陳遠,於首奎,張品興 主編.中華名著要籍精詮.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第300頁.
  • 2.    中説  .京東圖書[引用日期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