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秋節(中秋博餅)

鎖定
中秋節(中秋博餅),流行於福建省廈門市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中秋博餅習俗源於福建廈門,盛行於漳州的龍海、泉州的安海和金門縣等地,清代康乾時期的《台灣府志》曾有過相關記載。每逢中秋佳節,閩南及台灣地區會以家庭或社團為單位,自發舉行中秋博餅活動,參加者以六個骰子輪流投擲,博取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六個等第並按等第獲取大小不同的月餅。博餅的遊戲規則簡單公平,既充滿競爭懸念,又富於生活情趣,歷來為廣大民眾所喜愛。 [1] 
2008年6月7日,福建省廈門市申報的中秋節(中秋博餅)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Ⅹ-5。 [1] 
中文名
中秋節(中秋博餅)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福建省廈門市
遺產類別
民俗
遺產編號
Ⅹ-5

中秋節(中秋博餅)歷史淵源

中秋博餅
中秋博餅(3張)
中秋博餅習俗源於福建廈門,盛行於漳州的龍海、泉州的安海和金門縣等地,清代康乾時期的《台灣府志》曾有過相關記載。中秋博餅,起源於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福建廈門地區),由鄭成功發明,博餅是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共計一會,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鴉片戰爭以後,廈門逐漸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博餅習俗進一步盛行起來,由家庭遊戲發展為親友之間乃至社會羣體的遊戲。 [2] 
在古代,“博”是一種棋戲,後泛指賭博運動。當然,沿襲博餅不再有賭博的意味,而是成為閩南人中秋聚會的保留節目。當骰子在大瓷碗裏落下,發出叮叮噹噹的清脆響聲,當歡聲笑語從人們的心底飄出,各個眼底洋溢着快樂的微笑時,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總是特別温馨。中秋博餅文化在閩南一帶十分盛行。在以前,中秋博餅,一般都是傳統的博餅玩法,比如,獎品一般都是用會餅。博餅純粹就是為了圖個開心。而且在時間上本地居民農曆八月初一之前,是不玩的,博餅的時間正常是在農曆的八月初一到農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
博餅開始時是文人雅士的遊戲,後來工商界行會、店鋪也流行起來。為避免擲骰子有“賭”的嫌疑,有的商家先把中秋餅敬財神土地,然後“卜信杯”博餅,最大的中秋餅叫“龜頭”(即“鰲頭”),還是“博”第一的意思。直到20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還有這種活動。
閩南博餅的規則源於“狀元籌”(又稱“狀元籤”)遊戲。狀元籌大概在明代出現,清代盛行。清人顧祿《清嘉錄》卷1《狀元籌》對此有記載。博餅一套會餅63個,與狀元籌遊戲規則基本相同,即兩者科名相同、數量相同、骰子相同、博法相同,區別是,狀元籌玩的是籌不是餅,中秋博狀元玩的是餅不是籌。 [7] 

中秋節(中秋博餅)主要活動

中秋博餅是以廈門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一項重要的民間競技遊戲性質的中秋節俗。遊戲活動是通過擲六個骰子的方式,博得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共六個等次的月餅,法則公平、簡單、有趣。
中秋博餅
中秋博餅(2張)
博餅的規則:把月餅按科舉級別製成的一整套會餅,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用6顆骰放在大瓷碗內投擲。博規主要有30款:一秀、二舉、三紅,分別以出現一顆紅四、二顆紅四、三顆紅四為得餅。狀元是以出現四顆額外個如紅四點、兩顆紅一點為最高級,稱“狀元插金花”,可獲狀元和兩個對堂共3個大餅。獲狀元的以出現四顆四點紅為起碼級,其中又發四紅帶多少點比大;“五子”出現即壓過四紅,即“五顆”除五個紅四以外的任何五看到顆一樣算為“五子”,又以帶多少點比大。“五紅”就是出現五個紅四點,壓過“五子”,其中又以帶多少點比大。稱為“對堂”的榜眼、探花出現一至六點都有得餅。此外,還有極少出現的“六樸紅”,即六顆四點出現。“六樸紅”得主,就可得全部會餅,但一般友好相處,得主只拿狀元和對堂,其餘就分送給大家吃。“六樸黑”是指出現除六顆紅四點以外的任何六顆相同的。“六樸黑”出現,大家可熄燈搶餅,但一般不再採用。 [2] 
細則
圖示
有1個“四點紅”的得一秀餅(圖 1 ),
有2個“四點紅”的得二舉餅(圖 2 ),
有4個相同點數的(紅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進餅(圖 3 ),
有3個“四點紅”的得三紅餅(圖 4 ),
若骰子點數分別為1至6順序排列着的得對堂餅(圖 5 ),再來,就是得狀元餅的情形,狀元有很多等級,圖6.1-6.4所示的狀元等級是從小到大排列,具體為:
若是有4個“四點紅”(圖 6.1),則可取狀元餅,若2個人都出現4個“四點紅”,則比較另外兩個骰子點數的大小,點數大者為勝。
有5個相同點數的(圖 6.2 ),俗成“五子登科”,比起4個“四點紅”的狀元要大。
若是4個“四點紅”加上2個“一點紅”(圖 6.3 ),則稱為“狀元插金花”,僅次於6個骰子點數全部相同者(圖 6.4)。
特殊情形:
六個“四點紅”(圖 7.1 ),稱“六抔紅”,所有的餅全歸投者所有。
六個“六點黑”(圖 7.2 ),稱“六抔黑”,要關燈搶餅。
説明:
1、狀元餅只有一個,反正誰大就歸誰。
2、在會餅沒有全部得出歸屬前,遊戲繼續,若某種會餅已經分完,則可採用“追”的方式,這是最刺激的,即後來獲得者向自己前一個獲得者追餅。比如三紅餅已經分完,若還有人博到,則此人按遊戲進行的反方向向離自己最近的一個三紅餅獲得者拿回獎品。
3、六抔紅、六抔黑是否採用,一般依照大家意願,很多時候,為了照顧玩家都能獲得獎品,這兩種情形就忽略了,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人能投出“六抔紅”或是“六抔黑”。 [8] 

中秋節(中秋博餅)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傳承創新的中秋博餅,映射出的是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拼搏精神。 [9] 
傳承狀況
新中國成立後,中秋節(中秋博餅)日趨式微,“文革”期間幾近銷聲匿跡。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人民羣眾的廣泛參與,中秋博餅習俗在廈門等地區得以復興,併成為海峽兩岸民眾共度中秋佳節的重要活動內容。 [1]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廈門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會獲得“中秋節(中秋博餅)”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 
2022年,中秋節(閩南博餅習俗)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5]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中秋節(中秋博餅)項目保護單位廈門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會評估合格。 [6] 

中秋節(中秋博餅)社會影響

從2005年開始,組織新生體驗廈門博餅習俗,成為廈門大學一年一度的中秋傳統節目。 [9] 
2019年8月,由海峽導報社和中國電信廈門分公司聯合主辦的2019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狀元王中王大賽30日在廈門正式開博。 [3] 
2019年9月,泉州師範學院軟件學院舉辦中秋節博餅活動,給予軍訓師生、教官們慰問及傳承良好的中國節日氛圍。 [4] 

中秋節(中秋博餅)文化軼事

關於中秋博餅歷史的來源歷來有幾種説法。流傳最多的與鄭成功有關:
  • 1660年前後,鄭成功據廈門鼓浪嶼抗清,其士兵多來自福建、廣東等地,中秋前後愈發思親懷鄉。鄭成功與兵部衙堂的屬員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灣,於是與當年駐紮在今廈門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研究設計出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一博。每會月餅按照各級科舉制度的頭銜,設有“狀元”1個,“對堂(榜眼)”2個,“三紅(探花)”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16個,“一秀(秀才)”32個。全會有大小63塊餅,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字。因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數,八九七十二是親王數,而鄭成功封過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數。 [7] 
  • 據説鄭成功收復台灣後,許許多多從大陸去台灣的官兵,思念家鄉,每逢中秋佳節,思鄉之情更是不可阻擋。鄭成功為了沖淡官兵的鄉愁,特請一位部將,設計出一套玩餅的遊戲,讓全體官兵在涼爽的中秋之夜歡快一博。 [7] 
參考資料