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時報

(面向台灣社會各界的綜合性報紙)

鎖定
《中華時報》由台灣中華時報社出版,屬於面向台灣社會各界的綜合性報紙。創立於1991年10月份,總社位於台北,在2012、2013年分別由國台辦批准正式在廈門、北京設立駐點。
中文名
中華時報
外文名
ChunghuaTimes
語    種
中文繁體
類    別
報紙、網站
主管單位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主辦單位
台灣中華時報社
編輯單位
台灣中華時報社
創刊時間
1991年10月
出版週期
週報
國際刊號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第7404號
總部地址
台北新北三重三和路3段15號
發行地
台北市
發行量
26萬份

中華時報報紙簡介

中華時報 中華時報
董事局主席為吳達新先生,社長為謝佑謙先生。 [3]  創刊以來以“輿論獨立、客觀準確”為原則服務枱灣民眾。及時兩岸政府的政策方針,為關切海峽兩岸時局的讀者,進行專家解讀。

中華時報歷史淵源

期刊
期刊(6張)
台灣中華時報,創刊於1991年10月,是台灣當局合法登記的可以公開發行的刊物。台灣各地設立了26個分社及管理處。在2012年6月21日獲得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批准,於2012年7月1日起在廈門市設立駐點採訪中心、2013年3月20日起在北京設立駐點採訪中心。

中華時報辦報宗旨

為了致力傳播新聞信息,弘揚中華文化;讓全台民眾瞭解兩岸及掌握中國大陸發展脈動;對兩岸時政及民生的深入報道,貼近讀者生活,同時提供往返兩岸三地台商以及海外華人更便捷的閲讀空間,原社長謝佑謙先生(現為發行人)在1991年向台灣地區內政部新聞局申請發刊“中華時報”獲准。中華時報在台北縣的新北市創刊,現由吳達新先生擔任董事局主席、蔡躍順先生擔任社長。

中華時報出版背景

台灣中華時報創刊於1991年10月,它是由從事新聞事業數十年、時任中華日報記者謝佑謙與當時在台的愛國人士共同創辦。報紙全綵發行,每月32個版面,每期八版。全部使用四分色彩色印刷。八版新聞內容為:第一版“焦點新聞”、第二版“兩岸新聞”、第三版“中彰投新聞”、第四版“地方新聞”、第五版“文化新聞”、第六版“文化藝術”、第七版“大愛慈善”、第八版“旅遊生活”。 [1] 

中華時報綜合特點

台灣中華時報是一份面向台灣全社會的綜合性報紙,也是一份以社會各階層為讀者定位的台灣本土報紙。中華時報立足台灣,面向大陸,每月出版彩色共32版,主要在台灣發行。提供綜合信息、報導兩岸新聞、觀點評論等服務。致力傳播新聞信息,弘揚中華文化,深化兩岸合作共贏。
台灣中華時報社是在台灣註冊,依法營運的報業公司。是獲得台灣地區政府指定為刊登法律性質廣告的有效刊物,並獲得大陸政府批准,可在中國內地設立駐點,進行採訪工作。

中華時報主要內容

中華時報發行於台灣各地,內容包括台灣的政治、經濟、民生以及社會新聞。創刊初期以“關懷小區、為弱勢民眾伸張正義”為主題。
台灣中華時報在新聞報道、印刷發行和廣告拓展業務以外,在2012年擴充兩岸交流版面,並在官方網站增加電子報以及視頻採訪欄目。
中華時報社簡史
1991年10月:本報創刊以“關懷社區,為弱勢民眾伸張正義,扶弱助殘” 為宗旨。並以台北地區的政府、警政、社區為載體採訪地方新聞。
1999年9月:台灣發生集集大地震(921大地震)兩千多人死亡,受傷逾萬人。本報利用媒體宣傳和傳播的力量,發動募捐和配合救難直升機運送民生物資到災區空投,本報募得8874000元現金交災區重建委員會。物資交由交南投慈善機構發放。
2008年5月13日:大陸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大地震。本報發動社會募捐,伸援災區,共得3500萬元,交紅十字會送四川賑災。
2010年5月23日:本報與慈善新聞,在台中市北屯區“大德公園”舉行“母愛温馨慈善愛心活動”,並提供義診、免費平安餐、發放民生物資給予單親媽媽。共360位民眾獲益。
2011年12月4日:本報舉行二十週年慶,台灣地區各政、商、宗教文化藝術等各界知名人士到場祝賀並出席宴會。
2012年6月21日,本報獲得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批淮,成立駐福建廈門採訪中心。批文號:國台四字(2012)30號。
2013年2月18日,獲得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批淮,成立駐北京採訪中心。批文號:國台四字(2013)2號
2014年11月9日。隆重舉辦“中華時報創刊二十三週年慶感恩會”暨“台商經貿文化協會”成立大會。

中華時報報道

台灣《中國時報》創辦人餘紀忠先生因肝癌醫治無效,於今天上午在台北家中逝世,享年93歲。
台灣《中國時報》於1950年10月2日由余紀忠先生在台北創辦,原名為《徵信新聞》,於1968年正式更名為《中國時報》。此後,中國時報系相繼又推出了《時報週刊》、《工商時報》、《中時晚報》以及《中時電子報》等系列報刊,在島內影響較大。 [2] 
餘紀忠先生1910年4月16日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中央大學畢業後,於1934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留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餘紀忠返回中國從軍。
餘紀忠先生在大陸生活40寒暑,在台灣度過50春秋,對兩岸鄉土都有深厚的感情。他秉持民族認同、國土不容分裂等主張,以國家和平統一為最終目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