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多刺魚

鎖定
中華多刺魚(學名:Pungitius sinensis)是刺魚科、多刺魚屬的一種魚類。一般成魚50-60毫米,體細長,側扁,尾柄細長;吻鈍,頭較小;口近上位,具細齒;眼較大,側位;鰓膜左右相連,而不與峽部相連;體側沿背腹軸有發達骨板,延至尾柄部;側線完全;體無鱗;腹膜為淺黃色,具小黑點;背鰭前有分離交錯排列的9枚硬棘,最長棘約2.0-2.5毫米;臀鰭具1硬棘,與第2背鰭相對;胸鰭大,中位,略呈圓形,後緣超過腹鰭基部;腹鰭具硬棘1枚;尾鰭稍凹近截形;體背黑綠色,體側淺黑或白色,腹面色淺。
中華多刺魚為冷水小型魚類,生活於淡水、鹹淡水或海水中,喜棲於水温較低、水草叢生並與河流相通的靜水水域。主要食輪蟲、枝角類和撓足類等。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和俄羅斯。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中華多刺魚
拉丁學名
Pungitius sinensis
別    名
九刺魚
刺魚
刺兒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輻鰭魚綱
亞    綱
硬骨魚亞綱
刺魚目
亞    目
刺魚亞目
刺魚科
多刺魚屬
中華多刺魚
亞    種
0 [2] 
外文名
Amur Stickleback
命名者及年代
Guichenot,1869
同義學名
Gasterosteus japonicusSteindachner, 1881
保護級別
IUCN標準:易危(VU) [3] 

中華多刺魚形態特徵

中華多刺魚
中華多刺魚(6張)
背鰭條Ⅸ,9;臀鰭條Ⅰ,8;腹鰭條Ⅰ,1;胸鰭條9。側線骨板31-32。鰓耙10枚。 [4] 
體長為體高的5.0-6.1(5.6±0.44)倍,為頭長的3.3-4.4(3.8±0.32)倍,為尾柄長的4.1-6.9(5.6±1.01)倍;頭長為吻長的2.6-3.8(3.0±0.3)倍,為眼徑的3.1-4.7(4.0±0.44)倍,為眼間距的4.4-5.8(4.9±0.3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3.5-6.0(4.9±1.29)倍。 [4] 
一般成魚50-60毫米,體細長,側扁,尾柄細長。吻鈍,頭較小。口近上位,口裂上斜,下頜稍長於上頜,具細齒。頭長大於體高為1.3-1.7倍。眼較大,側位,位於體中軸之上,眼間距較平。鰓膜左右相連,而不與峽部相連。體側沿背腹軸有發達骨板,延至尾柄部。側線完全。體無鱗。腹膜為淺黃色,具小黑點。鰾無管。背鰭前有分離交錯排列的9枚硬棘,最長棘約2.0-2.5毫米;臀鰭具1硬棘,與第2背鰭相對。胸鰭大,中位,略呈圓形,後緣超過腹鰭基部;腹鰭具硬棘1枚;尾鰭稍凹近截形。 [4] 
體背黑綠色,體側淺黑或白色,腹面色淺。隨季節體色有所變異,夏季為褐色,冬季為深黑色,前鰓蓋骨下緣有1列明顯黑點。鰭褶除尾鰭外均透明。 [4] 

中華多刺魚生活習性

中華多刺魚為冷水小型魚類,生活於淡水、鹹淡水或海水中。喜棲於水温較低、水草叢生並與河流相通的靜水水域。魚體型線條流暢,遊動快捷有力,性好鬥。對水質適應能力強,能耐低温。主要食輪蟲、枝角類和撓足類等。 [5-7] 

中華多刺魚分佈範圍

中華多刺魚分佈於中國(湖北、黑龍江、吉林、遼寧)、日本(本州、北海道)、朝鮮、韓國、俄羅斯(庫頁島千島羣島堪察加半島)。 [3] 
中華多刺魚分佈圖 中華多刺魚分佈圖

中華多刺魚繁殖方式

中華多刺魚到1齡性成熟,對作卵量376-582粒,中國北方玉泉山342-789粒,產卵期5-6月,分批產卵。雄魚在大水草叢生處用草的細莖或其它水生維管未植物築成圓形或橢圓形的巢,略在蘆葦或其它挺水植物莖上,巢的直徑30-40毫米,有進出口或只有一個口,由雄魚腎臟分泌物通過輸尿管排出體外形成的。築完巢,雄魚會引誘雌魚進巢受精。雌魚產卵後即離巢,雄魚再引其它雌魚。一個巢內可供4-5尾雌魚產卵,巢內卵數達到約1000粒,雄魚不再引誘雌魚,雄魚會護卵,且胸鰭扇動水流,直至孵出的魚能獨立生活時為止。如有其他魚類進入浮巢為害,雄魚會發起勇猛攻擊,直至入侵者逃離。孵化結束後雄魚離巢,並遊向深處死亡。 [7-8] 

中華多刺魚保護現狀

中華多刺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3年 ver 3.1)——易危(VU)。 [3] 

中華多刺魚種羣現狀

由於建築,如防洪和疏浚建設的干擾,韓國的中華多刺魚數量減少(Kim,2009年),至少有四條河流不再發現該物種(Kim,2009年)。根據1953年至2003年的調查,日本的中華多刺魚種羣數量被認為正在減少,因為下游大壩的修建對其種羣數量產生了負面影響(福島等人,2007年)。在中國,根據2002年至2010年的實地調查,由於污染、乾旱和其他人類活動,如防洪,中華多刺魚的南部活動範圍已經縮小並支離破碎(Zhang等人,2011年)。俄羅斯和朝鮮的中華多刺魚種羣狀況不得而知,但鑑於其棲息地附近地區的發展導致污染或河流水流中斷(Shinichi,2009年),其羣狀數量很可能會減少。 [3] 

中華多刺魚保護措施

一些地方的河流已經進行了改造,以創造更適合中華多刺魚的棲息環境。 [9] 

中華多刺魚主要價值

中華多刺魚可作為觀賞魚飼養。 [7] 
參考資料
  • 1.     刺魚目  .藍色動物學[引用日期2020-04-16]
  • 2.    Pungitius sinensis (Guichenot, 1869)  .ITIS[引用日期2020-04-16]
  • 3.    Amur Stickleback  .IUCN[引用日期2020-04-16]
  • 4.    董崇智等編著.中國淡水冷水性魚類: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04
  • 5.    王所安等編著.河北動物志 魚類: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05:196
  • 6.    旭日干編.內蒙古動物志 第1卷: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06:299
  • 7.    鬱倩輝編著.熱帶魚養殖與觀賞:金盾出版社,2009.04:111
  • 8.    李明德編著.中國經濟魚類生態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2005.05:111
  • 9.    Shinichi, H. 2009.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aquatic vegetation on water flow velocity in canals. 60th International Executice Council Meeting & 5th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