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

鎖定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是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檔案》欄目於2011年首播的系列紀錄片,第一次全面曝光了中蘇兩國外交檔案,揭開中蘇兩大國之間的紛爭謎團,再現大國領袖風雲際會。本節目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鏡頭,以毛澤東早期俄文翻譯師哲之女、中國駐蘇使館人員榮植等親歷者傾情講述,展現歷史原貌,同時採訪沈志華、楊奎松、李海文等一批國內知名冷戰史研究專家,通過他們對檔案的最新解讀,節目具有較強的檔案價值。其中一些觀點為現今歷史學最新研究成果。
中文名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
出品時間
2011年
出品公司
真實傳媒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集    數
16 集
類    型
紀錄片
導    演
周婧、夏菁、謝曉紅、金瑩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節目信息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
導演:周婧、夏菁、謝曉紅、金瑩
上映時間:2011-3-26
語言:漢語普通話
字幕:簡體中文
單集時長:24分鐘
首播:週一至週日21:00
重播:次日10:00,隔週週一至週日16:00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內容簡介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
中蘇兩國外交檔案首次全面曝光,揭開中蘇兩大國之間的紛爭謎團,再現大國領袖之間的風雲際會
中蘇關係在20世紀中國對外關係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影響不僅覆蓋一個世紀的中國歷史,某種程度上也左右着半個世紀的世界冷戰史。新中國成立前,蘇聯在國共間的微妙角色,戲劇性地推進了中國歷史的必然進程;新中國成立後,在短短20年中,中蘇經歷從意識形態的同盟國到國家關係的“親如兄弟”,又在變革中逐漸反目成仇以至兵戎相見。這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國家關係背後,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局勢使然?斯大林、毛澤東、赫魯曉夫等中蘇兩國領導人又是怎樣深思熟慮、審時度勢,在國際關係的風雲變幻中運籌帷幄?《中蘇外交檔案解密》系列紀錄片就是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了當代紀錄片人的歷史探索。反思中蘇關係,是對20世紀後50年中國人歷史記憶的校正與還原,同時也為當前如何協調中國外交與內政提供極為重要的借鑑。
1991年12月25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宣告解體。蘇聯解體後,原蘇共黨組織的檔案館全部轉入俄羅斯國家檔案系統,十多年來,這些檔案逐漸被解密並公之於眾,中蘇之間這段塵封的歷史由此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中蘇外交檔案解密》立足於新解密的前蘇聯檔案,以一份份珍貴史料為切入口,真實再現了新中國與蘇聯從親密同盟逐漸走向分裂的曲折歷程。節目着重展現了毛澤東在當時複雜的國際形勢下,為爭取民族利益和提高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並通過首次披露的前蘇聯外交檔案與中國外交檔案的分析比對,深刻剖析了中蘇兩黨從親密走向分裂的歷史成因,細膩刻畫了一代偉人在大國交鋒中豐富的內心世界,從中體現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國家領導人為新中國的建設和長遠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分集劇情

第一集 斯大林的選擇(上)
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紅場,數萬名羣眾目睹了蘇聯紅旗的最後一次降落,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宣告解體。蘇聯解體後,原蘇共黨組織的檔案館全部轉入俄羅斯國家檔案系統,其中僅最主要的140多個檔案館,就收藏了前蘇聯檔案3000多萬件。近十年來,這些檔案逐漸被解密,公之於眾。經過多方努力,我們有幸找到了這些珍貴的前蘇聯檔案,通過檔案解密,一段塵封的歷史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而我們也終於有機會看到,在錯綜複雜的中蘇關係中,政治家們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蘇聯與中共結盟真的是順理成章的嗎?斯大林最初的選擇究竟是什麼?
第二集 斯大林的選擇(下)
2004年1月16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正式對外開放。在檔案館的開放檔案借閲處,已經解密的8萬多份中國外交檔案,各國的組織和個人都可以自由查閲。在查閲過程中,有一份特殊的檔案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是1949年4月9日,斯諾在美國《星期六晚郵報》上發表的《中國會成為蘇聯的衞星國嗎》,他預言:“中國將成為一個共產黨治理下,不跟莫斯科指揮棒轉的大國。”這在當時,可謂是石破天驚。但是後來的歷史證明,斯諾的預言成為了現實。1949年的中蘇關係,到底透露了怎樣耐人尋味的訊息呢?
第三集 交鋒莫斯科(上)
1949年12月,毛澤東終於實現了自己出訪蘇聯的願望,此次毛澤東首次出訪莫斯科,一是為斯大林祝賀70壽辰,另外,更重要的目的則是要簽訂一個新的《中蘇同盟條約》。但毛澤東對此行卻頗感不滿,雖然在莫斯科,斯大林給予了毛澤東極高的待遇,但兩次會面之後,卻遲遲不與毛澤東商談重籤新的《中蘇同盟條約》,斯大林再三迴避重籤條約,究竟意圖何在?面對“鐵腕領袖”斯大林的強硬態度,毛澤東又將採取怎樣的對策打破僵局,“中蘇外交檔案解密”系列即將為您展現這場大國領袖之間的智謀交鋒。
第四集 交鋒莫斯科(下)
毛澤東在莫斯科閉門不出,引發西方媒體的“軟禁”流言。於此同時,中蘇談判也受到了美國白宮的關注,美國總統杜魯門、國務卿艾奇遜先後發表聲明,企圖破壞談判進程。重重壓力之下,斯大林終於同意重籤合約,周恩來也將趕赴莫斯科,進行後續談判。然而,面對中共的“虎口奪食”,向來強硬的斯大林會輕易放棄到手的利益嗎?面對斯大林在談判中的出爾反爾和蘇聯方面精心準備的草案,周恩來最後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方案,斯大林是否會再次做出重大讓步,接受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呢?
第五集 歃血為盟(上)
雖然《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使中國成功地從蘇聯手上收回了相關權利,但是毛澤東認為,要想真正得到蘇聯的幫助和援助,並非易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一開始蘇聯建議中國出兵援朝,但當東北邊防軍厲兵秣馬,蓄勢待發之時,斯大林卻不願意中國軍隊馬上入朝作戰,他究竟在猶豫什麼?他何時才肯同意中國出兵?
第六集 歃血為盟(下)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親自指揮了仁川登陸,攔腰切斷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人民軍遭到南北夾擊,開始撤退,朝鮮戰局急速逆轉。金日成請求中國和蘇聯緊急支援。為避免和美國發生直接衝突,斯大林希望中國出兵朝鮮。而毛澤東經過許多天不眠不休的思考,曾兩次要求入朝部隊暫停行動,是什麼原因讓毛澤東再三猶豫?毛澤東的深層考慮究竟是什麼?蘇聯能否為志願軍提供空中掩護?
第七集 親密同志(上)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然而,圍繞着接班人問題,蘇聯高層展開了激烈爭奪。最終,本來排名第五的赫魯曉夫走上了前台。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1954年赫魯曉夫準備給正值建國五週年的中國送去一個“大禮包”,內容包括:歸還旅順港、歸還中蘇合資公司的股份等。然而,赫魯曉夫的這一提議在蘇共內部就遭到了強烈反對。最終,赫魯曉夫如何説服他們?以他帶隊的蘇聯代表團在中國又有哪些遭遇?
第八集 親密同志(下)
1956年2月14日,蘇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開。會議閉幕的2月24日深夜,代表們又被召集到克里姆林宮,赫魯曉夫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身份向代表們做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即通常所説的“秘密報告”。這篇報告中赫魯曉夫將斯大林的錯誤無限擴大化,開展了對斯大林的尖鋭批判。這是蘇聯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那麼,面對這次事件,新中國的領導人又將如何應對?這次事件真的就是中蘇兩黨開始走向分裂的轉折點嗎?
第九集 獨領風騷(上)
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揭露了斯大林的錯誤,繼而又在波匈事件的危機處理上顯得力不從心,這一切無疑是大大降低了莫斯科的威信,動搖了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領導地位。關鍵時刻,毛澤東從大局出發,幫助赫魯曉夫迅速擺脱困境,遊刃有餘地斡旋於各兄弟黨之間,成為蘇聯與其他國家之間最有效的矛盾調解者。從此,中國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地位和聲望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這也使得莫斯科在共產黨世界的領導權受到了來自北京的嚴峻挑戰。
第十集 獨領風騷(下)
1957年11月,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匯聚莫斯科,舉行會議並發表了由12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簽署的《莫斯科宣言》,這是自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誕生以來,全世界共產黨人召開的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甚至是空前絕後的一次盛會。很多人認為,莫斯科會議得以召開,是由於蘇共的倡議,並得到了包括中共在內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的支持和響應。但事實上,把握風向標的看似是赫魯曉夫,其實是毛澤東。毛澤東才是這次會議的幕後“總導演”。
第十一集 山雨欲來(上)
1958年夏天,中蘇關係出現了一系列的摩擦與衝突,其導火索便是長波電台與聯合艦隊事件。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赫魯曉夫秘密來華,與毛澤東緊急會晤,並對此發表聯合公報。但就在赫魯曉夫離開中國的半個月後,震驚世界的“炮擊金門“行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紛紛猜測。那麼赫魯曉夫秘密訪華究竟與毛澤東談及了哪些內容,他能成功化解這場摩擦嗎?在已經解密的檔案中,我們能否尋找出毛澤東實施“炮擊金門”行動的真實意圖?
第十二集 山雨欲來(下)
1958年“炮擊金門”後,稍稍緩和的中蘇兩國關係,又出現了新的分歧。毛澤東處處都以實際行動,顯示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自主處理國家事務的地位和能力,敢於挑戰莫斯科的大國沙文主義。兩國政府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開始顯現,並出現了步步升級的態勢。赫魯曉夫先是片面中止了《國防新技術協定》,之後1959年10月,兩國領導人在北京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從此,同志加兄弟的中蘇關係出現了嚴重的危機。
第十三集 分庭抗禮
自從1959年10月,赫魯曉夫和毛澤東在北京爆發了激烈的爭執後,中蘇兩黨的分歧也逐漸公開化。但就在蘇聯防空部隊擊落了入侵蘇聯的美國U2偵查機後,毛澤東卻最先發出了支持蘇聯的聲音,親自領導了一場席捲全國的抗美援蘇遊行活動,其規模之大甚至超過了當事國蘇聯,中蘇團結的友好氣氛似乎再次出現。但好景不長,隨着中蘇兩黨在世界工聯會議和布加勒斯特會議上針鋒相對的鬥爭,赫魯曉夫一氣之下,撤走了在中國的蘇聯專家,給新中國的經濟生產帶來沉重的打擊,中蘇關係再次降温。
第十四集 蘑菇雲下
1960年,中國進入三年困難時期,中蘇之間的矛盾有所緩和,與此同時,新中國的科研工作者也在蘇聯專家撤出後,自力更生研發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就在同一天,一個同樣爆炸性的新聞也傳遍了世界,蘇共中央書記赫魯曉夫在這天被迫下台。那麼,蘇聯新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是否將緩和日趨緊張的中蘇關係?但令人遺憾的是,1964年周恩來訪蘇期間,一場酒會卻加劇了兩國關係的惡化,最終走向了分歧的邊緣。
第十五集 兵戎相見
1968年蘇聯武裝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鎮壓“布拉格之春”,在6個小時內出兵佔領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了替自己的侵略行徑辯解,蘇共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隨即拋出了所謂的“有限主權論”,聲稱蘇聯有權決定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其他成員的命運。這給中國敲響了警鐘,毛澤東開始調整中國的對外戰略。1969年3月,一場震驚世界的衝突爆發了。
第十六集 危機之下
1969年3月,中蘇邊境衝突爆發後,數十萬全副武裝的蘇聯軍人擠上通往西伯利亞的鐵路線隆隆東進。蘇軍強硬派主張要“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勃列日涅夫甚至計劃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一夜之間,蘇聯這個曾經的“老大哥”便取代美國,成為了中國“最危險的敵人”,兩國開始進入將近20年的敵對狀態。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評價總結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
1、 珍貴檔案首次披露:為確保歷史節目的真實性與檔案性,節目組與國內冷戰史研究權威機構——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合作,查找了國內外大量珍貴檔案:包括毛澤東與斯大林會議記錄,毛澤東與斯大林的手稿等,這些文件均來自前蘇聯共產黨檔案館和中國外交部檔案館文件,其中許多前蘇聯檔案是首次披露。
2、 親歷者傾情講述和權威專家最新解讀:由於年代久遠,許多當事人已過世,但本片還是輾轉採訪到了毛澤東早期俄文翻譯師哲之女、中國駐蘇使館人員榮植等親歷者,力求展現歷史原貌。同時節目採訪了沈志華(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楊奎松(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李海文(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等一批國內知名冷戰史研究專家,通過他們對檔案的最新解讀,使節目具有較強的檔案價值。其中一些觀點為現今歷史學最新研究成果。
3、 珍貴資料全景展現:“外交無小事”,本節目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鏡頭,力求全景展現這一歷史過程。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製作團隊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 中蘇外交檔案解密
2012年上半年,《檔案》重點推出了“外交檔案解密”系列紀錄片。該系列聚焦新中國成立後紛繁複雜的外交舞台,藉助最新解密的外交檔案,挖掘出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結合權威的專家解讀和豐富的影像資料,真實再現了新中國外交史上一場場扣人心絃的外交角力和大國交鋒。精彩的故事與珍貴的檔案相結合,領袖決策與歷史情懷相呼應,是整個系列獲得較高收視率和口碑的立足之本。已製作播出的節目包括《中蘇外交檔案解密》(16集)、《中日建交秘聞》(4集)、《中美外交檔案解密》(6集)、《中英香港問題談判始末》(3集)、《重返聯合國之路》(3集)和《中法建交秘聞》(2集)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