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士兵

鎖定
《中華士兵》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及演出的原創話劇,該劇由馮俐編劇,查明哲導演,何瑜、徐衞等主演,於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 [2] 
《中華士兵》發生在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面抗戰的第二年,山西中條山地區國軍殊死抵抗日寇瘋狂入侵、浴血奮戰,在兵力和糧草短缺之時為保存人性之偉大、血肉之剛強、氣節之高貴,寧投母親河懷抱不投降,中華兒郎和中華河山共一體,華夏子孫與神州大地同命運,凝練出強烈地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全劇以詩化的敍述方式,真實再現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正義史詩 [1] 
中文名
中華士兵
首演時間
2015年9月3日
類    型
話劇
外文名
Chinese Soldiers
首演地點
北京保利劇院
導    演
查明哲
編    劇
馮俐
主    演
何瑜
徐衞
宗平
翟小興

中華士兵劇情簡介

《中華士兵》劇照
一尊中華兒女報國雪恥的動人羣像
一幅中華民族幾千年戰勝苦難的壯麗縮影
一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深情頌歌
一抹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旗幟上的絢目異彩
1939年6月,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全面抗戰已進行了兩年。大半個中國已淪陷,山西境內的日寇一次次撲向中條山,企圖由此越過黃河、長驅直入西北西南,佔領全部中國國土。由陝西地方軍為主組成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駐守黃河北岸,誓死保衞中條山、保衞黃河、保衞祖國的半壁江山。
最艱苦的一場戰役中,一羣十六七歲、剛剛入伍的陝西“冷娃”,在完成牽制敵人任務、彈盡糧絕之後,“寧跳黃河死,不作亡國奴”,義無反顧地走向母親河一一黃河。他們吹着嗩吶、吼着秦腔,走向光榮的死亡……在欣然走向壯烈犧牲的過程中,每一個閃現心頭的記憶,都在堅定着士兵們殉國雪恥的決心.
集結——“三秦無男丁”的關中大地,一羣十六七歲的孩子爭相投軍,平凡的百姓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子孫。
離別——荷塘邊,鄉情鄉音《楊家將》,即將出徵的戰士們與最愛最親的人生離死別。
論生——大敵當前,每一位將士都在思考:忠與孝、生與死、恥辱與尊嚴。
赴死——黃河岸,將士們迎流而飲母親河水,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後死碑”上,毅然走向血與火的戰場。
百丈懸崖之上,一羣年輕的中華士兵撲入黃河,走向永生。
一羣年輕的生命倒下,一個曾被百年屈辱黯淡了精神的中華民族再一次站立起來。 [2] 

中華士兵演職員表

中華士兵演員表

宋恩九⋯⋯⋯⋯⋯⋯何瑜
中國軍官⋯⋯⋯⋯⋯徐衞
日本軍官⋯⋯⋯⋯⋯宗平
黑大個⋯⋯⋯⋯⋯⋯翟小興
井銘章⋯⋯⋯⋯⋯⋯王新
田文杞⋯⋯⋯⋯⋯⋯李夢男
陳淮靖⋯⋯⋯⋯⋯⋯鄒一正
秦子選⋯⋯⋯⋯⋯⋯單冠朝
宋長安⋯⋯⋯⋯⋯⋯周澄奧
何振華⋯⋯⋯⋯⋯⋯張奕聰
田奉先⋯⋯⋯⋯⋯⋯董暢
李如坤⋯⋯⋯⋯⋯⋯楊君軍
何老太太⋯⋯⋯⋯⋯劉丹
保長⋯⋯⋯⋯⋯⋯⋯李海浪
柳娥⋯⋯⋯⋯⋯⋯⋯李豔麗
宋妻⋯⋯⋯⋯⋯⋯⋯趙芮
田妻⋯⋯⋯⋯⋯⋯⋯呂靜
環環⋯⋯⋯⋯⋯⋯⋯翟冠華
梅瑛⋯⋯⋯⋯⋯⋯⋯丁添
井妻⋯⋯⋯⋯⋯⋯⋯賀揚
集團軍總司令⋯⋯⋯陳希光
96軍鍾軍長⋯⋯⋯陳強
96軍陳師長⋯⋯⋯王楠
38軍趙軍長⋯⋯⋯高發
47軍李軍長⋯⋯⋯呂毅
教導團郗團長⋯⋯⋯唐黎明
如坤父⋯⋯⋯⋯⋯⋯劉牧梅
王抗日⋯⋯⋯⋯⋯⋯高昂
張抗日⋯⋯⋯⋯⋯⋯韓明昊
李抗日⋯⋯⋯⋯⋯⋯張津赫
副官⋯⋯⋯⋯⋯⋯⋯程耀輝
王大衞、王廣濱、李楠、宣依、盧倩文、盧茜、藺泓諾、代高政、付強、孫思凡、王培宇、張文博、柴濟州、黃朝陽、李雙喜、李己亮、楊俊生共同飾演劇中黃河楞娃角色

中華士兵職員表

出品人:周予援
監製:景小勇、王曉鷹、史麗芬、戈大立、羅大軍
編劇:馮俐
導演:查明哲
舞美設計:羅江濤(特邀)
燈光設計:邢辛
作曲:鄒野(特邀)
薛天信(特邀)
服裝設計:汪又絢
道具設計:袁良久
音響設計:周濤
化妝設計:李紅英
形體設計:趙宇(特邀)
多媒體設計:包爾温(特邀)
副導演:查查
舞台監督:張登寶
技術管理:李淳
宣傳統籌:張健
製作統籌:劉夢
場記:朱芳
劇務:韓明昊、王大衞

中華士兵幕後製作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及演出,馮俐編劇,查明哲導演的原創大戲《中華士兵》於6月29日正式建組,這標誌着國家話劇院2015重點劇目正式進入創作排練階段。
《中華士兵》表現了中國全民抗戰時期的正面戰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表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心同德、中華士兵盡忠報國、捨生雪恥的英雄羣像。藝術地形象地表現了中國兒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該劇將於9月3日至6日“抗戰紀念日”前後,配合全國的紀念活動在保利劇院首輪公演。
十年前遺憾 今朝定格《中華士兵》
建組會上,周予援院長深情感觸道: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歐洲戰場開始時,中國已經獨自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8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中國已經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10年有餘。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無數中華兒女與日寇浴血奮戰長達14年之久。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英雄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用戲劇作品去銘記歷史、銘記曾經的犧牲、銘記先烈,是國家話劇院的責任和擔當。國家話劇院具有前瞻性地看見了這個故事中藴藏着的中國人精神,提前着手創作,力爭拿出一部可以體現出中國人筋骨和中國人温度的力作。
據查明哲導演介紹:十年前,他就開始了對於這樣一個題材的找尋,終於定格在了2015年的《中華士兵》。2005年,國家話劇院為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先後創排或是復演了包括《紀念碑》、《死無葬身之地》、《這裏的黎明靜悄悄》在內的一批反戰作品,這三部作品後來也被戲劇界稱為查明哲導演的“戰爭三部曲”。而他本人也因為在這三部作品中表現出的對人性的深刻挖掘、對戰爭的深刻反思、對殘酷話題入木三分的準確把握和震撼心靈的深刻表達,而被稱作“殘酷導演”。當年,面對大家的祝賀,查明哲導演卻非常遺憾地當眾表示: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的時候,作為這場戰爭中最重要的東方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到目前沒有一部中國的戲劇表達,這是作為中國戲劇人的巨大遺憾,我們欠着這樣一份答卷。自那時起,他便一直在用心尋找這一題材的創作可能性。兩年前,周予援院長來到國家話劇院,查明哲導演的想法得到了熱情的支持。查明哲導演在更多的編劇朋友中廣泛地尋問,直到編劇馮俐向他提供了來自三部長篇紀實、訪談錄中的一個選題:在全面抗戰最艱苦的前三年,一支地方部隊為了阻止日軍西進、保衞中國僅剩的半壁江山,在黃河邊背水結陣,抗擊日寇近三年,其間,相繼兩萬多人犧牲,其中有至少上千位中國士兵在彈盡糧絕之時,寧跳黃河,不作俘虜,保全民族氣節的故事。查明哲導演説:我們要講述的是中華大地上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要塑造的是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形象,我們要表現的是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精神。
前期後期合力 精心打造精品力作
《中華士兵》編劇馮俐在建組會上動情道:終於,這份沉甸甸的作業就要交給查明哲導演與中國戲劇“夢之隊”——國家話劇院!這部戲閲讀準備用了一年,寫作用了一年,在與查明哲導演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前後七易其稿。三百多個夜晚,在百年民族史中,不斷尋找幾被風塵掩沒卻註定永不會被遺忘的真相和感動,不斷感受着血淚交織的百年民族歷史中無數次艱難痛苦屈辱恥辱勇氣擔當犧牲壯烈……欽佩周予授院長的膽識、欽佩查明哲導演的眼光,有百萬英烈的精神激勵和他們在天之靈的呼喚,有國家話劇院最優秀的創作團隊的全力打造,這部作品一定會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紀念活動中發出屬於中國人民的強音。
《中華士兵》彙集了何瑜、宗平、徐衞、李夢男、翟小興等二十多位國家話劇院實力演員,將在舞台上塑造二十多個生動獨特的民族英雄藝術形象。前期準備階段,查明哲導演帶領着舞美設計羅江濤等一干主創深入山西和陝西兩省,尋訪抗戰老兵並於當地羣眾深入交談、還前往故事發生地中條山實地感受風土人情、參觀各種抗戰紀念館。在案頭準備過程中,更是查閲大量資料、史料,力求在史詩結構、詩意表達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呈現歷史的真實質感。
在建組會上,劇組還正式發佈:次日將集合全部演員隊伍奔赴陝西、山西兩省,本着“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創作態度,完成排練前的藝術採風。 [2] 
中國國家話劇院為《中華士兵》舉全院之力,調動了劇院諸多實力演員,更通過數論面試遴選出多名“黃河楞娃”,近50名演員演繹出了真實歷史中千餘名中華士兵的雄渾氣勢。何瑜、徐衞、宗平、翟小興、王新、李夢男、鄒一正、陳希光、高發、陳強、王楠、呂毅、唐黎明、劉丹、趙芮、呂靜等實力演員通過“集結、別離、論生、赴死”四個段落篇章,展現了一個個家庭、一組組人物對於戰爭的態度。這凝練着真實歷史中千餘人人物面貌的近50個角色,耗費了編劇馮俐近一年時間進行大量的資料閲讀、史料考證、篩選組合、融合昇華,形成了如今《中華士兵》近10組人物關係,其中不乏戀人、父子、祖孫、兄弟、母子等情感關係,戲班子演員、鄉紳、軍屬等年代中獨特的中國標籤更是充沛了全劇的人物關係,在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東方戰場、抗日戰爭中的正面戰場的“自認度”達到了新的階段,展現出此類創作中“中國面孔”的非凡氣度。
全劇中作為意象的獨特表達,“走向黃河”這條脈絡在四個幕間通過“黃河冷娃”在宋旅長等人物的帶領下欣然赴死,獲得永生。這一意象在導演和編劇在對於創作的討論中首先就確立的共識,在全劇的聯排中不難看出,近20名從全國各地遴選而來的演員通過時而詩意、時而真實的肢體表達和形體塑造將全劇從寫實的基礎上烘托到了寫意高點,在獨特的轉換和跳脱中呈現了絲絲入扣的細節和生生不息的情懷。
排練的一個半月時間內,全劇組的演員不斷找尋、描摹、改變、貼近,在感性認識和情感認同上不斷貼近人物,從聯排中不難看出,他們已經在精神氣質上貼近了那一羣堅毅而果敢的中華士兵,更是從靈魂深處找到了源起,恍如真的從那年代來一般。
在劇作堅實、人物塑造豐沛的基礎上,《中華士兵》將查明哲的導演藝術昇華到了一個更高的層面。一個半月的排練時間內,導演除了在排練場為全劇搭架子、添血肉,和演員們共同創作,斟酌表達,在題材上不斷拓寬現實意義,在人物創作上不斷迴歸人性本源。因為《中華士兵》對於舞台、製作、多媒體、音響等諸多方面都提出瞭如今話劇舞台上的最高要求,全組創作人員近百人,導演對於各個技術部門的調度是史無前例的。在最終的呈現上,查明哲導演提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片浪花一兒郎”的獨特意象,力求在舞美中將母親河搬上話劇舞台,利用聲光技術還原“黃河之水天上來”。

中華士兵作品評價

有象徵有寫實,近50位演員無不全身心投入,形成舞台藝術的完整性。(童道明)
演出非常成功感人。強烈的査導風格大氣張揚,渾然一體,堪稱戰爭三部曲後的第四部。歷史闡釋、宏大敍事與個人情懷交融,構成要素複雜。希望將個體生命的獨特價值與家國情懷融為一體,並有所超越。(丁濤)
此劇超越歷史、超越政治,把抗戰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整體問題,對民族抗日戰爭做一種反思,反思生命與尊嚴問題,是有意義的。第三幕《論生》對戰爭作純理性的思考,仁義、忠孝等問題在一場戲裏難於説清,投黃河這個行為是感性的,要給這些娃娃提供一個極限的情境,使他們自己的選擇被觀眾所接受。(譚霈生)
此劇舞台立意最高遠,體現了中華民族5000年的史詩,與真正的民族精神。有一個立體交響詩般的結構,難度太大。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情境還做得不夠,要做到必然性、邏輯性、唯一性,即娃娃們不跳河就沒別的路。不滿意青年演員的表演。(馬也)
此劇在格致上還原了中華民族的本源精神,即大美精神,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底色,是一壁血肉浮雕;在格局上構成了挑戰,知識分子尤其需要知道抗日的真相。中華民族的未來一定會走向和解,中國的本源文化一定會與西方優秀文化融合。(嶽建一)
一首壯懷激烈的頌歌,一幅濃烈瑰麗的時代畫卷。是査導風格的延續,又有延伸。在大統一小分散中,審美上不很滿足:細節表現在舞台後區,聽看不清。三條線如何擰得更緊?(王藴明)
在抗戰劇幾乎變成垃圾的情況下,敢這麼寫前所未有,只有國話有這個肩膀。目前面廣、點散,情境化還不夠,期待那最後一跳有更絕的場面化表現。(黃維鈞)
50年來的抗戰劇沒寫過國軍,本身就是欠賬。國家話劇院就是要寫中國的歷史,表現國家的精神,將這個擔當進行到底。情境應再尖鋭化,表演參差不齊需打磨。(李寶羣)
超越戰爭的視角上升到精神價值和哲學意義,奇絕的戲劇結構。它應該成為常演劇,喚醒人們麻木的神經。(尹曉東)
此劇是破冰之舉,顯示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的自信與強大。它不應是一台儀式化與應景的戲,而是一部可作為傳家寶的作品,需要精雕細刻,希望導演“惜墨”。(賡續華)
血濃、情濃、才濃,在宏大敍事中完成了對人物的塑造。做些減法,讓它在中國的戲劇舞台上走到它應有的高度。(趙忱)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