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白蛉

鎖定
中華白蛉是毛蠓科白蛉屬昆蟲。體型較小,與蚊蟲相似,體長2-3毫米,灰黃色,全身及翅滿布長縱毛,無鱗片。頭部有一對黑色複眼,兩眼之間有一對很長的觸角,頭前下方有一個短粗的喙,比頭略長。胸部駝背狀,翅一對,呈狹長紡錘形,停落時兩翅展舉在背上,與體成45度角。足三對,細長,不善爬行,腹部細長,雄蛉尾端有一個巨大的抱推器 [6] 
中華白蛉在中國分佈極為廣泛,主要分佈在北緯32度以北,向南雖可至海南島和貴州等地,但極為罕見,向西則限於蘭州、西寧一帶,還分佈於埃塞俄比亞、也門、印度 [7] 白蛉發育過程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蛉4個時期。前3期發育均在泥土中進行,要求土質疏鬆,濕度適宜,有豐富的有機物供幼蟲作食料,常在人房、畜貪的牆根、地裂縫處。白蛉活動時間多在黃昏後至次日清晨前,白天則棲息在隱蔽場所不動。通常在5月中旬出現,6月中、下旬達到高峯,7月減少、8月中旬即消失。壽命一般20天左右,以幼蟲越冬 [6] 
中華白蛉是一類較小的吸血昆蟲,雌蛉吸血,能傳播黑熱病。防治方法如下: (1)搞好室內、外清潔衞生,清除牆根地面浮土。(2)在有白蛉出現時,可用滅蚊的藥物噴灑。(3)住室安紗門,睡眠用蚊帳 [6] 
中文名
中華白蛉
拉丁學名
Phlebotomus chinensis Newstead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有顎亞門
雙翅目
亞    目
長角亞目
毛蛉科
白蛉屬

中華白蛉形態特徵

體長2-3毫米,灰黃色,全身及翅滿布長縱毛,無鱗片。頭部有一對黑色複眼,兩眼之間有一對很長的觸角,頭前下方有一個短粗的喙,比頭略長。胸部駝背狀,翅一對,呈狹長紡錘形,停落時兩翅展舉在背上,與體成45°角。足三對,細長,不善爬行,腹部細長,雄蛉尾端有一個巨大的抱推器 [1]  。中華白蛉幼蟲腹部背面的點狀微小鬃毛具有分類上的意義 [2] 

中華白蛉生物學特性

發育過程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蛉4個時期。前3期發育均在泥土中進行,要求土質疏鬆,濕度適宜,有豐富的有機物供幼蟲作食料,常在人房、畜舍的牆根、地裂縫處。白蛉活動時間多在黃昏後至次日清晨前,白天則棲息在隱蔽場所不動。通常在5月中旬出現,6月中、下旬達到高峯,7月減少,8月中旬即消失。壽命一般20天左右,以幼蟲越冬 [1]  。中華白蛉在寧夏固原的分佈以村周圍的空窯內為最多,其次則為村內空窯,人住窯內白蛉極少 [3] 

中華白蛉地理分佈

中華白蛉在中國的分佈很廣,分佈區域北達吉林省的長春,南抵雲南省的河口,西至甘肅張掖,最東分佈至吉林省吉林市、、分佈區計21個省(區、市)的358個縣,其地理位置大郜在長江以北。長江以南罕見,且其分佈區亦無連續性 [4] 

中華白蛉危害及防治方法

中華白蛉危害

中華白蛉為中國黑熱病的主要傳播媒介 [2]  。根據1950年報告在北京用感染的中華白蛉體內的鞭毛體注射於4只健康田鼠,其中有2只田鼠獲得了感染。另用這些中華白蛉陽性叮咬72只健康田鼠,在47只生存較長的田鼠中,有17%感染了黑熱病。 [5] 

中華白蛉防治方法

搞好室內外衞生,清除牆腳浮土;
白蛉吸血 白蛉吸血
在中華白蛉出沒的地方,噴灑防蚊的藥物;
住室安裝紗門,睡眠用蚊帳 [1] 
參考資料
  • 1.    楊長舉,薛東.家庭害蟲防治: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8
  • 2.    丁紹鐸,馮蘭湘,黃立,夏明玉,周熥.中華白蛉幼蟲的掃描電鏡觀察: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1985:220-222
  • 3.    王春太,蔣希仁,宣九如,管立人,胡永德,金長髮.中華白蛉生態習性的觀察:昆蟲知識,1979:161
  • 4.    湯林華,許隆祺,陳潁丹主編;孫德建,徐之傑,陳興保等副主編,中國寄生蟲病防治與研究 下冊,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第906頁
  • 5.    何凱增.黑熱病調查研究資料彙編 1950~195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68
  • 6.    楊長舉,薛東主編,家庭害蟲防治,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06,第108頁
  • 7.    郭天宇,許榮滿主編,中國境外重要病媒生物,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8,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