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興舞台

鎖定
前身是永樂女子越劇班,1939年秋,琴師俞阿炳在上海借永樂堂(在山西北路近天潼路的一處道士堂),以堂名為班名,公開招收學生入班。
中文名
中興舞台
成立時間
1939年
創始人
俞阿炳
地    點
上海

目錄

中興舞台教學

前身是永樂女子越劇班,1939年秋,琴師俞阿炳在上海借永樂堂(在山西北路近天潼路的一處道士堂),以堂名為班名,公開招收學生入班。他自命為班主,與入班的學生家長簽訂入班“關書”。學藝期限為一年半,學生每月交學費2元,不供膳宿,走讀學藝。請來男班演員劉金招為教戲師傅。沒有正規教材,靠學生自己跟着收音機播放的越劇唱段學唱(多數是馬樟花袁雪芬等演員的唱腔)。班主負責操琴幫學生吊嗓子,師傅教些諸如《盤夫》、《借紅燈》、《倪鳳煽茶》等傳統劇目。學戲半年後,學生即隨師傅去唱堂會。

中興舞台事件

1941年夏春之交,因俞阿炳與劉金招不和,班主棄班離去,劉金招接過永樂班,並易名為“中興舞台”,請學生幫師演出一年半。永樂班時招收學生20餘人,年齡在12歲至18歲之間。當時唱頭肩的花旦是徐玲娟,小生鄭美卿,老生周玉珍。年齡小一點的有焦月娥、葉素琴、王玉英陳少鵬。改名為中興舞台後,劉金招曾從嵊縣招收10餘名學生,其中唱花旦的邢金花,頂替了因嫁人而離開的徐玲娟。
科班常在大自鳴鐘、徐家彙、法華鎮等一些小茶館內唱路頭戲,也唱堂會。1942年至1943年之際,因劉金招倚重嵊籍學生,大部分上海學生賭氣離開,嫁的嫁,走的走,使“中興舞台”難以支撐,劉金招帶着嵊縣來的學生轉向杭、嘉、湖一帶去演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